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实拍,故宫运来的宝物都在这里)
提到故宫博物院,很多人会想到北京的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俗称紫禁城。它有70多座宫殿和9000所房屋。它不仅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而且是世界上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不过,在台湾海峡对岸的台湾省省也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不仅与北京故宫一脉相承,而且其展品都是从北京故宫运来的。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山治路二段221号。
台北故宫的主体建筑建于1962年,历时三年,于1965年夏竣工。也许是因为它的大部分文物来自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被模仿成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上下共四层,主庭院呈梅花形。五座六柱拱拱门立于前广场,使整个建筑庄重典雅,飞檐走壁,白墙绿瓦,极具中国特色。
玉白菜,东坡肉,镇馆之宝,都是谣言。
整个博物馆藏品将近70万件,自然不能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百多万件的数量相比。然而,由于当年时间仓促,故宫博物院的所有文物都无法运到台湾省。所以三批文物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在质量上并不输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众多文物中,流传最广的是所谓的三大镇馆之宝“一壶一片肉一碟”,即毛丁公、崔玉白菜、东坡肉。很多人来这里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看看这三宝的真容。
平心而论,这三件展品中的任何一件都是稀世珍宝。不考虑毛这件内壁只有30.75厘米的青铜器,上面刻有32行497个篆字,在现存的7000多件商周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名列前茅。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书法造诣很高。然而,与东坡肉相比,崔玉卷心菜就逊色多了。让我们先谈谈崔玉卷心菜。这是一块清代的玉。这是用缅甸的崔玉雕刻的。基于崔玉本身的自然纹理,工匠不仅高度还原了真白菜的外观,还在叶子上留下了两只昆虫。据说有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最初放置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光绪皇帝妃子晋妃的寝宫永和宫。
东坡肉也是一块玉,质地属于戈壁玛瑙。乍一看像一块甚至能闻到皮带肉香味的东坡肉。不仅胖瘦分明,而且纹理清晰,连猪皮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见。因此,曾有人认为它不是天然玉石,而是清代流行的“琥珀烫”后的加工品。但据史料记载,琥珀烫只能处理表面。
在2002年故宫举办的“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中,崔玉白菜和东坡肉均榜上有名,其中崔玉白菜获得第一名。但他们并没有入选该院专家评选的“十大国宝”。其实这两件宝贝虽然珍贵,但年代都不长,都是清朝的,材质也只是中等,工艺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是他们还在。尤其是肉形石,曾有消息称张家口“红烧肉石”和台北故宫“东坡肉石”是密友。从这一点来看,它们没有达到“国宝”的要求,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观赏性,它们仍然是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展品。
3月1日,你不可能一下子看完所有的展品。
除去网上贴出的这三件“镇馆之宝”,近70万件展品都不盖,博物馆的展厅也没那么大。所以整个展厅的展品每三个月换一次,每次换一个不同的主题,换句话说,不可能一次看完整个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到了,正好玉的主题是玉。除了玉白菜和东坡肉,还有许多玉器珍品,如红山文化的勾云图案玉佩。
红山文化分布在中国东北。在今天的蒙古和辽宁,其特点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玉雕最为精美,而经常在北方天空飞翔的鹰空被视为神的使者,即“玄鸟”,于是就诞生了抽象的勾云纹图案,作为巫师佩戴的礼器。
此外,还有许多精美的帝国法令,这些法令在封建时代是权力的最高象征。“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但在秦初又分为“印”和“封”,皇帝用的人才叫印,臣民用的才只能叫印。不过有意思的是,过去台湾省拍卖封存了25年的清乾隆玉玺,不仅创下了4.3亿新台币的全球最高拍卖价,也创下了台湾省单品拍卖的新纪录。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可以优先展出甘龙玉玺,但它错过了宝藏。外界也质疑台北故宫“不懂货”。
但说到观赏价值,令人震惊的是,这种世世代代的葫芦竟然没有上榜。这是博物馆里我最喜欢的收藏品之一。葫芦与“福禄”谐音,总有长寿驱邪之意。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藤本植物,也有祈求子孙兴旺的意思。被视为求子吉祥物,这个葫芦取名“世世代代葫芦”应该就是这个意思。雕刻/[/K0
以上都是雕的。如果要说编织的手艺,不妨看看香包。个人认为香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从内到外都很精致。外面的材料是玉雕,有鲜艳的丝线、金累丝、银累丝、翡翠镶嵌和丝绸刺绣等。形状可分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日本角形、葫芦形、石榴形等。
最后要提的是珊瑚。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形状多为树枝状,上面有竖纹。宝石级珊瑚色泽艳丽,可用作装饰品,药用价值高。台北博物馆的这块大珊瑚非常引人注目。据说还有一种“绿珊瑚魁星滇豆盆景”,玉白菜一展出就撑起“镇馆之宝”的称号,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事实上,台北故宫最有名的,不是来自这些观赏珍品,而是来自瓷器,尤其是作为北宋汝窑瓷器。全世界有70多件,台北故宫有21件,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其次,还有书画作品。在专家评选出的十大镇馆之宝中,绝大部分是书画作品,如北宋范宽的《西山行旅图》、北宋郭的《早春图》、北宋万和的《宋风图》、晋熙之王的《快雪清铁》、南宋国子监出版的《尔雅》、清信息资源藏经等。历代很多名家字画都在这里,可惜这些珍品展出的时间都很短,即使几年不展出也很正常。能不能看到他们,看缘分。总之,三月轮换的台北故宫,常去常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