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宇宙直径(银河系直径)

银河系的直径(宇宙的直径)

我们能穿越银河系吗?

科学家眼中的“假想”星系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空的数据,宇宙中至少有1000亿个星系,但我们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星系有完整透彻的了解。虽然它“只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星系,但该星系包含数十亿颗恒星和数十亿颗行星,它们都围绕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运行。

我们能看到这个壮观的螺旋中的每一颗星星吗?穿越银河系需要多长时间?

由于Tai 空中的所有物体都在运动,我们现在实际上正在穿越银河系。

地球可以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行,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惊人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行。按照这个速度,我们绕银河系一周大约需要2.3亿年,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年”。

地球诞生于大约45亿年前,它只绕银河系转了19圈或20圈。银河系的直径至少有105000光年。由于光年的长度为8.8万亿公里,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超过965万亿公里。其实这是保守估计。

其他研究表明,银河系的星盘可能达到20万光年,因为天文学家发现,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的恒星的位置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远得多。这意味着一个以光速行进的光子需要20万年才能穿过银河系。

然而,与光子不同,人类无法以光速旅行。虽然20万年在宇宙史上不算什么,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现代人只在20万年前或30万年前进化。既然不能光速旅行,但我们还是想穿越星系,那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呢?

地球上最常见的交通方式是汽车。现在全世界道路上有超过10亿辆汽车。我们假设汽车会飞。如果你以每小时96公里的速度驾驶一辆汽车,你需要2万亿年才能穿越银河系。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些更快的飞行器,也可以用来旅行空。

旅行者Tai 空探测器可以以每小时5600公里的速度穿越Tai 空,但我们还需要20亿年左右。我们能再快一点吗?

旅行者1号

2016年,Junota 空探测器达到了每小时26万公里的峰值,这也是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能以某种方式保持这个速度,那么穿越银河系只需要大约4亿年。

还有帕克太阳探测器,它被NASA 空赋予了探索太阳的开创性任务。天文学家认为,当它的旅程完成时,帕克可以达到每小时43万英里的速度。如果能持续下去,我们只需要1.5亿年就能完成我们的旅程。

但是用Tai 空探测器的速度来进行这个特殊的实验还是有很多问题。特别是空探测器太小,没有足够的安全空空间容纳人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使用Tai 空探测器穿越星系。

帕克太阳探测器

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目前,“创”飞船被认为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理论上,一艘能容纳数千人的巨大方舟可以在银河系中漂流。当然,“一代飞船”也避免不了人类寿命的问题。船上的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变老,死亡。

有些人可能永远看不到新的行星或恒星。也许飞船上的人一代又一代的改变了,但是他们依然有穿越银河系这个目标的有机实现。他们离开地球的每一英里,都将进入完全未知的领域!这个极其缓慢的旅程将比人类存在的时间长得多。

宇宙飞船

所以,在宇宙飞船里被囚禁了几个世纪之后,我们这个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当飞船到达目的地时,飞船上的人类可能已经走上了与留在地球上的人类完全不同的进化道路。如果有一天他们以某种方式相遇,他们可能无法认出对方。

更进一步,“一代”飞船上的人和留在地球上的人甚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对方。

也许还有别的办法。许多科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提到了“冬眠”,这是一种将人体机能降低到最低消耗,使人“入睡”的方法,可以保证宇航员在漫长的旅途中生存下来。

在现实世界中,它被提议用于各种任务,无论是相对较短的火星之旅,还是更远的真正深度空之旅。理论上,“冬眠”是指地球可以在比庞大的一代飞船更小更快的载体上搭载乘员,只有在遇到真正有趣的事情时才把他们从冬眠中唤醒。

不幸的是,目前“冬眠”更像是科幻小说而不是科学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提出类似的解决方案。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决定哪些有趣的事情值得剧组去“唤醒”?这也有待讨论。

在穿越银河系的旅程中,我们会停下来检查每一颗行星、每一个外星太阳系和每一个黑洞吗?

银河系至少包含1000亿颗行星。即使忽略中间的航行时间,花一天时间探索一个星球,那也是1000亿天,这本身就超过了2.5亿年。

如果只拜访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或者类地行星,这个数字还是很大的。银河系可能有400多亿颗符合条件的行星,所以至少需要3000万年,而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2岁。宇航员候选人在美国受训前的平均年龄是34岁。如果每个宇航员都工作到死,他们可能平均有35年左右的探索时间,也就是12775天。

在一个假设的时间内,有可能在一天内访问一个星球。即使你以物理上可能的速度旅行,这段特殊的旅程仍然需要20万年才能完成。

所以,也许探索银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地仰望夜空空。

这是宇宙天文馆。关注我,了解更多宇宙天文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