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基本情况)
“妈妈,我想买这辆车。”
五岁的童童睁大眼睛指着街边摊位上的变形金刚。
“不行,童童,家里玩具太多了,不能再买了!”马宝当场拒绝了。
“不!我会,我会!”
“童童,这对我们家来说太贵了。”
“谁说的!昨天,我姑姑来我们家,向我父亲借钱。你们都同意了。”
听了童童的话,马宝再也无法弥补了,所以她不得不满足孩子的愿望,买下了这辆车。
“妈妈,我家里有钱吗?”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会面临孩子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
也许家长们是担心和犹豫的:如果家里有钱,告诉孩子后,可能会让孩子洋洋自得,成为“贵公子”,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家庭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父母可能会在告诉孩子之后,让孩子变得更懂事,更独立。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给孩子种下自卑的种子,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哈佛博士生的自述。
来自网友“哈佛爸爸北京带娃”的“哭诉”
当我从哈佛毕业的时候,我带着全家人来美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当时我给我妈讲了我高三的故事。
没想到,我妈的话差点让我生气。
“你当时为什么不和你的家人商量?其实我妈这些年一直在做生意,读博前两年的钱家里完全可以拿到。未来几年,我相信你自己也能找到办法。”
听到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普通…
十年前,我在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学学习。
那时候大家都用诺基亚的手机,一个煎饼就是2块钱。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是出国还是要读研究生?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
我来自五线城市,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只能称得上“一般”,也正是考虑到家庭的经济问题,我才做出了后来这个勉强的选择。
作为当地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他一举考上了北京某名校,学业前途一片光明。
班里的同学老师都认可我以后一定会去美国名校读博,成为大教授的候选人。
原因有三:
①我GPA第一;在我的班上;
(2)大三的论文,问当时的导师说“博一的学生不一定都能写出这个水平”;
③我的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一直受到美国名校的青睐。
那时候我非常热爱学术,梦想着有一天能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我的博士申请非常顺利,不出意外的拿到了麻省理工、耶鲁等学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同时我也被国家公费送去读研究生。
然而,还没来得及高兴,我就看到了问题。
最好的录取只有半奖,也就是免学费,生活费还得自己承担。
在国外一年生活费15-20,000美元,按当时1:8的汇率算就是12-16万人民币。
一般博士五年,也就60-80万人民币。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如果把父母的血汗钱都花光了,回来又找不到好工作,还不起钱,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我选择忘记博士录取通知书,去北京大学读研究生。
毕竟在北大读书,每年只需要交1000块里的床位费,国家每个月补助60块。
作为一个回家过年连绿皮车硬卧都买不起的穷学生,他的心思就是读研毕业能挣钱养家。
毕业后,我考上了当时最抢手的投行。工作两年,有了积蓄,我选择了重新申请。虽然考上了哈佛大学,但我和当时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现在考上哈佛,只是为了弥补几年前没有出国的遗憾;
有一次,我想去国外名校读研。我想好好学习,为中国和我自己赢得诺贝尔奖。
你不是说家里一直经济紧张吗?你不是说爸爸炒股亏了很多钱吗?你不是说妈妈的生意不好吗?
现在,我不想去想这些问题,因为没有意义。
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要思考这三点。
1.告诉你的孩子真实的家庭条件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无论家庭条件好坏,都有权利知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富有和贫穷都没有错。是客观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主观情况。
如果父母没有做好孩子的金钱教育,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都会把家里的钱“一扫而光”。
而财富,贫穷,自卑,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2.帮助孩子了解金钱
在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条件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钱,钱有什么用。
钱是怎么来的?
父母可以通过每天出门,日落而归,告诉孩子在外面做什么:只有努力工作,创造一定的价值,才能拿到工资,告诉孩子努力就会有回报。
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投资理财、购买基金来获得回报,然后告诉孩子,有时候可以让钱生钱。
总之,钱是什么?孩子不要只看到一张钞票和具体的数字,更要看到背后父母的付出,让孩子真正懂得钱。
钱,有什么用?
家长可以给孩子画一个饼状图,代表总收入,然后按日常开销、额外开销、预留开销等类别分成若干扇形图,让孩子看到钱是怎么花的,做了什么。
3.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财富观。
豆妈的闺蜜小乔有个好习惯。每天的支出,她都会记录在记账软件里,具体到餐饮、日常生活、医疗、人情等等。
然后,小乔会把软件上记录的费用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怎么花钱,怎么存钱,让孩子看到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压岁钱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财富观,锻炼孩子对金钱的掌控能力。
孩子有钱才能培养这些想法。没有钱,他们只能纸上谈兵。
总而言之,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父母要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家庭的真实经济条件,让孩子和父母充分沟通,这样孩子就不会乱花钱,也不会自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中的重要机遇。
我是豆妈,母婴作者,一个小宝宝的妈妈。我每天记录分享育儿经验和趣谈的温度、高度和深度,为您提供科学可靠的干育儿产品!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关于母婴的知识,请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