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元窑口黑釉油滴双系列罐
黑色是中国的传统颜色之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黑色是被火熏黑的颜色."
中华民族对黑色的审美观,
已经达到了精神崇拜的境界,
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
到水墨书法,黑釉陶瓷的出现,
也是过去见过的最高皇冠礼服。
(玄的意思是天黑,地黑),
中国文化致力于表现黑色之美。
釉瓷,具有黑色或黑褐色釉的瓷器,主要由氧化铁和少量或痕量的氧化着色剂如锰、钴、铜和铬组成。
黑釉罗纹梅瓶
黑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往往被遗忘,除了宋代茶文化崇尚“黑”的方式,备受推崇之外,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即使在后来的瓷器研究中,黑瓷也常常被忽视。的确,黑瓷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瓷器史上,就像银河中的几颗昏星,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它的存在和其他瓷器一样,共同构筑了中国陶瓷的一座大厦。
黑釉梅瓶的一部分。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可以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期,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亮,黑如漆,堪比漆器。唐代流行黑釉;宋代是黑釉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烧制的黑釉,做工精美,在纯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成为各种绚丽色彩的陪衬。
黑釉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以前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蛋壳高柄杯陶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在夏商周之前,华夏先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彩陶文化,所以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有时被称为彩陶时代。彩陶文化兴盛时,黑陶逐渐出现。比如黄河流域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不仅烧制温度高,而且薄如蛋壳。
东汉
浙江博物馆藏东汉黑釉熊灯
东汉时期,在浙江月底烧制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件真正的瓷器之前,它从陶器到瓷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一时期,青铜时代占据了它应有的全部辉煌和荣耀。陶器开始在文化的夹缝中适应性地生存。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高质量的黑陶。
在晋朝
德清窑黑釉鸡头锅
黑瓷的成熟期应该是在晋代。浙江杭州德清窑出土成熟黑瓷。胎儿呈红色、紫色或褐色;釉层厚润如玉,色泽黑如漆,熠熠生辉;形制以壶为主,与当时青瓷名品越瓷基本一致。当南方德清窑的黑瓷处于鼎盛时期时,北方开始生产黑釉瓷器。最迟在东魏时期,北方的黑釉瓷器已经成熟。
东晋德庆窑黑釉吐壶
隋唐时期
隋唐以前,青瓷的文化含量远高于黑瓷,仅凭色彩视觉传达的感觉,人们的目光自然聚焦在青瓷上。黑瓷,古老,庄重,安静,决定了它的实用和审美局限性。
唐宝窑黑釉刻花填白花纹壶
隋朝短暂的统一没能让我们多留几眼。唐代的瓷器南青北白,托起了中国瓷业的第一个高峰。黑瓷作为一种单色釉瓷器,非常珍贵。唐代的黑瓷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但这些黑瓷未能挤入当时瓷器的主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茶圣陆羽的“青宜茶”把越窑青瓷放在了最高的位置。
唐窑黑釉横柄壶
唐窑黑釉横柄壶模印“张子”铭文
宋朝
如果说唐以前的黑釉瓷是以纯黑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宋以后的黑釉瓷则透露着它的文化和审美。宋代黑瓷的主要窑有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和简瑶窑等。定窑是以白瓷闻名的窑口。与关、葛、汝窑、钧窑并称“北宋五大名窑”。
宋代黑釉凸纹瓶
宋代黑釉壶
北宋耀州窑是黑釉的。
宋代白轮黑釉折叠炉
在宋代,黑瓷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大多是通过茶文化来体现的。随着宋徽宗等人的离去和斗茶文化的衰落,黑釉黑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相反,茶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日本人称这种红茶杯为天目。
宋代盖白轮黑釉灯
宋建窑黑釉兔灯
宋黑釉油滴釉托盘
西夏和金
让我们感到些许欣慰和失落的是,在西夏和金这两个短暂的朝代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粗糙的黑瓷,但它们的命运,却和这两个朝代一样,始终没有挤进中国历史的正脉。
西夏黑釉雕花梅花瓶
西夏的磁州窑是黑釉梅瓶(编者注:可能是晋代的山西窑)。
金州窑是黑釉雕花酒坛。
金州窑是黑釉铁绣春瓶,雕花玉壶。
金黑色釉面油滴碗(侧视图)
金黑釉油滴碗(俯视)
岱山山西窑口黑釉鹧鸪斑点支架
釉肋花瓶金
黑釉罗纹瓶金
黑釉带筋装金壶
黑釉出筋,壶金。
元明清
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基本上我们也淹没在两种视频的海洋里,一种是素雅的青花,一种是五彩的瓷器,黑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在元朝的草原上和康熙的宫廷里偶尔见到。
庐山窑黑釉贴花罐
山西元窑口黑釉刻花装白彩瓶。
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发掘明永乐黑釉明炉耳
编辑:孔子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