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模型(产品定价模型)
不仅仅是SaaS公司,事实上,每一个以生产产品为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给生产出来的产品定价。面对定价问题,本文作者分享了三种定价策略和五种定价模型。
今天,我从大卫·斯科克分享的《SaaS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中受益匪浅。
他指出了SaaS商业化成功的关键:
第一点:恢复CAC的月份
公司收入和获客成本(CAC)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时间。通过调查大量成功和失败的公司,他的最佳实践是不到12个月。
第二点:ltv: cacratio
只有当客户终身贡献收入(LTV)与客户获取成本(CAC)之比大于3时,SaaS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这两点是文章的核心。他通过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直接给出两个可以简单量化的指标,洞察力非常强。有了目标,行动就有了,降低CAC,增加LTV。
以上每一个数字都值得深入研究,但这次我只挑一点来谈:SaaS产品定价。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我觉得好的产品定价可以共同解决大卫提出的很多问题,比如:提高漏斗转化,提高产品粘性,精准定位理想用户,增加销售收入和毛利;
许多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似乎不太成功。他们要么凭直觉拍脑袋,要么太保守胆小。
01三种常见的定价策略
不仅仅是SaaS公司,实际上每一个以生产产品为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制造出来的产品如何定价?
从无中生有到投放市场,企业担心产品无法带来足够的利润,甚至无法覆盖成本和费用,又担心过高的价格会吓跑客户,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那些不知道市场和客户在哪里的企业,就像在暗室里扔飞镖,连目标在哪里都看不到。
以下是公司经常使用的三种定价策略。
1.成本决定论
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上学过一个理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几乎所有同行的经济学启蒙都来自于这门课,这句话是典型的成本决定论。很多决策者在考虑产品定价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成本加成定价。把所有的成本费用加起来,再加上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率,这就是定价的所在。
首先,这种方法简单易懂,逻辑性强。对于SaaS企业来说,成本就是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推广和实施,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成本。如果把市场比作一张牌桌,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的玩家只能说有资格上牌桌,但要想获得最好的利润还远远不够。决策层很有信心定一个利润合理的好价格,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很可能上市或者上市,根本没人管。因为没人在乎你的成本是多少,客户只在乎你能带来什么价值。
比如我有一辆二手自行车。我问二手市场能不能卖100块,就拿回来刷了一层漆。为了凝聚更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涂了三层漆。成本很高,但你觉得我能卖到200元吗?
2.竞争者决定论
通过竞争对手产品的定价来决定自己产品的定价,这就是竞争对手决定论。对于没有销售数据的新公司来说,这种定价方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你要对选择的竞争对手了如指掌,知道他们的定价策略是什么。如果你恰好选择了一家在定价上拍脑袋的公司作为目标,那就相当于把自己降低到了同样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即使竞争对手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定价,你也不应该完全按照他的价格来定价。毕竟作为后来的挑战者,你应该有更好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所以你有理由获得更好的收益。不然你为什么去牌桌?
3.供求决定论
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产品价格,这听起来很合理,但似乎很难量化。怎么才能看到市场需求?
当然是从你的顾客那里获得。所以要充分了解客户是谁,你能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决定了你能从客户那里获得收入的上限。客户的规模、利润、支付意愿都反过来决定了你产品的定价。
比如一个店铺小程序能给店铺带来额外10%的销售收入,店铺月销售额100w,增量10 W,按照25%的毛利率,5%的净利率,月净利润5000,一年就是6w。所以,如果你提供的SaaS产品每年能帮助商家创造6w的价值,极端情况下,商家最多愿意出6w。
当然,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肯定有不止一家SaaS企业能够提供类似的价值。能提供6w价值的产品定价区间是0-6w,能提供7w价值的产品定价区间是0-7w。如果两者都定价2w,显然前者的边际收益是4w,后者的边际收益是5w。此时,如果后者把价格定在2w到2.999w之间的任意一点,理论上客户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那么后者的收益就会最大化。
当你能准确地向客户陈述产品的价值,充分了解客户的支付意愿时,你就能放心地给出定价,就不会担心把客户吓跑了。
然而,大量企业并不采用这种策略,而是采用成本决定论或竞争对手决定论。主要原因是这些研究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有些值很难量化。但这难道不是SaaS公司应该做的吗?如果不能讲清楚产品的价值,不知道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好处,怎么能指望产品落地后创造价值?
02五种常用的定价模型
SaaS产品的定价模式有很多,但大多数企业会使用一些流行的定价模式。这里有一些解释和例子。
1.分级定价模型
分级定价是目前SaaS公司使用的最流行和最有效的模式。根据客户规模,并配合多个功能模块,这种分层很容易获得客户认可,并找到合适的客户群体进行高效转化。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包装的工具,也提供了包装的经营理念。告诉客户这个标准是你的业务和规模用的,不会多花你一分钱。当然,每一层的划分必须建立在对行业客户非常了解的基础上。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也容易引导客户升级到下一层,从而实现续保和收入扩张。
有赞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零售科技SaaS服务的公司,帮助商家进行线上开店、社会化营销、提高留存和复购、拓展全渠道新零售业务。旗下拥有微商城、有赞零售、有赞产业、有赞小程序、有赞教育、有赞餐饮、有赞学院等SaaS产品。
以下面的赞微商城为例。该产品的客户群是电商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分为三层,针对特定类型的买家角色。客户看到情景定价模式,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旦找到熟悉的身份,他们就有一种我要找的就是他的短暂相遇的感觉,高效的完成转换。
配套功能在每个充电包底部打勾,也可以给想了解详情的客户一个明确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定价不要设置太多的层次,让客户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混淆。
2.按功能模块定价
根据SaaS提供的功能进行定价有点类似于分级定价,可以让客户快速了解并找到想要的功能。但缺点是各种功能的组合太多,客户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否则选择的时候难免有点混乱。
Zendesk成立于2008年。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SaaS客户服务/支持管理软件,使企业更容易管理最终客户的服务和支持需求。他采用的是按功能模块收费。当然,Zendesk也意识到这种选择会给客户带来麻烦,所以也提供了按功能套件分层的定价模式。
3.根据用户数量定价
事实上,许多SaaS产品同时使用分层定价和用户数量定价,这很容易理解。客户分层的时候,用户数量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目前按照用户数量定价的产品很少。虽然这种模式简单易懂,很多卖许可证的传统软件公司都在用,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每增加一个用户都要支付固定的费用,享受的服务没有区别。这样会导致客户欺骗多个员工使用同一个许可证工作,对企业的成长不利,也没有区分不同规模企业的业务需求差异,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定价模式。
这家名为“大姚”的SaaS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仍在使用这种定价模式。
4.按使用量定价
这种定价模式更适合基础服务产品,如水、电、移动流量等。,您可以根据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我之前在使用公司数据中心提供的xdata服务时就体验过这种收费方式。好处是规模小的时候成本很低,我不用太担心。一旦服务量增加,突然遇到高峰,看到成本会吓一跳。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不稳定,有时甚至难以预测。这种定价模式在SaaS产品中很少见。
下面这家叫微云的公司就是这样定价的。
5.统一定价
这是最简单最粗糙的定价模式,一个产品一个价格。显然,客户在以这种方式定价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虽然决策环节很短,客户也不用花时间思考,但对于SaaS企业来说,高定价会不同程度地流失客户,低定价则会放弃获得更大利润的可能。
03摘要
综上所述,对于SaaS产品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供需决定论的定价策略,功能分层和用户数量相结合的定价模式,以精准的场景定义精准捕捉不同层次的客户,提高传播转化效率,同时获得最佳收益。
本文由@刘胜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