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私房菜这么贵(揭秘沪上首家私房菜)
每个人都知道王杰,主要是因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上海的美食家们互相要求尝尝她的醉蟹。事实上,在此之前,王杰的私房菜就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不是那种打着“私房菜”名义卖流水线食品的二流饭店。真正的私房菜的特点是只做熟客,口碑让大家忙一两桌生意。拍纪录片正好让王姐从幕后走到台前。
其他餐馆的出现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赞助,但王杰是老师沈宏非亲自推荐的。他们相识多年。从前,王杰经营着一家小饭馆,沈女士是常客。
“有什么特别的?”我问。
“还是家常菜。”沈老师说:“但是胜利在于有勇气去做一些沉重的事情。”
没错。上海菜讲究浓油红酱。不注意的话,味道肯定不好。那些娘娘腔的新上海菜,想都不敢想。
既然是私房菜,如果有什么特殊要求,可以提前告诉我们。否则,王杰一大早就会去市场买菜,一切都由她决定。当然蒜蓉酱肉鳝鱼之类的特色菜永远不会断货,比如辣鲳鱼,码头鸡做的白斩鸡,可能就没有了。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口味。
醉蟹真的很奇妙,酒和酱油用的非常多,但是不觉得咸或者酒味太重。这道菜要是被日本人看到,肯定要喊“上海蟹刺身”,不过当季只上大闸蟹,其他时候应该不会比“河虾刺身”差多少。
蒜蓉黄鳝是王杰的特色菜。她做了几千次饭,都要不服。先油炸,沥干油,再用蒜炖,简单的菜出彩。我一直很反对“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这种单调的形容词,但想了想,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词了。
至于价格,今天按人头算,每人600元。贵吗?我以前也很纳闷,但毕竟不是开餐馆,房租也高得惊人。再说,王杰的性格,从收了钱之后,绝对会给你足够的。这个价格是合理的。
去过很多次,和王姐交朋友。她是真性情中人。用上海话来说,她“脆脆脆”的,说话做事都很有底气。就像她做地道的上海美食,右手拿整瓶酱油,左手拿整袋糖,两个都一点不软。“美食家”御沁园姐用上海话称之为“邪根”,没有更多的对。
王姐有大量的食物。饭后消化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她坐下来聊聊天。话题离不开吃,吃,吃,讨论最多的就是那些老式的家常菜。我很健谈。说到烹饪,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能量。我们明明吃饱了动不了,她却总是让我们流口水。
与王杰相似的,是“富季红孔氏茶粥面”的老板娘朱杰。如果这两个人同时在场,连沈宏非先生也插不上嘴。
关于王杰,上海纪录片频道《现实的第25小时》拍摄的同名纪录片更为详细。看过的朋友都记得王杰炒豆沙时扭腰的那一幕。真实场景不是故意的。
正好我爸最近也有腰疾,主治医生吃上瘾了。他是王姐的粉丝,我请他和王姐吃了顿饭。两人一拍即合,医生想诊断王杰,正合我意。
王姐开心了。“现在,还可以再烧十五年。”听着很感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