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后人(刘志丹去世时33岁,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
晚上好,朋友们!袁之前给大家介绍了很多革命烈士及其子女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热烈讨论。今天,我们来谈谈革命烈士刘志丹及其后人的一生。
▲人民英雄刘志丹木刻版画
刘志丹原名刘,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十月生于陕西省宝安县金顶镇。他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刘志丹考入陕北合县榆林中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在他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他领导了学校的学生运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22岁的刘志丹南下广州参军,顺利进入黄埔四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刘志丹前往湖北、安徽、陕西等省组织工农起义。
▲工农红军战士老照片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五月,刘志丹、唐书、谢子长等人领导“华伟起义”,正式打出西北地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刘志丹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领导庆阳、合水活动,与地方武装合作,与反动势力展开游击战。信息网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打了九场胜仗,以劣势兵力打赢了西华集等战役,从而战胜了国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之后,刘志丹领导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陕北革命根据地老照片
次年2月,刘志丹先后担任西北工委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红26军、红27军,先后率部解放安江、延川、安塞、靖边、宝安六县,使西北红色根据地向东延伸至黄河, 南有淳化、耀县,西有庆阳,北有长城广大地区,西北红军主力也发展到五千人。 这年秋天,刘志丹指挥西北红军主力歼灭晋军一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至黄河东岸。在他的领导下,陕北和陕甘边界两个苏区合二为一,为中共中央和抗日红军北上长征部队提供了保障。
▲红军北抗日场景油画
长征结束后,红26军、红25军改编为红15军,刘志丹任副团长、参谋长。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刘志丹先后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公室副主任、瓦窑堡警备区司令员。民国25年(公元1936年)3月,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北伐军总司令兼第28军军长。出发东征前,他给妻子和容桂写了一封信,“这次我又去前线为我对信息资源的信仰而战,再次表达了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我可以付出一切来拯救国家和人民。这次旅行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战斗一定很残酷。我过去对你和你的孩子不够关心,希望你能理解。”谁知道,33岁的刘志丹没多久就在中阳县三交镇战役中英勇牺牲。
▲陕甘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前的刘志丹(左)
因为刘志丹在陕甘边区很有名气,深受老百姓的支持和喜爱,有很多关于刘志丹的歌曲,“瓦子川,大韶山,刘志丹在石峁湾的训练,人们在笑着尖叫着,士兵在训练成千上万”。这些歌谣“穷人听了很高兴,地主和富人的旅游陷阱”。刘志丹牺牲后,润之先生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先生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有千秋;人民的英雄是刘志丹”。
▲刘力贞晚年近照
刘志丹的孤女刘力贞,父亲去世时还不到六岁。在党中央的帮助下,刘力贞和母亲一起住在陕北。刘力贞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父亲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对国民党构成了严重威胁。国民党派出军队包围红军根据地,重金悬赏捉拿我的家人,老少皆宜。我妈经常带我躲在悬崖上的山洞里。”可见当时反动势力痛恨刘志丹,刘力贞母女的生活并不轻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力贞就读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Xi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科学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届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4年,他因病在Xi安去世,享年85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