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原指举国欢庆的日子,最早见于西晋。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五岳论》中记载“国庆只为其利,主忧为其害”。在我国封建时代,举国欢庆的大事是皇帝登基和生日(清朝称皇帝生日为万岁节)。
今天,我们一般把建国纪念日称为“国庆节”。
在中国,“国庆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
关于国庆节的由来,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纪念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有数十万军民参加。
实际上,不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大仪式,不是开国大典。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周宣布的。当时不叫“开国大典”,叫“开国大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CPPCC第一届会议的开幕词中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国庆节不是9月21日?十月一号国庆节呢?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说:“马树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要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该有一个国庆日,所以我希望本局决定将十月一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该向政府提出建议,由政府来决定。”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
从1950年开始,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中国所有人盛大庆祝的日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