老男孩龙过江的影评(老男孩龙过江完整版)
可能是在家呆太久的原因吧。我有些脱离社会,对新鲜事物的反应通常比正常人慢。前两天才听到洗脑神曲《小苹果》。今天我慢条斯理地把它和筷子兄弟酝酿已久的电影版《老男孩》联系起来。
诚然,两三年前的微电影确实打动了我,我们甚至为主题曲留下了两三次虚假的眼泪。(我会说吗?)所以,带着矫情的过度期待看完电影后,感受和心理预期可能会有些许差距。总的来说,电影版《老男孩》娱乐性强,有些原创音乐水平不错,有些搞笑段子,比如现代京剧里内裤变脸,铁二人组白虎兄弟的男神设定,都值得肯定。但除此之外,影片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对结构和创作理念的一些看法。
如果说微电影版体现的态度和价值观是感性和温暖的话,这种优势在《老男孩》电影版的创作理念中并没有得到保持。创作者的态度影响着作品。毋庸置疑,筷子兄弟的才华值得肯定,但问题是,瞬间的成功让人迷失。他们似乎没有考虑到微电影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院线片的体量,也没有考虑到在个人诉求和观众心理错位的情况下,是自说自话还是彻底妥协。
比如《猛龙过江》里有三四个很突兀的情色镜头。作者可能觉得能吸引眼球,但在暑期档影院里似乎很低。反复讲述的梦想和现实,层出不穷,也让观众觉得自己在接受高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对王特里的刻画本身就不太正面,对北漂生活的黑更是恶意。比如大胖媳妇的表现,不能让人有同感,甚至会有轻微的反感。整部片子都是40岁的人,还停留在过去。可以说作者过于执着于个人利益,巧妙的喋喋不休甚至铺天盖地的低俗哗众取宠,让影片离观众越来越远。
况且现在不是80年代。诗人和流浪歌手不会被尊重,反而会成为大家熟悉的负面笑话。选择自己的人生,承担后果。两位主角不是努力不成功,只是不努力的典型。他们并不是真的热爱音乐,只想一夜成名,想着钱。洛奇感动的不是冠军,而是他不倒下的坚持。鲁迪不是追梦最杰出的运动员,但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但在《老男孩》这里,与理想无关,观众很难认同主角的行为和方式。而且这不是一部纯血电影。故事中爱情元素的加入和“理想”成了相互阻碍,女演员抢戏严重。大宝和女神的这个标签样本线索太无聊了,把心灵鸡汤变成了身体刺激。事实上,电影的主题和构思已经被降低了。是赤裸裸的创作野心,渴望电影一炮而红,把一场很好的接地气变成了一场很没诚意的闹剧。
在讲故事中,我们不谈细节,只指出主要问题是节奏。第一幕的情节构建比较草率。跳得太久是明显的失败。第一场(包括最后一场)的学校场景纯属画蛇添足,与电影主题故事无关。尤其是act young这两个超龄演员的形象,正面作用非常有限。
在人物的出场上,两个主角并没有拧成一股绳。本该由国家简单干预的人物,被作者暴露出来,怕观众对他们的苦难感到不解,简直成了对拆迁户和洗脚城被逼男人的采访。如前所述,第一幕情感线设置草率单调的问题也很明显。为了解释过去的情史,从十几年前的学校,走到门口的现在时之后,突然回到五年前,讲乐队是怎么因为那个女生而解散的。这种来回跳空并没有让角色更丰满,反而把观众带出了状况。
至于美国表演的主体部分,其实真假杀手的身份错位是一个可以产生喜剧效果的设定,以假乱真也是屡试不爽的创作套路,只可惜故事中这种身份和情境的有趣设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深化。反而在追求离奇的方式上越走越远,产生了很多剧情bug。比如黑手党前脚有教父式的大屠杀,后脚却要靠两个走狗杀人,没有说服力。法官是女神,暗杀目标,黑手党头目的妻子这三重巧合太虚无缥缈了。最重要的是,筷子兄弟还有很多歌舞秀要展示,故事只能用跳和劈来处理。
所以在电影的结尾,把所有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都扔进了“幻想”这个大筐里,只能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拯救。就像一个人看似真诚的给你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却语无伦次,再也编不出来。我必须承认我在虚张声势,这太令人沮丧了。
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是小杨的背景被广泛宣传,对于故事片的创作还不够成熟。事实上,遵循现有的一般剧情框架,电影可以从几个方向来拯救。最接近的效果是把女演员的情节全部剪掉。《老男孩》片头片头五年,理发店被拆,大宝婚礼认识了一个美国客户,被美国人挖走参加比赛。然后陷入困境,风格可以直接在锁,股票和两个吸烟桶;要么把它做成微电影版的精致拓展,有一些配角的参与,像阳光小美女那样的鸡汤片;要么删掉所有的情感线索,把紧张的动作场面和剧情紧密联系起来,变成像《特工转学生》或者《少年龙虎队》那样幽默的动作片;或者只是说说参加节目过程中人物的转变,编一个像子弹飞过百老汇一样幽默的故事;做不到就激化矛盾,变成纯谍战片的山寨版...你要放弃才能得到什么,你都想发力。结果,你太努力了,你变成了四位数。
说了很多问题,有点苛刻,其实电影的优点还是挺多的,比如那些武打场面和场景很有感情,黑帮电影的模仿也很有感染力,几首风格不同的歌也各有特色,真的能让人捧腹大笑。总之从娱乐的角度来说,电影版的老男孩还是很好看的。个人觉得三星半的评价基本都是贴上去的。在野模小白脸、蜡像大叔的中国表演素养环境下,像筷子兄弟这种能自己演戏、自己拍、自己唱的创作型人才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希望他们能去掉自己的淤血光环,静下心来,压制更好的新作。
文/口吐白沫李亦舒
-
[marking-u]还没看够?!关注麦格公众号,随时随地分享更多欢乐~
时代,白领生活第一微杂志,有态度的自媒体杂志,爱吐槽,懂幽默,没节操~每天为你定制推荐:言辞犀利的真相解读,人苛刻的良心影评,内涵有趣的搞笑段子,色彩活泼香浓的深夜福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