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地下森林(火山口下森林的前世)
清远禅师认为禅修有三种境界:“禅修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者,见山或山,见水或水。”
经历了宇宙苍茫、人生沧桑、冬夏沧桑的镜泊湖火山口,用绿的云朵、红的簇簇,渲染了山川的阳光,诠释了执着、虚无、从容的三重境界。
上一期,次元给大家展示了火山口地下森林的“执着境界”和“虚无境界”。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一起进入火山口地下森林的“平静境界”,一起感受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平静的土地:看山还是看山(一)
从“成山”到“不成山”,经历了几千年,从“坚持”到“虚无”。这座火山处于休眠状态。但是火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精彩的内容开始以慢镜的形式一一呈现。
火山爆发几天后,岩浆退到地壳深处,部分溢出的岩浆冷却下来。几个星期后,火山和溢出的岩浆完全冷却,地表的各种熔岩地貌、地下的熔岩地貌和熔岩洞穴固定形成。
一切都很安静。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火山口完全是一个深坑,四壁漆黑,如刀斧,火山口底部不时喷出浓烟;熔岩河,熔岩台地,扭曲打结的熔岩,冰冷如铁,一切都毫无生气,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
几个月后,火山喷出的有毒气体耗尽,火山灰不再遮天蔽日,尘埃落定的那一天,太阳再次照耀大地,风中流淌着某种气息。
原来的山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十几个大坑,玄武岩的密集屏障下是一个铁的深渊。
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大蛇”横跨山谷,火山口就像它的“巨口”,熔岩流已经演变成了它的身体,“大蛇”的尾巴直插熔岩平台。
平台形似一只巨大的钢龟,头部直入镜泊湖吊水楼瀑布,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牡丹江北侧,河水婉转流淌,静止不动。
龟和蛇的尾巴缠绕在一处,一直延伸到熔岩平台的东北方向。从空以上帝的视角俯瞰,火山口、熔岩流、熔岩台定格成“龟蛇”的形象。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中国古代的“四象”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猛兽,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北方为玄武,又名龟蛇,其形象为龟蛇结合体。
而构成这一切的融石恰好也被称为“玄武”!这一切在灰烬之时从容完成,似乎是一只巨手在大地的丝绸上写生,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通过纸的背面。
平静的土地:望着山还是山(中)
即使以多种速度播放镜头,这个过程仍然是缓慢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风化的作用下,坚硬的熔岩表面慢慢破碎,逐渐形成颗粒,最后形成土壤。
熔岩分解或崩塌形成小湖和微湖,于是湿地被广泛形成。鸟类和动物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但此时无论是火山、熔岩流还是高原,都只是暂时的停留,不适合任何生物。
鸟兽作为路人,带来种子和希望。几年后,终于,苔藓覆盖了岩石,草开始生长,野花开始开放,小动物开始在这里定居。
不屈不挠的生活,又回到了这块“龟蛇合体”的玄武之地。火山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生长着比其他山峰更加茂密的森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后来的国家森林公园——地下森林。
火山活动结束几十年后,绿色取代了黑色,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色调。几百年过去了,生活在镜泊湖边的人们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眼前的“山”似乎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居然是先下山再上山的!
从此,火山成了难得的世外桃源,除了偶尔来此采集狩猎的先民,不为外界所知——那是可以用“芳草萋萋,五颜六色的倒下树木”来形容的景象吗?请自便。
熔岩河(石头甸子河)成了主要的交通道路。3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渤海之都北京龙泉府通往唐朝都城长安的交通要道。直到今天,古驿道的车辙遗迹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今天去火山的路也是建在熔岩河上。花开花落,季节更替。当时熔岩台就属于它,它还在缓慢的时间里等待着某种机会。
几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林业部开始对中国的林业资源进行普查。队员们在地面以下发现了这些深坑,森林茂密,深不见底,所以称之为“地下森林”,所以这些火山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
上世纪80年代,镜泊湖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下森林中修建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镜泊湖火山群闻名天下,熔岩流在车上来来往往。在熔岩平台上,开始“异乡造地”,成为新的粮仓。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9年北大荒下乡。曾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散文《地下森林的思考》成为80年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的课文。
根据课文,地球还没有创造人类,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文章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敬仰。教材影响力无与伦比,地下森林也闻名全国。
平静的土地:看山还是看山(下)
我们关于火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我们需要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火山口地下森林的一些常识性概念。
比如什么是地质学?简单来说,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和特征。研究地质学对于了解地球的产生、发展和演化,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寻找不可缺少的能源矿产,甚至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什么是地质公园?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自然属性、较高审美欣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独特的自然区域。
比如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评选的代表性地质公园。到2020年,全球共有161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有41个。
镜泊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成长总会留下印记,山川河流也是。人们在欣赏地球表面的自然美景时,却很少关注和了解这些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能看到的地貌都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在地下深处,难以探测。
但是镜泊湖是个例外。她将隐藏在地下的地壳运动的秘密呈现在我们面前。堪称“立体的博物馆,开放的教科书”。
包括地下森林在内的16个火山口,60公里的熔岩河和广泛分布在其中的熔岩隧道,22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火山作用形成的堰塞湖(镜泊湖、小北湖、大干宝湖和鸳鸯池),构成了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
同时,镜泊湖火山形成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典型性、稀缺性和系统性。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优美性,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审美欣赏价值、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以上这段话来自联合国官方认证,含金量99.99%。2005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其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火山终于用实力和颜值为自己赢得了一块“金字招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火山及其遗迹的认识不断加深,火山的价值被重新认识,镜泊湖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必然的。
至此,火山的故事告一段落。相信随着深度旅游和研学旅游的火爆,火山传说还会继续上演,镜泊湖的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