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吃什么药?(神经炎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因不明、起病急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位于茎乳孔上方的面神经管内段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
目前,面神经炎的病因和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骨的面神经管正好可以容纳面神经。一旦出现缺血性水肿,就会出现水肿和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刺激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神经营养血管的收缩和缺血、组织的水肿和压迫。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与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有关,面神经管是骨性管,狭窄。岩谷发育异常时,面神经管可能变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的外部因素尚不清楚。
根据部分人早期病理变化,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是冷风引起的面神经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缺氧所致。也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
一.临床特征
1.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侧,极少为双侧。发病急,早晨刷牙洗脸时常发现流涎和嘴角歪斜。发病初期,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可能有疼痛,也可能无自觉症状。症状在1-3天内达到高峰。
2.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下眼睑外翻,泪水溢出;闭眼时,麻痹的眼球向上翻,露出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口腔唾液流出;牙齿露出时,嘴角向健侧倾斜;口轮匝肌麻痹使吹口哨时腮或漏气;面颊麻痹食物容易停留在患侧的牙齿和面颊之间;体检时,部分患者发现患舌前2/3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外耳道疼痛、疱疹。
3.发病2-3周后,症状会明显改善或在1-2个月内恢复。少数面瘫恢复不完全的患者可出现麻痹性肌肉痉挛或关节运动。比如痉挛导致患侧裂隙缩小,唇沟加深,口角被拉到患侧。经常很容易将健康侧误认为患侧。关节运动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上唇轻微震颤,露齿时不自主闭眼时出现额肌收缩,咀嚼时患侧颞侧皮肤撕裂或潮红。
二、发病特点
1.急性期:发病7天内。
2.休息期:发病后7-15天。
3.恢复期:发病后15天。
第三,经常导致并发症
1.面肌痉挛:因血管原因或颅底非血管性占位病变压迫面神经所致。
2.关节运动:面神经轴束炎症变性后,部分原本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分支再生出轴束,部分轴束在再生过程中出现失误,误入笑肌等支配神经,与患侧相连。
3.面部肌肉挛缩:退行性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面部表情肌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可能是面部表情肌出现部分纤维化,或神经再生后肌张力过高。
4.鳄鱼眼泪综合征:咀嚼或强烈芳香的食物进入口中引起的单侧反射性流泪,机械刺激或无食物咀嚼不引起流泪,面瘫早期可出现此症状。
四。药物治疗
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促进局部炎症和水肿尽早消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1.抗病毒药物:由于面神经炎与病毒感染有关,应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三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威、更昔洛韦。利巴韦林的推荐剂量为150毫克,一次口服,一日三次。阿昔洛韦的推荐剂量为0.2g一次,口服一日五次。更昔洛韦的推荐剂量为1000mg次,每日口服3次,连续7-10天。
服用更昔洛韦时应注意:对更昔洛韦过敏者禁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于0.5109/L)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小于25109/L)患者禁用。对于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建议根据情况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但不建议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2.神经营养药物:临床常用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谷维素、甲钴胺。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于所有16岁以上无禁忌症的患者,急性期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促进神经损伤尽快恢复。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泼尼松的剂量为每日口服20-60mg,地塞米松的剂量为每日口服1.5-3mg,连续服用5天,5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服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心力衰竭、癫痫、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患者。应谨慎使用。由于引起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和高血压是适时的,所以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服药时间的调整,尤其是停药时的用药监测。
4.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g,每日1次,可连续静脉使用7-10天,以减轻水肿症状,促进恢复。
对于面神经炎的治疗,除了用药物对症治疗外,还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加强运动,增强体质,保暖,寒冷季节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避免头部对着风口,以免发病或复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