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生脉饮(夏季自制生脉饮)
盛夏时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多汗、昼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许多人体质下降,往往表现为“无病不起,三分虚”,表现为气短、懒、倦、渴、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中医把这些症状称为气阴两虚,喝生脉饮可以迅速缓解各种不适。
生脉饮是治疗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最早出自晋代医家张所著《医学的起源》一书中的《麦门洞》一文,也见于其弟子的《内外外伤辨》一书。原名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此方在不同医书中还有其他别名,如《丹溪心法》中的“生脉饮”和《兰台归凡》中的“生脉饮”等。中国人参味甘,性温,大补肺气,泻热,为王;麦冬味甘寒,补水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散之气。全方只有三味,一补一补一涩,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热汗出,气尽津疲,倦怠气短,咽干口渴,脉弱细;肺虚久咳,气阴两虚,咳喘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液,脉虚或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饮具有强心、保肝、解热的作用。用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休克,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促进全身内分泌腺分泌,调节机体机能,明显而持久地升高血压,强心的作用。对人体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生脉饮在现代临床上的治疗范围相当广泛。除各种心脏病外,还常用于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神经衰弱、心力衰竭、休克、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
生脉饮的应用,一定要掌握气阴两虚的基本证候,按照中医辨证要求加减。比如体温骤降、出汗、四肢发冷、面部表情无精打采、脉搏断肠等时。出现急性发热时,应将原人参剂量增加到30克(或党参90 ~ 120克),并加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回阳固脱之品。如果心肺气虚严重,心悸、自汗严重,则加黄芪、炙甘草、远志养心安神;对于心阴不足、心烦失眠、心悸多汗的患者,可加入竹叶、炒枣仁、柏子仁、茯苓、丹参,清心养心,安神定志。对于干咳无痰,或痰粘气短的患者,人参应改为西洋参,并加人参、地骨皮、款冬花、紫菀、川贝母等。宜滋阴润肺止咳。
身体虚弱的人更容易受到暑邪的侵袭,导致气阴两虚。生脉饮全方能补肺清心,重在补益。对中暑引起的纯虚、气阴两虚、嗜睡、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谓是虚拟人抵御暑热的良方。气阴两虚的患者可以用生脉汤泡茶治疗。气虚表现为心慌、气短、多汗、乏力、懒动。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燥。每次服用人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4克。将药材用热水冲洗干净,切块,加入清水,煮5~10分钟,或将药材用开水冲泡,每周饮用2~3天。五味子泡水后,药汁颜色会更深,患者不必介意。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生脉饮有两种,一种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另一种是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后者更常用。一是党参药价便宜,二是党参滋补平和。
需要提醒的是,生脉饮只能在“热伤气阴”时服用。如果是暑初,此时不宜服用。因为生脉饮里有五味子。五味子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夏病初起,常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说明表邪在外。如果此时服用生脉饮,会把表邪和热毒封在里面,使表证不溶,热分不开,中暑症状反而加重。
生脉饮疗效好,药性温和,一般无副作用,但不是人人都有的。只适用于出汗、气喘、心悸、口渴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如果你有感冒发热,或者你咳嗽痰多,或者你对中热但非气阴两虚的患者不能乱用。此外,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大便溏薄者也应慎用,以免误陷燥湿,加重症状。有些年轻人服用生脉饮后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慌等症状。出于安全考虑,如果日常泡茶,可以在一段试验期后将处方重量减少1/3或1/2,观察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再参考医嘱继续饮用或停止饮用。
附:生脉饮还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神经衰弱生脉汤能增强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过程,促进二者相互平衡,故可治疗神经衰弱。每次10ml,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
降压生脉饮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压、抗休克的作用。每次10ml,早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程。
心动过速生脉饮可强心,减慢心率。每次10ml,一日三次,10天为一疗程。
心律失常生脉汤能改善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每次10ml,一日三次,10天为一疗程。
顽固性自汗的孩子,大多没有器质性疾病,是气阴两虚,外防无力所致。生脉饮具有固表、止汗、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口服,每次10ml,一日两次,15天为一疗程。
缺铁性贫血生脉饮能快速纠正贫血,同时能明显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如乏力、气短、头晕等。还能补脾胃,增进食欲。口服,每次10ml,一日两次,30天为一疗程。
小儿夏季生脉饮对功能性低热、暑热多汗、运动出汗、心律失常、中毒性肺炎引起的休克、久病气阴两虚有一定疗效。口服,每次10ml,一日两次,15天为一疗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