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郑渊洁小学就退学的儿子(郑渊洁儿子)

郑的儿子(郑小学辍学的儿子)

现代社会哪个群体生活最焦虑?

答案十有八九是:学生家长。

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二三线小城市,有学生的家庭很少有活得轻松的。甚至从怀孕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甚至在讨论孩子的话题时,会陷入莫名的焦虑和担心。

如何进行适当的胎教,在哪里买学区房,以后学什么特长等等。,会一直缠着父母。

所以,孩子是双面的。一方面,他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另一方面,他们成为家庭最沉重的负担。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会不遗余力,甚至付出一生。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走一条独特的路,包括培养教育孩子,不走寻常路。这位父亲没有买学区房,甚至没有让孩子接受应试教育。他把孩子们带回家,承担起教育他们的责任。

这位父亲就是郑,中国的“童话大王”。

▲郑元杰

乍一听到这个,大概很多家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敢相信。在传统观念里,拿回家不等于退学?孩子的人生不是毁了吗?

相反,郑非但没有毁掉的儿子,他的现状更是令人震惊和惊讶。

1、

提起郑,大概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起《童话之王》,相信很多80后、90后都会有很深的印象,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郑是《童话之王》的作者。他的卡通人物如舒克和贝塔和狼给几代人的童年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和色彩。

从1977年至今,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第一个获得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的中国作家;2011年,在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图书中,郑的《皮皮鲁总动员》位列世界第四;《童话之王》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售出1.5亿册。

但你无法想象,如此优秀的郑只到了四年级就辍学了。

▲童年时期的郑元杰

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也很独特。每当他犯了错误,他的父母从来没有体罚过他,而是让他写检查,而且每次都不允许他重复样本。

这不仅可以让郑更加了解自己的错误,还可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本来,郑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正常上学,但到了四年级,老师让他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反其道而行之,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当老师要求他纠正时,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愤怒的老师咆哮道:“郑元杰,你被开除了。”

如果普通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开除了,肯定会被打或者骂,然后请求老师原谅,然后忍痛把孩子放回教室。

但郑的父亲看了他的检讨后说,没事的,孩子。我在家自学。

郑知道他有麻烦了,所以他提前以小说的形式写了检讨。一些愤怒的父亲看到了评论,发现了儿子的文学创作潜力,于是决定亲自教育自己。

为了教育郑,,他的父亲“以身作则”。例如,他要求郑每天早起,他会在四点钟准时起床。

正因为他父亲的模范作用,郑养成了每天四点半起床的习惯。

▲郑与父母合影。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抱着很高的标准,但却是无原则的人。他们不让孩子玩手机,但也不放过手机。不让孩子看电视,却整天守在电视机前追剧。

甘地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很容易发现它们。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和你合作。”

可惜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

2、

在父亲的教育下,郑快乐地成长着,在和学习方面都不比别人差。

1983年,出生,郑当了爸爸。

但大家都没想到,他会延续父亲教育他的方法,在儿子小学毕业后把他接回家,亲自教育他。理由是:“应试制度教育不适合他儿子。”

▲郑父子

当时,郑的行为遭到了许多亲友的反对,他也曾动摇过,但他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带儿子回家是一个冒险的行为,但郑做得非常有条不紊。

他在家里给儿子营造了一个类似教室的环境,有些流程是跟着学校走的,比如每周一在家里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关于教学,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像皮皮鲁和鲁西西那样,没有升学压力,没有考试排名,没有邪恶和斗争,只有舒克和贝塔的童年,郑亲自给儿子编了一些有趣的教材,从我国刑法419条罪名中编出了419个童话故事,叫《皮皮鲁与419宗罪》。

他们每天的作息也很规律。早上是自由时间。郑亚旗可以和他的父亲一起玩游戏或者自由活动。下午连续上三节课;晚上,郑会带他在河边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中的各种话题。

三年后,郑亚旗完成了六年的中学学业,从这所特殊的“学校”毕业。

▲郑和

郑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自己的。

起初,还想让郑的女儿在家读初中。相反,她的女儿和哥哥喜欢读书、考试和学校生活,她是校园里的活跃分子。

最终,郑尊重女儿的选择,让她接受了应试教育,表示要攻读博士学位。

▲郑和儿子、女儿郑亚菲

郑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尊重自己的子女,并将这种尊重贯彻到底。但是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只把“尊重”当成一个名字,更多的人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出各种选择。

3、

郑不仅在教育上尊重孩子,在人格上也是如此。在《父与子》中,他曾说:“人是什么?我觉得他首先应该全心全意的爱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和平相处。打孩子的爸爸都是男人,都是懦夫。”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家里,郑从来没有要求孩子们叫他爸爸,所以他直接叫他的名字。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直呼你的名字是对你的不尊重,但其实如果孩子真的尊重你,相信你,直呼你的名字真的没那么重要。

当然,郑尊重他的孩子,但他绝不是被宠坏了。他曾经对郑亚旗说,“在18岁之前,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18岁以后,我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郑亚旗记得父亲的教导,当他18岁生日临近时,他开始申请工作。

但是,一开始,他因为学历低,找工作并不顺利。然而,并没有因为“郑式”童话所教导的“只知快乐,不知苦闷”的心态而灰心丧气。

在无数次碰壁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一个朋友在超市找人抬鸡蛋的时候,一盒五毛钱,郑亚旗说:“那我就去吧,至少能赚点油钱。”

于是,他每天开着奥迪A6去超市运鸡蛋,持续了三个月。虽然很辛苦,但他至少自力更生了。

三个月后,他得知某报社在招网络技术人员,就去应聘了。一开始对方也拒绝了他。最后,郑亚旗现场实践了自己的技能,制作出了自己设计的网页,才成功地申请到了这份工作。凭着勤奋、诚实和单纯的童心,郑亚旗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网络技术部总监。

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郑亚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首先,他创办了《皮皮鲁》杂志,担任《皮皮鲁》杂志主编,开办了皮皮鲁讲堂、郑亚旗摄影工作室等。

今天的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进步青年,那些嘲笑郑带儿子回家“自学信息资源在线教育”的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

4、

当然,郑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家庭。首先,父母需要工作。第二,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独立教育孩子。

虽然教育方法可能不合适,但郑对待孩子的态度值得父母学习。

为人父母不是用“家长权威”来压制孩子,强迫孩子服从自己,而是要理解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倾听孩子的声音。

另外,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TA。就像郑一样,从成年的那一刻起,你的未来就只能靠你自己。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才会养成独立的人格,才会有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独自应对风雨。

最后,我想告诉我的父母,如果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有所作为,他们也应该有所作为。只有他们的父母足够优秀,足够自律,才会给孩子带来好的榜样,才会让孩子真心尊重你的意见和教育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