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农历闰月(如何决定农历闰年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创造的,初步指导了农业生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依然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着影响。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法可以分为三类:阳历、阴历和阴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输入我的头条号。参见文章:
农历是什么?一年有多少天?有闰月吗?》
公历是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一闰,四百年一闰”是怎么回事?》
农历是什么?和公历有什么不同?“19年7个飞跃”是怎么回事?》
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一个历法。
阳历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平年长度与回归年长度相同。现行的公历设定了“四年闰、百年闰、四百年闰”的规则,但还是每3300年落后一天。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长度正好等于回归年,所以也是阳历。
那我们为什么不向全世界推广二十四节气呢?
日历的基本规则之一是确保日期是完整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天,二十四节气正好等于回归年。那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的天数是:365.24219/12=30.4368天。
天数是小数,所以不能算单独的日历。两个月不能放一天。
几千年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一直与传统农历并行使用,这也是中国历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循环。根据太阳子午线,黄道平均分为24段,每段15度(360/24=15),称为1气,一共有24气。
二十四节气分为两组,节气和中气。
一组是太阳经度15度的单倍数,称为节气。比如太阳经度,清明15度,长夏45度...一年有12个节气。
另一组是太阳经度15度的双倍数,称为中气。比如谷雨30度,满语60度...一年有12种中等气体。
有哪些具体的节气,有哪些中气?详情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节气之间必然有一个中气,两个中气之间必然有一个节气。
在中国农历中,热带低压年被12个节气分为12个月。节气是每个月的开始和结束,中气是每个月的中点。
让我们计算假期月的平均长度如下:
35.24219/12 = 30.4368天。
太阴月的长度是29或30天。节气月的长度比太阴月长,也就是说,太阴月的节气和中气的日期会逐日推后,最终出现在某个历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现象,这个月称为“无中气月”。没有气的这个月是农历的闰月。
一年中会多出一个月,就是农历的闰年。这个闰月发生在农历的某个月之后,它被称为闰月。如今年庚子年有闰四月,即此月非中性,且在农历四月之后,故称“闰四月”。
可见农历是离不开二十四节气的。
它们也很接近,就是农历的月数也是由二十四节气决定的。
我国采取“中气定月序”的原则。还记得前面说的十二中天,也就是太阳经度15度的两倍。比如农历有雨的月份定为正月,有春分的月份叫二月,有谷雨的月份叫三月,以此类推。注意,农历叫做正月,二月…十月,冬天,十二月。一般没有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分,与公历不同。
中国气与农历月序的关系详见下表。
可能有人会问,农历哪个月有29天?哪个月是30天?你在哪一个月没有生气?
真的很复杂,所以这个计算是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门承担的。首先,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是“朔”,十五是“望”。这需要精确的计算和观察来确定大月和小月。月的大小可能会间隔出现,也可能是连续两个大月,或者连续两个小月。然后配合二十四节气,满足中气定月序列,再计算闰月。
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农历时,我们计算了“19年7闰”的由来,得出农历19年7闰的农历月数如下:
12*12+7*13=235
35个农历月的日子是:
235*29.5306=6939.691
9个回归年的天数是:
19*365.24219=6939.60161
可以看出,19年两者相差0.08939天。
一年差额:0.08939/19=0.0047天
多少年相差一天?1/0.0047大约是213年。
说明每213年有一天误差,所以即使采用“19年7闰”的规则,中国农历也要每200年左右修订一次。
下一次,我们将继续分享日历的知识。请关注你喜欢的朋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