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亲的文章(十大名家笔下的母亲)
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长途跋涉的儿子赶制衣服。出发前,缝了一针,怕儿子回来晚了衣服破损。谁敢说像弱者这样孝顺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回报母亲的爱?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母爱的赞美,但要说母爱的伟大还是不够的。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来阅读10位作家写下的意味深长的文字,更好地理解母爱。
一个
江洋对我母亲的回忆
“我们的母亲从此不在了”
我妈老实,从来不利落。如果被欺负,她往往感觉不到,事后才意识到“哦,她(或他)在笑我”或者“哦,他(或她)在骂我”。但她从不在乎,很快就忘记了。她心胸宽广,不忘过去,所以能和任何人很好的相处,生活中没有一个敌人。
妈妈不笨,但是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里也请丈夫教读书。她既能看新旧小说,也擅长刺绣。我出生那年,父亲给她买了一台盛佳名牌缝纫机。她买了衣服,自己剪,自己缝,在缝纫机上缝,很快就做好了一套衣服和裤子。缝完之后,妈妈经常喜欢看小说。老小说如穿白裘,咯咯笑。你也可以通过阅读新小说来了解作家的风格。比如看完苏梅的《刺心》和她的《青天》,她对我说:“她是怎么学会苏的《青天》曲子的?”我说:“苏梅是苏林雪!”看了冰心的作品,她说她是著名的女作家,但不如别人。我觉得都挺合适的。
妈妈每天晚上记账,有时候记不清钱怎么花的,爸爸就抓起笔写了“笨账”,不让她烦。但据我爸说,我妈每个月都给无锡家人寄,她这辈子一天都没落下。不容易,因为她是个大忙人,每天过着管事的日子,已经够忙的了。我家因为父亲工作居无定所,经常从上海搬到苏州,苏州搬到杭州,杭州搬到北京,北京搬到上海。
我父亲厌倦了这种工作,转而当了律师。要做律师,你得有个事务所,所以你买了栋大老房子。当然,妈妈更忙。接下来,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时候,我妈跟着我爸在农村避难。我妈生病了,负担不起。我们的母亲走了。
我想念妈妈,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写一篇《妈妈的回忆》?
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独自在灯下。写完这段回忆,我还是每次都回忆,回忆。
2
沈从文的《我的母亲》
“小小的、机警的、勇敢的、有常识的母亲”
我妈姓黄,很小的时候就跟舅舅出去住军营了。她看了很多东西,看的书好像比我父亲多一点。黄祖和庆是当地最早的进贡学生。他是书院的负责人,也是当地唯一的学者。因此,我的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阅读、理解医疗处方和拍照。我叔叔是一个有新思想的人。这个县的第一家照相馆是我叔叔开的,第一家邮局也是我叔叔开的。我的兄弟姐妹们最初的教育都是由这位小而机警、勇敢而又有常识的母亲承担的。我的教育受益于我的母亲。她告诉我要读书,要知道医学的名字,要做决定——一个男人不可或缺的决定。我的气质受父亲的影响比受母亲的影响小。
三
贾平凹的《写给母亲》
“我妈很担心我。”
我妈妈很担心我。她不认为她死了。我甚至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是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这种感觉很强烈。在写的时候,突然听到妈妈在叫我,很真实。当我听到呼叫时,我习惯把头转向右边。从前,我母亲坐在右边房间的床边。我趴在桌子上写字的时候,她不走也不出声,却要看我一眼。时间长了,她会打电话给我,然后说,你能不能把世界上的字写完,出去走走。现在,每次听到妈妈叫我,我都会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妈妈已经从迪化来到Xi安了?房间里当然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要站半天,心里想着我妈来了,出门上街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椒和萝卜。也许,她是在逗我,故意藏在她挂在墙上的照片里,我就在照片前的香炉里烧香,说:我不累。
四
胡适的《我的母亲》
"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和严格的父亲。"
每天天一亮,妈妈就把我叫醒,让我穿着衣服坐起来。我不知道她醒着坐了多久。她看到我醒了,就告诉我昨天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她让我承认错误,努力学习。有时她会告诉我父亲的所有优点,她说:“你必须永远追随你父亲的脚步。我一生只认识这个完美的人。你要向他学习,不要失去他的那份。”(股票下跌意味着丢面子,出丑。)当她谈到悲伤的时候,她经常会掉下眼泪。她直到天亮才给我穿上衣服,催我早点去上学。学校门上的钥匙在王老师家里;我一看学校门口,就跑到老公家敲门。先生,家里有人从门上递出了钥匙。我接过来跑回去,打开门坐下来看书。十天里,我第一个开了八九天校门。王老师来了,回家吃早饭前我把书背熟了。
我妈妈对我最严格。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但是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打我。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她只是看着我,我看到了她严厉的眼神,所以我吓坏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她才教训我。罪行是严重的。她等到夜深人静,关上门,先责怪我,然后惩罚我,或跪下,或掐我的肉。不管惩罚有多重,我都不准哭。她没有拿儿子出气让别人听。
五
丰子恺的《我的母亲》
“家里家外所有的责任都是我妈承担的。”
母亲去世前没有拍过坐着的人像照片,但这个姿势明明拍进了我脑海里的底片,却没有照出来。现在不用显影液和定影液,用笔墨来曝光我妈的肖像:
我妈坐在我老房子西北角的八仙椅上,眼睛里闪着严肃的光芒,嘴角挂着慈爱的微笑。
老房子西北角的八仙椅是我妈的老位子。从小到大直到去世前几个月,我妈空总是坐在这张椅子上,这是一个很不舒服的座位:我家老房子是三开间的楼房,右边是表哥家,左边是舅舅家,中间没有隔断,只有左右两排八仙椅作为三家的界限。所以我妈坐的那把椅子,后面是凌空。如果是沙发椅,三面都是柔软的厚墙,凌空毫无阻碍。但是我家八仙的椅子是木制的,座位和靠背成90度角。靠背只有几根稀疏的木条,只有人的肩膀那么高。妈妈坐着的时候没有地方放下头,让她很不安。为了防止椅子脚在土壤上腐烂,母亲用两三寸高的木椅垫在椅子脚上。所以这个八仙椅极高,母亲坐在上面要吊脚空,很不方便。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椅子,这个椅子里面就是出口门。大厅后面是厨房。妈妈坐在椅子上朝里面看,这样她就能看到炉子的顶部。风从里面吹出来,煤烟和油气吹在母亲身上,非常不卫生。厅前一个三四尺宽的院子,就是墙门。墙外是我们的染坊。母亲坐在椅子上向外看。她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顾客,听到市场的喧闹声,非常令人不安。而我妈的却坐在我老宅西北角这样一张不稳不方便不卫生不安宁的八仙椅上,严肃的眼睛闪着光,对着吵架的人露出慈爱的微笑。为什么妈妈总是坐在这么不舒服的椅子上?因为这个座位是我家最重要的一个。妈妈可以在这个座位上照看炉子和商店。妈妈为了内外兼顾,不在乎座椅的稳固,不方便,不卫生,不安静。
我九岁那年,父亲离开了母亲,六个兄弟姐妹,几亩农田和一家染坊,去世了。家里家外所有的责任都由我妈承担。从那以后,她在那张椅子上度过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工人经常过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和妈妈聊家务;店主经常过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和妈妈聊店。父亲的朋友、亲戚、邻居经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和母亲谈判或招待。放假放学回家,和往常一样,我走到西北角的椅子上向妈妈要一枚硬币。有时候四节课同时来,让我妈不知所措,于是用眼神严肃的光彩指挥、警告,或者交涉;同时,他用吵架时充满爱意的微笑来鼓励、爱抚或娱乐。那时候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以为我妈就是坐这个椅子出生的,和她纠缠的有四类人。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读书。我离开的时候,妈妈的眼睛给了我严肃的光,告诫我要待人接物,要学习,要谋生。在吵架上,我表现出慈爱的笑容,照顾我日常生活饮食的一切细节。她准备了我的学费,她提供了我的行李,她用猪油给我做了一锅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了一个小线板,插了两根引线,放在我的盒子里,然后把我送了出去。当我度假回来,一进商店,我就看见我妈妈坐在西北角的八仙的椅子上。她欢迎我回家,嘴角挂着慈爱的微笑。她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眼里闪着认真的光芒。到了晚上,她亲自去灶边给我煮了一些我喜欢吃的蔬菜。灯下,她详细询问我的学校生活,鼓励、教导或责备我。
我二十二岁毕业后,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服役,所以不能住在我妈膝下,而是放假回我省。每次回家,我还是会看到妈妈坐在西北角的椅子上,眼里闪着认真的光芒,吵架的时候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她像一个好老师一样对待我,像一个好老师一样教我。
三十岁的时候,我辞了工作,回家读书写作,服侍母亲。我的母亲仍然每天坐在西北角的八仙的椅子上,眼睛严肃地闪着光,嘴角挂满了慈爱的微笑。只是她的头发已经从灰色变成了银白色。
我母亲在我三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我母亲不再坐在我老房子西角的八仙椅上。但是,每当我看到这张椅子,我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我妈妈坐着的形象——我的眼睛里闪着认真的光芒,我的争吵上有慈爱的微笑。她同时是我的母亲和父亲。她像慈母严父一样教导我,养育我。我出生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的诗里说,“以前听长辈说的话,捂着耳朵就不喜欢了。”我也犯这个错误;我接受了妈妈所有的好,但不会接受妈妈所有的指示。所以现在每次在想象中看着妈妈的画像,我都很感激她吵架时那充满爱意的笑容,也很害怕她眼中那严肃的光彩。这种光辉,每次都给我深刻的警醒和强烈的鼓励。
六
老舍是我的母亲
“她给了我生活的教育。”
阿姨经常发脾气。她只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的国王。我进了中学她才死,但我没见我妈反抗过。“没生过婆婆的气,没受过小姑的影响?人生当如是!”只有当解释不足以说服别人时,母亲才这样说。是的,这是命运。母亲活到老,穷到老,难到老,都是命。她将遭受最大的痛苦。在帮助亲戚、朋友和邻居方面,她总是跑在前面:她可以给婴儿洗三次澡——穷朋友可以在奶奶身上少花点钱——她可以刮胡子,她可以给孩子们剃光头,她可以给年轻妇女刮脸...她能做什么,她就能做什么。但是吵架打架,永远不会有她。她宁愿受苦也不愿生气。姑姑去世的时候,我妈好像一直在哭诉她的委屈,一路哭到了坟墓。不知道哪里来的侄子。当他声称有继承权的时候,他的母亲保持沉默,教他把那些破桌子和破板凳搬走,还送给他一只姑姑养的肥母鸡。
然而,母亲并不软弱。母亲死于庚子之战那年。联军进城,挨家挨户搜查财物、鸡鸭。我们被搜查了两次。母亲带着哥哥和三姐坐在墙根下,等着“魔鬼”进门,临街的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然后进屋搜查。他们走后,我妈拎起行李箱找到了我。如果盒子没有空,我早就被压死了。她跑了,丈夫死了,魔鬼来了,满城都是血光火苗,但母亲并不害怕,她要在刺刀和饥荒下保护自己的孩子。北平发生过多少事故?有时会发生兵变。整条街都烧起来了,火落在我们的院子里。有时会发生内战,城门紧闭,商店关门,炮声日夜不绝。这种恐慌,这种紧张,再加上对一家人饮食的规划,对孩子安全的担忧,一个虚弱的老寡妇能承受得了吗?然而,此时母亲的心是横着的,她不慌不哭,还得想办法从哪里冒出来。她的眼泪会掉到她的心里!这种软硬兼施的性格也遗传给了我。我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抱着平和的态度,把失去当成理所当然。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有一定的目的和基本的规则,我可以为所欲为,但不能超越我划定的界限。怕见陌生人,怕跑腿,怕露脸;但是当我不得不去的时候,我又不敢去,就像我妈一样。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我经历了至少二十位老师,有些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有些则完全没有影响。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我的母亲,传承了我的性格。我妈妈不识字。她给了我生活的教育。
七
季羡林失踪的母亲
“缺乏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完整的人。”
我六岁时离开生母去了城市。中间回了两次老家,都是葬礼。我只和我妈待了几天,但还是回到了城里。最后八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妈放弃了,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好几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真想和我妈一起去地下。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那以后,我就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缺乏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完整的人。带着不完整的灵魂,我抱着永恒的仇恨。一想起母亲,就泪流满面几十年。现在在德国,在哥廷根这个偏僻的小镇,不知道为什么,我妈经常做梦。
八
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
“我和老婆在一起了,好好过,好好过”
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难以捉摸。望着窗外朝北的严阵,我会突然砸碎面前的玻璃;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突然把手头的东西扔到四周的墙上。这时候妈妈会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听我的动静。当一切都安静下来后,她又悄悄地进来了,眼睛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散散步。”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但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照料的花就死了。“不,我不去!”我狠狠地揍了这两条可恶的腿一顿,喊道:“我在干什么?”妈妈冲上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泣说:“我们在一起,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可我从来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个阶段。后来我姐跟我说,她经常因为肝疼整夜睡不着。
那天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的落下。母亲走进来,站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什么时候?”“明天,如果你喜欢吗?”她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好吧,明天。”我说。她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好。”“哦,你无聊吗?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笑,在我身边坐下,喃喃地说:“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那里的豌豆黄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还记得那次我带你去北海吗?你说杨淑华是一只毛毛虫,跑着踩着一只……”她突然停了下来。她对“跑”“步”之类的词比我更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吐血。我没想到她病得这么重。看着三轮车远去,我从没想过这是永远的永别。
邻居家的男孩背着我去找她时,她正喘着粗气,就像这辈子的苦日子。有人告诉我,她昏倒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生病的儿子和我未成年的女儿……”
又到秋天了,姐姐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花淡雅,白花高贵,紫花暖深,水花四溅,秋风怒放。我知道我妈没做完的事。姐姐也知道。我们在一起了,要好好生活...
九
席慕容的生日卡
“母亲容易受骗,容易满足”
所以也许这就是妈妈要好好收藏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的最大原因。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只给了她一个。这些年来,我只会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更多的证据,希望能证明她爱我。
那我呢。但我只是在十四岁的时候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
但是她因为这个相信了我,并且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因为也许这是她唯一能从我这里得到的证据。
那一刻我才发现,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那么好骗,那么容易满足!
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
10
莫言的妈妈
“别担心,儿子!”
我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庄。5岁那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艰难时期。生活留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开着白花的梨树下,用紫色的洗衣槌在白色的石头上敲打野菜的场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妈妈的胸口。空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的苦味。木槌敲打野菜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脏感到一阵阵的收缩。
这是一张有声音、颜色和气味的图片。是我生活起点,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我的耳朵,鼻子,眼睛和身体来把握生活,感受事物。我脑子里储存的记忆都是声音、颜色、气味、形状的三维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回忆事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点。这张记忆图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悲伤的母亲一边努力,一边嘴里哼着小曲!
我妈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很难说她这辈子受了什么苦。战争,饥饿,疾病,在这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活下来,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歌唱?有一段时间,村里接连有几个女人自杀,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我一直担心妈妈会去撞墙。每当我下班回来,一进门就会大声嚷嚷。听到妈妈的回答,我才感觉到一块石头落地了。下班回来,我妈没有回应我的哭喊。我觉得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这时,妈妈从外面进来了。她对我很不满意。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她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告诉她我的担心。我妈明白我的意思,她对我说,你放心,我儿,阎王不叫我不走!
妈妈的话,虽然语气不高,却突然给了我安全感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位母亲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郑重承诺。活下去,不管有多难,活下去!现在,我的母亲虽然已经被阎王爷召唤,但她面对苦难而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