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漫步汕头老城(汕头老城)

汕头老城(漫步汕头老城)

在汕头工作生活的这几年,很多周末都是在老城区的小公园周围度过的。记得刚到汕头的时候,经常搞不清老城区街区和建筑的朝向和方位,总是有点迷茫。为了不迷路,基本上我们在方圆只绕着小公园走3500米左右,以钟山纪念亭为中心,沿着放射状的骑楼街道往回走。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探访,我渐渐熟悉了这座古城,行走也越来越自如。起初,我只是跟着地图,寻找著名的建筑,品尝著名的小吃。现在我可以带着自己的节奏和视角,带着更愉悦的心情在老城区闲逛。所以,我也发现并感受到,书本和网络之外的老城,是那么真实而生动,新奇而美好。

印象老城

有几次,我看到坐大巴来的外地游客站在中山纪念堂附近,吵吵嚷嚷,跟导游说衣衫褴褛没什么好看的,急着要走。其实欣赏老城区,一定要有一个从容淡定的心态。在大街小巷,当你刻意放慢脚步,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心灵的满足,甚至闻到时间的味道。

汕头老城布局精巧,设计典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放射状的路网格局和四通八达的街道,不仅让街景多变,也让行走路线更加灵活有趣。沿街蜿蜒曲折的骑楼不仅营造了浓郁的商业氛围,还因为可以遮阳避雨,给了走在其中的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老城区的建筑基本都是中西合璧,潮汕文化和异域风情结合在一起。每一座建筑都展现了建造者的实力,也体现了潮汕工匠不落俗套、才华横溢的能力。我注意到十字路口的建筑比其他地方更精致,它的立面弧线优美流畅,让街道变得柔和,像连绵不断的波浪,充满节奏,融入人们的生活。潮汕建筑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就是门窗的宏大装饰。我特别注意到,老城区建筑中的窗户,堪称精致之美,繁复之美。不仅几乎没有相同风格的窗户,而且除了常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之外,还有圆形、三角形等特殊形状。材质有木质百叶窗、铜框玻璃窗、铁艺花窗、彩色玻璃窗,多不胜数。窗户旁边的外墙浮雕装饰也很有讲究,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题材,想象力丰富。经过精雕细琢,不仅看起来立体感很强,还能让窗户凸显出来。走在老城区的街头,上上下下,我们都会被历史、文化、审美、艺术等等信息所感染和陶醉。比如位于万安路3号的方涛酒家,虽然地处深巷,但也曾是民国时期汕头的著名酒家。这座80年的老建筑现在被用作宿舍,到处可见人为的破坏,但整个建筑还是比较完整的,尤其是水磨石镶嵌工艺的楼梯色彩鲜艳,空间宽敞,依然气势十足。楼前高大的罗马圆柱,山墙上的浮雕,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雍容华贵的阳台,依然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优雅与奢华。比如在老城区走的次数多了,不仅被街景所吸引,仔细看街巷名称时也觉得很奇妙。发现老城区有很多街巷写着“雍”、“安”、“福”、“德”、“顺”等字样,甚至有一条街直接叫“吉祥街”。从这些街名中不难看出潮汕人对健康富足生活的期望,他们将这些美好的含义锁定在地名中,并带入普通生活中。

有一次跟着朋友去参观一个古镇胡同里的老房子。住在这栋1000多平米的洋楼里的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和他们的小孙女。老先生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豪宅,坚固的木质楼梯和地板,宽敞的屋顶,迷宫般的房间以及屋内随处可见的手工木雕和灰色的塑料装饰品,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从屋外斑驳的墙壁来看,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屋内的装饰会如此华丽。看到屋内多件用料厚重、做工精良的德式家具和一些明显是进口的家电,我们充满了好奇。老先生告诉我们,他的祖上和洋人开洋行,家里的家具都是一百年前从国外进口的。为了证明这一点,老先生特意从一个大编织袋里拿出两块当年洋行的中外文牌匾给我们看,和我们聊了很久祖上和德泽的辉煌。我想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不仅有著名的南盛公司,汕头大厦,胡文虎大厦,文同博物馆等。老城区的普通大街小巷里,一定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台风兔子过后,汕头老城区人去楼空空的人多了,但很多老百姓还是住在老城区。我由衷地敬佩生活在老城区的人们,他们平和、淳朴、善良。我想,正是这些人的淡然和随遇而安,才让这座古城还能保持生机。锁匠、钟表匠、竹匠、箍主、弹棉花的家伙、修自行车的大叔、裁缝店的男人、做叉烧饼的婆婆、卖菜的小贩、小吃摊的老板、药铺的大夫、算命的、家门前串珠绣花的女人、72线的人还在努力;这些在别处或汕头新城很难看到的工作生活场景,仿佛穿越了时间空,被我静静地看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期待下次走在老城区不经意间会遇到怎样的平凡生活。我注意到这里的各种街边技艺都是传统而细致的,不禁感叹潮汕的匠人手艺之高超,精益求精的程度可以和其他地方的艺人相媲美。虽然老城区沿街吃、穿、用等与生活相关的店铺和顾客不多,但诚信、正义、人情味特别浓,尤其是一些老字号的食品,不仅取之不尽,而且吃起来也不贵:老母亲宫旁边的小药店卖各种凉茶,其中香滑的老陈地黄汤很诱人,路过不能错过;富平路57号主要做芝麻酱杏仁酱三块钱一碗的小生意。其实可以根据顾客意愿,半碗出售。店内李太太做的绿豆糕,细腻香浓,但属于限量发售。如果你想早点吃;香味小吃店有很多种小吃。享受它们的最好方式是邀请朋友,点一桌菜。天相牡蛎品牌被《舌尖上的中国》报道,最近火了不少。许多游客都渴望它。其实除了好吃的吸引人,店主邱淑英老人什么都亲力亲为,待人宽厚慈爱。外地人在这里品尝异乡美食的同时,也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信仰古镇

多种信仰并存是汕头的一大特色。老城区的教堂、道观、佛寺和众多民间神祠和谐地分布在各处。无论在哪里皈依,都可以找到自己倾诉的地方和心灵的慰藉。基督教锡安教堂位于全敏路,建于1858年。因为比汕头开的早,所以有“汕头市之前就有锡安教堂”的说法。位于外马路东口的赛诺教堂是汕头天主教教区的主要教堂。这座教堂的礼拜堂分为上下两层,装饰华丽。教堂里的唱诗班由一位音乐专业毕业的修女主持。当赞美诗响起时,教堂里充满了清晰的,空中文声音。当你停下来聆听的时候,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余音绕梁,更是信念的力量。永平路旁边一条叫义安街的巷子里有一个叫延寿寺的善堂。虽然地处一隅,却是汕头市区唯一一座信仰道教的善堂。它所崇拜的神和器物都是青铜的,尤其是北极真武神田璇的雕像,据说是江南最大的青铜雕像。供奉宋大丰创始人的纯潮汕寺庙式建筑,作为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在扶贫济困方面口碑良好,已存在110余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遇到过仁德堂的会长蔡。他又小又瘦,但是不太会说话。但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他有一颗强烈的爱的心,为众生利益做事对他来说是真诚的幸福。拜神积德行善是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老城区的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参观者从房子的正面也能略知一二。信神的人门旁有香烛,信道教的人门楣上方有八卦图腾。相信基督的人门上有“以马内利”。此外,在老城区的各种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善男信女的虔诚身影,从中可以了解生活贫困的普通人对生活的理解。

古镇和风俗

在一次又一次走访老城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座城市是“百年商埠”的见证,它的形成、崛起和繁荣与潮汕人的首创和早期国际贸易密切相关。上世纪初,汕头活跃着3440多家企业。了解到汕头曾是中国第七大城市,中国第三大通商口岸,被恩格斯誉为“遥远的中唯一一个有点商业意义的港口”。由于贸易频繁,市场繁荣,近代海作为国际贸易监管机构于1860年在汕头设立,至今已有154年的历史。

汕头海关的前身是清代的长关总口,1863年设在马劳宫对面的新关街。如今,这座潮汕风格的建筑早已消失,但它却是新关的街名,这让我进一步明白,新关是相对于更早的位于张琳古港的清朝海关机构而言的。另外,我了解到清代的长关总口的检查场就设在关址。看了汕头海关的海关史,一直在思考海关这个地方。经过多次寻找,终于在汕头老城区永泰路(原永泰直街)与西递路交界处的一个小区墙上看到了“海关处”的路牌。目前海关用地是低矮密集的平房,好像是某单位的宿舍。我看到仍然有一些人住在那里。据潮汐研究专家周秀东介绍,弄堂里曾经有一块“潮海新关界”的石碑。80年代,有人看到了。2007年初,汕头海关历史陈列馆筹备处的同事专程去寻找界碑,可惜最后没有了踪影。

汕头海关的“祖籍”是位于外马路2号的潮汕海关旧址,汕头称之为海关钟楼。这座建于1921年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朝海湾。它曾是汕头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的正门上方有一座用罗马数字标注的大钟,它曾是汕头的“标准时间”,现在仍在每小时报时。我记得一位老太太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告诉我,她是一位老海关官员的女儿。她听着钟声长大。虽然后来离开了汕头,但她还是很怀念那清脆而遥远的钟声。在海关钟楼的西侧,建造了一个又大又坚固的检查场。可惜几年前被一些无良开发商拆了。否则,汕头将是中国唯一保留现代化海关检查场的城市。虽然现在海关钟楼三面被新建的建筑包围,但因为面朝大海,在今天明媚的阳光下依然端庄美丽。现在这座建筑是汕头海关历史陈列馆。它以大量翔实的图片、文字和珍贵的实物展示了汕头海关一百多年的历史,并悄悄地讲述了海关与城市的密切关系。在汕头近代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海关在推动城市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海关日常业务外,还有邮政、海港、气象观测、检疫、商标注册等。也是从海关开始的。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的养成;作为海关人员,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为这座城市的继续发展而努力。

关于古城的保护

这座曾经美丽的古城现在有些沧桑和寒冷,但我们应该感谢它仍然站在我们面前,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它昔日的辉煌。对于潮汕人来说,老城诉说着传奇,承载着骄傲、梦想和希望。虽然现在已经破旧不堪,日渐落寞,但是仔细看,也不能输给国外的一些历史名城,国内的一些历史文化名街区。甚至我觉得汕头的独特不是因为东部新建筑的出现,而是因为令人难忘的老牌城市。因为老城区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花一点时间,关注一下心中老城区的面貌和历史,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注意到,近年来,保护和振兴汕头的老城区,保留汕头的记忆是民间的热门话题。我也注意到汕头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详细城市设计已经通过审批。但我注意到,近年来,小公园周边的老城区破损坍塌的地方越来越多,“远离危房”的字样也越来越充斥在大街小巷。我把在老城区拍的三年多的照片分类对比了一下。时间在同一条街,同一栋楼,同一扇门窗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三年前,两年前甚至一年前看到的风景,已经悄然消失。虽然我知道汕头老城保护与振兴的全面实施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但看着老城一天天衰弱,我还是感到有些失望。我们不能在生活中重复过去。我们遇到过的,拥有过的,或感受过的一些人或事,已经或终将离我们而去,但我依然愿意真诚地祈祷,希望老城能像一朵永恒的花,与我们同在,永远留在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