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什么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

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乌合之众”是什么

群众就像女人,愿意臣服于强势的男人,而不愿统治弱势的男人;群众热爱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可能被一个不宽容的对手的理论所打动,而不太可能满足于慷慨高尚的自由。他们对如何处置这种高贵的自由能量感到困惑,甚至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他们既不会意识到对他们施加精神恐吓的厚颜无耻,也不会意识到他们的人身自由被粗暴地剥夺了,因为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现这种理论的真正含义。——阿道夫·希特勒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书目是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

这本书的推荐在老邓自己心里还是有很多莫名的感触的,因为在他的本科学习生涯中,这本书作为自己通信课程的教材,真的在他当年的专业学习中写下了厚重的一页。好了,不说我个人了。接下来老邓给大家好好点评一下勒庞给我们解释的“乌合之众”。

“这是一个群体的时代”,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著作《1895年的暴民》中说,这本书距离法国大革命(本书的起点)已有106年。学过我们中学历史课本的人,大多对法国大革命有这样的认识,那是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王权和宗教势力的反动落后统治而发动的一场彻底的、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然而,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的是,在今天的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最深刻的象征,就是那座杀死了无数日夜从革命群众中挤出来的贵族、僧侣和落后革命者的断头台,那种杀戮真的是充满了人与血。作为法国大革命高潮后近一个世纪的法国人,勒庞以自己的视角启动了。为什么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作为个体和群体成员的人们对发电变得如此热情和疯狂?是什么催生了“乌合之众”?

出了毛病,羊就会变成野兽。

勒庞在书中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个人一旦进入一个群体,他的个性就湮灭了,群体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群体的行为表现为不反对、情绪化、低智商。“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这是我们从小就奉为真理的信条,因为面对舆论,我们会不自觉地怀疑自己。在勒庞看来,当人们融入一个群体时,他们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变得与独处时大相径庭,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体。不仅如此,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为群体数量的压倒性而做出平时不可能做出的暴力动作。在书中,勒庞用一个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所谓“革命事件”生动地展示了群体中人的情绪化、无意识和起义倾向,这就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1792年大屠杀。

当时,在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巴黎成千上万的市民在几天之内残忍地杀害了监狱中1500多名僧侣和贵族,甚至是12岁的孩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死刑现场,看到贵族被惩罚,女人们都很自豪。这些店员和家庭主妇都认为自己的正义行为是为了消灭“共和国的敌人”。他们失去了作为个体的理性,只知道接受极端的感情和想法,还对那些让他们失去人格意识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它们一旦被激发,就形成一种疯狂而可怕的力量,然后理性就完全被淹没了。大家都沉浸在群体的情绪宣泄中,没有人冷静思考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英雄和大众

在书中,勒庞认为,在让群体形成意见、达成共识的过程中,领导者的作用非常重要。“他的意志是这个团体的核心...他是各种人组成组织的第一要素,他为他们组成派系铺平了道路。”群体就像温顺的绵羊。“没有一只羊,你会无所适从”。

群体轻信、极端和情绪化的反应等等,显然不仅为领导者的品质设定了上限,也为他提供了很多动员追随者的机会。首先,领袖本人可以智力很高,但鉴于群体的素质,他不能为了得到信徒的支持而有太多的怀疑,这不仅无益,而且对他有害:“如果他要解释事物是多么复杂,并同意解释和促进理解,他的智力会使他坦荡,这将大大削弱使徒所必需的信仰的力量和粗暴。

在所有时代,尤其是在大革命时期,伟大的民众领袖们的心胸之狭隘令人印象深刻。但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心胸最狭隘的人。这里的潜台词是群体的心理过程没有太多逻辑,他没有太多超出自己熟悉生活范围的经验和合理的批判能力,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群体取信于群众的重要因素。也许他们只是野心家,也许是这样或那样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提倡什么可能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果政治中的人性真如勒庞所描述的那样,领导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创造人民的意志。用熊彼特的话说,“这种人为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与经典理论中的公意相一致。只要这种情况存在,人民的意志就不会是政治进程的动力,而只会是政治进程的产物。”但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政治过程时,虽然我们遇到的可能不是人民的真实意愿,但他们往往认为这不是领导人及其追随者创造的产物,而是他们的真实内心。

就在两天前,美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打响。经过空一年多的演讲、广告、基层拉票等交火,希拉里和特朗普终于在这场“美国春晚”上正面交锋。

希拉里和特朗普围绕三大主题展开辩论:实现繁荣、种族和保护美国。激烈辩论结束后,民调显示,62%的选民坚信希拉里赢得了辩论,而他的支持者只有27%。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两个月前,特朗普的支持率还比希拉里高出5%,他凭借极具煽动性的金句和直截了当的穷人观点赢得了公众和网民的支持。社会心理学家分析,“群体不善于推理,而急于行动”,特朗普抓住了这一点,积极煽动公众情绪,赢得了先机。

所以,特朗普的直接和简单与希拉里的官僚和刻板是对立的。对于民粹主义,没必要说教那么多,你能给我什么或者我需要什么就行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可能就是这个套路。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了解公众

百度贴吧作为互联网“粉丝文化”的发源地,13年来积累了超10亿忠实用户。在百度的众多产品中,百度贴吧是一个特殊的产品,有着独特的地位。从今年来看,百度的主战场集中在移动应用上。百度糯米、百度钱包、百度地图成为百度最关注、最专注的产品。可以说,面对腾讯和阿里的战略布局,百度糯米、百度钱包所在的O2O和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百度的主战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贴吧已经不在战争的前线,百度贴吧这种社交产品几乎没有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显然,豆瓣和天涯在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上都无法与百度贴吧抗衡。

但随着微信的崛起和微博的泛滥,尽管受到魏则西事件的影响,它依然能站在互联网市场的高地上。就是了解和把握互利网时代“群体”的狂欢心理。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感兴趣的贴吧匿名发表自己的感受或发泄自己的情绪,并引起其他关注这个话题或领域的人聚集在这个“虚拟广场”上,对这个话题保持持续的关注和讨论。网友在贴吧的用户粘性,无非是群体想象力的共同映射和群体聚会后被催眠的群体无意识的享受。说白了,不要打扰我的梦。

在贴吧里发第一个帖子的人,就是勒庞在书中提到的那句话:“群体中有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扭曲,是富有感染力的暗示过程的起点”。百度所诟病的贴吧营销模式,其实无非是利用群体的领导心理,摆出一副控制自己的人,利用参与这个贴吧的人的盲从心理。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充斥着数百万条信息。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博里,基本都能看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没有评论,一种是评论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留言,如果没有人评论,我们会尽量不评论,虽然我们也支持这个观点或者那个观点,如果有人评论(这个时候有很多评论),那么我们也会参与其中。

“人一到一个群体,智商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让人有安全感的归属感。”最后,用勒庞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

本期推荐书目,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