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压力(如果研究压力该怎么办)
现在的学生被同学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家长越重视,学习压力越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最近进行的一项全国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发现,目前最让家长困扰的育儿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孩子的学习(55.01%)、升学压力(33.01%)和家教知识和方法缺乏(32.74%)。
被父母忽视的客观因素
初中生觉得最不适应的方面是学习科目增加(49.77%)、学习内容难度增加(46.68%)、同学间竞争加剧(40.84%)、老师的教学方式(18.47%)、家长管得更严(18.43%)和学校环境(10.45%)。面对诸多不适,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孩子成绩下降的三个主要原因是不努力学习、学习不当、缺乏学习兴趣。这三者都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学习的客观因素,如学习内容的难度、心理压力过大、学习科目的增加等,相对被家长忽视。这些客观因素是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不适应的主要方面。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责怪孩子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否则很容易因与孩子的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学习成绩成了家教的重要依据。
发现初中生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近50% (47.39%)的学生认为父母给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
数据显示,从现阶段家长的主要关注点来看,“日常学习”排在第一位,占比60.59%。其他关注点还有习惯养成(49.73%)、健康安全(43.69%)、人际交往(38.57%)、自理自立(37.12%)和性格养成(30.75%)。另外,目前最让家长头疼的龙芯问题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孩子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信息网络
从家长对孩子学习状态的满意程度来看,19.97%的家长选择“不满意”,49.62%的家长选择“一般”,只有30.41%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感到满意。家长对孩子学习状态的满意度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好,满意度越高,但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成为家长评价自己的重要标准。当父母被问到“你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怎么样?”,孩子学习成绩越好,自我评价越高,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合格”和“相对合格”的家长比例相对较高。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认为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合格”和“非常不合格”。总之,家长不仅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家庭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尺。
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课外补习和学科竞赛的比例分别为34.84%和25.32%,而选择这两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16%和16.23%。可见家长在课外活动的选择上更为“现实”和“功利”。
初中生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效能感,学会适应学习压力和不良情绪,学会自己管理学习。但是,家长对这些方面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忽略了。
在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不适合初中学习,青春期有一些独特的烦恼和担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必然的、阶段性的现象。如果家长能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一定会加速孩子对初中学习的适应,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既然学习压力太大,那就要好好释放压力。推荐以下8种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1.体育运动
学生不能只学习,要劳逸结合。运动是应对压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在明媚的阳光下绕着学校跑,呼吸新鲜空的空气,感受一个全新的自己。
2.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获得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如果考前经常失眠,也不必感到不安。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
3.饮食调节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考试压力大,怕孩子营养不良。所以他们会在考试前给孩子吃很多补品或者丰富的营养餐。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买保健品,但这些都不是必须的。准备期间不能暴饮暴食,只要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就可以了。你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这对你的大脑思维是有益的。高考期间,食物清淡,天热的时候可以加点苦瓜,降降火。
4.自我暗示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考试也是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的都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榜上无名,但脚下有路。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仍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没必要夸大考试的决定性,尤其是中高考。你越担心考试结果,就越难取得好成绩。当学生以理性的心态看待考试时,心情自然会放松,压力也会减轻。
5.正常程序
及时娱乐,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消除心理压力,合理调整饮食,可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顺利通过高考。
6.导泻
当你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痛苦中,整天坐立不安,坐立不安,看不下书,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坐立不安,胸闷气短,容易出汗,可以找朋友同学倾诉,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尤其是跑步,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个出口。
7.阅尽千愁。
当你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所有的烦恼和悲伤都被遗忘,烟消云散。读书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心胸开阔,心胸开阔,不怕压力。
8.学会幽默。
幽默是心理健康的调节器,学会幽默,用好心情处理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每周资讯资源网。通过想象,训练自己的思维“游走”,比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草上”“我舒服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休息。你会感到平和、宁静、安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