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上海禁一次性餐具怎么回事?(上海禁一次性餐具)

上海禁止一次性餐具(上海禁止一次性餐具是怎么回事?)

再过不到两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要实施了。其中一条规定引起了上海近10万家餐饮服务单位的关注,即“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配送服务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等餐具”,违反规定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这一规定,很多市民表示赞同,认为大家应该少用一次性餐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但也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这一规定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甚至怀疑会步“限塑令”的后尘,不仅源头减量效果有限,还能促进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和销售。

现实是怎样的?

快餐店:把餐具都藏起来。

最近有细心的顾客注意到,很多星巴克门店把调味吧里的吸管都拿走了,但是当他们提出打包外卖的时候,店员并没有提供一次性刀叉和勺子。

"这是为了符合上海市的相关规定而进行的调整."星巴克华东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公司刚刚发出通知,要求华东区所有星巴克门店不要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勺子、纸杯和湿纸巾。以餐具勺子为例。如果消费者在店内食用相关食品,默认提供不锈钢餐具勺子。如果消费者拿出包装食品,除非消费者主动要求店员,否则店家不会提供一次性餐具。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符合《条例》相关规定,需要“不得主动提供”。该公司认为,将一次性餐具放在调味吧供顾客取用的行为也涉嫌“自愿提供”,因此干脆将相关一次性餐具撤回。

虽然吸管被拿掉了,但记者注意到纸巾还在调料栏里。对此,星巴克表示,有一份餐饮服务商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清单,纸巾不在清单之内。

根据上海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上海市餐饮服务不能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餐饮服务单位不能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有四种:筷子、勺子、叉子、刀子。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本次目录中的4种一次性餐具具有可替代性,而餐盒、水杯等一次性餐具在实际使用中很难替代,尤其是在外卖行业,因此仍允许餐饮服务单位提供。

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向记者明确表示,将在7月1日前后采取一系列行动,“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主要方法是在店内点餐区等显眼的地方张贴告示,告知消费者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内部员工培训已经在加紧进行,客户要求更多."上述餐饮业内人士表示,今后,除非顾客主动,否则不会默认赠送一次性餐具。据介绍,塑料勺子是上述餐厅消费较高的一次性餐具。

订餐平台:默认不再提供餐具。

店家要证明自己没有“主动提供”,网络订餐平台的也有类似的“烦恼”。

记者在《饿了么?即消费者下单时,如果不需要餐具,可以选择相关选项,用支付宝付款后获得“能量”。如果跳过这个选项直接付款,系统会默认提供餐具。这样,平台上的饿了么或者网商就构成了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餐具。

饿吗?虽然美团外卖平台上有让消费者选择“无餐具”的选项,但如果消费者忽略,系统会默认提供餐具。

对此,饿了么方面回应称,将于7月1日上线“推荐无餐具”功能。当用户下单后,平台默认不再提供餐具。用户会收到弹出的提醒,询问是否需要餐具,用户要主动确认餐具的数量。

另一家网络订餐平台美团外卖也给记者发来回应,称将对平台进行优化。今后上海的用户在美团外卖下单,“餐具数量”将成为提交订单前的必选项。界面还会新增提示“根据上海新规要求:商家不得自愿为您提供一次性餐具,请根据需要选择餐具数量”。

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告知并让消费者选择是否要一次性餐具,可以证明餐饮单位或餐饮配送单位没有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这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商家被动提供”。

如果不要餐具,包装费可能不会减。

还有消费者直言,外卖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后,是否应该扣除原本包含在包装费和送餐费中的餐具成本?对此,两人都饿了?而美团外卖表示这部分的价格由平台上的商家自主制定,平台一般不干涉。

就此问题,记者询问了毛欢iapm商城两家与网络订餐平台合作的餐饮单位。两家餐饮单位均表示,该店外卖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一家港式茶餐厅的负责人表示,原本挂在平台上的外卖价格确实包含了一次性餐具的成本,但这部分成本主要对应的是塑料餐盒的成本,随塑料餐盒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餐具套装(筷子、纸巾、竹签)成本相对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送给消费者。所以,即使消费者只需要一次性餐盒,不需要其他一次性餐具,外卖价格的降幅也是极小的空。

上海市韩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伟表示,餐饮商家和配送单位是否将“节省”的一次性餐具费用从餐饮服务费中扣除,是商家和配送单位的自主经营行为,不能强制执行。但他认为,如果外卖费用确实包含一次性餐具的费用,应该向消费者说清楚,由他们决定是否接受,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

有限,不如改用其他餐具。

事实上,阻止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只是促进源头减少一次性餐具浪费的一种手段。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焕政指出,这种方式类似于“限塑令”,是通过让某些产品的使用变得“不方便”,来迫使消费者尽可能延长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但在一次性塑料餐具领域,由于消费者长期以来的“依赖”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单纯限制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提供而不限制这一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未必能达到理想的减量效果,反而可能促进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和销售。

有专家认为,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虽然商家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但消费者可以主动索要,所以根本没有减少效果。

比起限制商家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鼓励他们尝试用其他餐具替代一次性餐具可能更好。比如把店里所有的刀、叉、勺都换成可以反复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把塑料或纸质的碗、杯换成可洗的餐篮。

此外,还可以鼓励消费者自带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店家会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并提供可以清洗这些餐具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