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肠道为什么会发炎(肠子发炎)

肠道炎症(为什么是肠道炎症)

去年,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胃肠病学会(UEGW)年会周上,一个会场与其他会场不同,所以座无虚席。不,不仅仅是打包。大厅里大约有100人,但挤进去的人是这个的两倍。别说找座位,连站的地方都难找。站在后排的观众会不自觉地推前排的观众,因为大家都想走得更远,看得更清楚。

欧洲胃肠病学学会年会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胃肠病学学术会议之一,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医学学生、专家和科学家。就是因为这里的话题太酷了,这些人都跃跃欲试,不顾形象。

肠道菌群。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医生和科学家就已经知道肠道菌群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紊乱不仅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还与许多全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如肥胖、各种代谢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1-3]。但人类肠道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至少包含300-1000个物种[4]。分析如此复杂的数据本来就很困难。直到最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对肠道菌群的大规模深入研究方兴未艾。

这种大数据分析带来的结果令人震惊,有时甚至可以说完全刷新了我们对很多疾病的传统认识。

最近,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个快速发展领域的另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5]。

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这一新发现“颠覆”了以往科学家对炎症性肠病病因的认识。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严重的肠道炎症和性病为特征的疾病,往往缺乏特异性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科学家认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细胞失控,自行攻击患者)。然而,日本英庆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关注一种叫做克雷伯氏菌的细菌。

克雷伯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健康人口腔和胃肠道的细菌。一般来说,克雷伯氏菌能与宿主和谐相处。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服用免疫抑制剂时,才会引起感染,诱发炎症性肠病。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培养皿中的克雷伯氏菌。图片:SciPak |图片:Alessia Ranciaro

英庆大学的科学家从炎症性肠道病患者的唾液样本中分离出克雷伯氏菌,并将这些细菌移植到无菌小鼠的肠道中。然后,他们发现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表现也发生在这些小鼠的肠道中。炎症性肠病其实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根本不是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真的吗?而这个克雷伯氏菌是炎症性肠病的病因?

克雷伯氏菌属。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植入无菌小鼠的肠道。图片:SciPak |图片:Alessia Ranciaro

等一下,既然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那么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单。发现只有将克雷伯氏菌移植到小鼠无菌肠内,才会发生细菌定植和炎症变化。如果将同一菌株接种到菌群环境健康的小鼠肠道中,克雷伯氏菌不会定植,也不会引起炎症变化。别忘了,克雷伯氏菌是广泛存在于健康人表面的机会主义者。在正常的情况下,克雷伯氏菌能与宿主和谐共存,只有在宿主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才会借机突发事件。所以与其说是克雷伯氏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起炎症性肠病,不如说是宿主的肠道菌群已经紊乱,给了克雷伯氏菌制造麻烦的机会,进而引起炎症性肠病。

当然,这种对小鼠的研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但这些研究无疑为开发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同样发表在本期《科学》杂志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团队的研究发现,克雷伯菌纷乱的方式不是直接攻击肠道,而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进而破坏肠道[6]。

在某些情况下,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口腔细菌尤其是克雷伯菌会“占领”肠道,激活免疫细胞TH1,引起肠道炎症。图片:参考文献[6]

看来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免疫系统紊乱甚至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杀灭肠道有害细菌、培养益生菌可能成为克服炎症性肠病问题的金钥匙;

另一方面,也许不局限于炎症性肠病,其他疾病引起的各种免疫功能障碍或多或少都可以从肠道菌群紊乱中发现。

被攻击的克雷伯氏菌属。图片:参考文献[6]

肠道菌群领域太新,未知太多。这些新的研究只是为我们揭示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冰山一角,也许提出的新问题比回答的要多。这些新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这对于像去年冲向欧洲胃肠病学学会年会周的科学家来说是一个迫切的领域,无论他们的形象如何。他们不顾一切带回的新知识就像一粒种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今年,也许在明年,会产生更震撼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