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老舍茶馆读后感800字(老舍茶馆读后感)

老舍茶馆评论(老舍茶馆评论800字)

看完《茶馆》,今天还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7年的话剧《茶馆》。

书的封面上,页写着“描绘一段历史,活出一个时代”,这应该是对老舍作品最好的描述了!

《茶馆》以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战胜利的时期为背景,以茶馆兴衰为明线,以中国改革改革到抗战胜利的时局变化为暗线,描写了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动荡。没有荡气回肠的语言,也没有丰富多彩的描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对话展现时代特征,从饮茶人的口中了解事物的发展,更有说服力。

作者对当时的北京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与时代的辉煌相比,个人的渺小微不足道,茶馆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某一类人的缩影,小茶馆就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和投射。

茶馆作为混杂人物的聚集地,可以从他们的日常对话中看到时代的变迁,体验北京人的性格,感受时代对每个人的影响,感受中国历史命运的沉浮。

第一幕,刘麻子卖人,把康卖给宦官庞为妻,趁机发家致富,让人愤怒,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经济的毁灭。农村卖孩子的贫农不在少数。改善并不成功,但中国的改善势在必行。

茶馆老板王丽发,辛辛苦苦经营了一辈子茶馆,最后却被时局逼得上吊自杀。正直的常师傅靠自己,凭良心干了一辈子,最后在卖花生收场。还有改良派资本家秦,他变卖了全部财产,致力于实业救国。最后他所有的机器都被日本人收了,当废铁卖了,最后被生活所迫,说:“你应该劝大家,有钱就吃吃喝喝,赌一赌,胡没做错什么,但不要做好事!”然而,像皇帝、太监和人贩子刘马子这样的人生活得很幸福。他们让诚实正直的人流落街头,上吊自杀。他们让靠工业救国的资本家被生活所迫,让只想好好生活、吃玉米面包的人感到悲哀和绝望。剧的最后一幕,王利发、常师傅和秦的对话,还有怕他死后没人照顾而提前扔纸钱的场景,让人感触良多,感到心酸,暗暗感叹好人和老实人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一个欺凌弱者,欺凌老实人弱势群体的时代,一个想救国却无能为力的时代,戊戌变法改良和抗日战争对人的影响,可能就是老舍想反思那个时代人的影响吧!

与那个时代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代,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时代带来的便捷生活,以及物联网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不缺物质。相反,我们最贫穷的是贫穷和缺乏精神土地。当我们能拥有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很丰富的世界,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骄傲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