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有田(穷寡妇,单身寡妇,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种)。
农村谚语通常用生动的现象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果只是看文本去讲道理,或者断章取义,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为什么说“穷单身富寡妇”?
俗语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修辞格来体现的,修辞格使道理生动,语言凝练,表达新颖独特。比如老百姓用“龙生龙,凤生凤,鼠生打洞”的生动形象来说明难懂的基因道理。
“贫者单,富者寡,寡者有田,无人耕”是类似的修辞手法,用形象来说是有理的。
穷光棍和富寡妇的形象并列,看似毫不相干。其实他们是一类人。穷光棍是找不到老婆的人,富寡妇是老公死了的人,都是没有人生伴侣的人。
光棍为什么穷?第一,出身贫寒。正是因为家境贫寒,他娶不起老婆,只能单身。第二,出身家庭不穷,因为光棍无能,懒惰,没有能力挣钱,没有养家糊口的意识。他们只关心现在不关心明天,一个人养活全家,导致一步步陷入贫困。
舅舅的小儿子全福,因为智障,虽然全家千方百计请了媒人,最后还是单身。他的叔叔和妻子去世后,他的生活无人问津,经常饿着肚子吃一顿饱饭,衣服脏,裤子破,头发蓬乱,一副流浪汉的样子,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
相对来说,寡妇一般比较有钱。第一,结婚时父母结婚,婆家给他们房产和田地。丈夫去世后,全部留给遗属,家庭比较厚实。第二,寡妇通常生活节俭,精打细算。他们不仅会想办法管理自己的财产增加收入,还会缝猪、养鸡、补贴家用,所以会比较富裕。
联系下一句“寡妇有田,无人耕种”,上下两句都有“寡妇”二字,可见语言中“寡妇”是重点,穷光棍修饰富寡妇。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有钱的寡妇就像贫穷的单身,没有男人想要的女人。至于为什么没人要有钱的寡妇,我们后面再分析。
“寡妇有田,无人耕种”这句话,并不是说寡妇一定要有田(因为寡妇也可能没有田),而是指没有男人需求的女人。在农村人眼里,是没有人种的田地。农村人把女人比作土地,把男人比作牛,寡妇就是没有牛可以耕种的土地。
二、为什么说“寡妇有田却无人耕种”?
穷人娶不到老婆,这很好理解。婚姻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女孩嫁得高,男孩嫁得低。最差的女生可以嫁给最差的男生,最差的男生却娶不到最差的女生,所以剩下的男人一般都是最差或者最差的男人,穷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富有的寡妇就像贫穷的单身。没人要吗?似乎很难理解。要从我们的封建礼教和农村文化习俗说起。
宋元以后,封建礼教越来越严厉,寡妇不得失贞、不得再嫁成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明惠殿,洪武元年,明政府发布诏书:
“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虽然有句话叫“饿死是小事,但是对于农村的穷寡妇来说,生存还是第一位的,再婚还是比较普遍的。鲁迅的小说《祥林嫂》就是婆婆为生活所迫改嫁的寡妇祥林嫂。
对一个有钱的寡妇来说就不一样了。由于各种因素,她会把节日坚持到最后。第一,为了婆家的威望,富裕家庭有很多规矩,需要名望和社会地位,所以寡妇是不允许再嫁的。第二,没人敢保护媒体。有钱人特别迷信。他们认为死去的灵魂就在那里,死去的丈夫的灵魂永远在寡妇身边。谁配媒体谁倒霉。
最重要的是,寡妇自己没有勇气再婚。贞操观念或多或少存在于女性身上。如果你曾经和亡夫有过一段深爱,现在膝下还有孩子,那就更不可能复婚了。男人不想娶有钱的寡妇还有一个原因。男人的条件比有钱的寡妇好。他们可以娶黄花闺女。他们为什么要娶寡妇?条件比有钱的寡妇还差,人们怕她们吃软饭,不用和寡妇结婚。
古人结婚比较早,很多少女因为丈夫的意外去世而成为寡妇。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他们一个人住空房间,彻夜不眠,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穷人富寡妇,寡妇有田却无人耕种”是过去农村重男轻女的体现,也是封建男权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缺失的写照。如果婆家有孩子,丧偶的女人还有一点寄托;如果他们没有孩子,就会像小草一样失去尊严,被别人践踏,没有追求爱情和婚姻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人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离婚或丧偶的女性有选择自己婚姻的自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