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上海 广州(上海vs.广州:谁才是中国贸易中心?)

广州(上海vs广州:谁是中国的贸易中心?)

◆城市竞争是一个国家试错和进步的动力。

正解局产生

不久前,第125届广交会正式闭幕。有趣的是,在此之前一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刚刚结束报名。

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已有62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它的英文名广交会,更直接的强调了广州的主体地位。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去年在上海举行。

广交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是目前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商业贸易展会。

一老一少,一出一进,分布在一南一北的两大展会,不仅显示了中国发展外贸的信心和决心,也是广州和上海两个港口城市贸易中心竞争的缩影。

1.上海超越

贸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492年,经过两个月的可怕航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随着工业革命机器的轰鸣和残酷的经济扩张,国际贸易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阿姆斯特丹、纽约、伦敦等。,得益于港口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东风,从一隅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事实上,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就有一个叫郑和的官员,在皇帝的指示下七下西洋。可惜之后中国没有大规模的航行,连通商口岸也越来越少。到1757年,广州是唯一剩下的城市。

广州的机会来了。这是港口经济对一座城市的无私馈赠。长期以来,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都要通过广州这个窗口。

(清末外国人画的广州十三巷场景)

当时欧洲人来中国进行贸易,首先要到达南印度,然后从南印度到东南亚,最后等待每年的东南季风驶进广州港。

当时,广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货运产业链,不仅可以将全国各地的货物高效地集中在广州码头,还可以通过将外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广州无疑是当时中国的贸易中心,一时风头正劲。

于是,广州富裕了,涌现了一大批懂外语、懂金融知识的商业人才。比如一个叫吴秉鉴的会计,因为怡和公司的成立,获得了世界首富的称号(据说道光十四年,他的私人资产是2600万两银元,而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只有700万两)。

据记载,1822年,13排发生了一场大火,持续了七天七夜。火中融化的洋银流了一街,流出一两里,损失了约四千万两银子。可见广州是有钱的。

这一切的辉煌,都归功于广州的良港和得当的政策。

(怡和大厦)

那时候的上海,尽管离海很近,却被禁令隔开,只能望洋兴叹,默默无闻。

1842年南京条约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广州对贸易的垄断也被打破了。

凭借江浙一带广阔的腹地和长江水系密集的水网,上海的港口经济从无到有,很快成为世界贸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各国租界的建立,上海在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保持了极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就连原本在广州从事海外贸易的广东洋行也蜂拥至上海。到1930年前后,上海对中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和商业总额的80%以上,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上海租界大楼)

曾经一枝独秀的广州,因为岭南腹地的制约和政策红利的消失,再加上时局的动荡,已经逐渐落后于上海。

民国时期,广州与青岛、天津、汕头、重庆、汉口在贸易额上勉强与上海竞争。

当年,霸王已经从人群中消失了。

2.双城很美

1978年后,中国再次融入世界贸易的洪流。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攀升至4.41万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外贸闸门再次打开,商业富庶的广州、上海都在冲刺,希望能拔得头筹。

之前日渐萧条的广州再次迎来机遇:地理位置,与人和谐。

什么是地理位置?毗邻香港。改革开放初期,欧美国家对中国还是比较谨慎的,直接投资也不多。当时,中国80%以上的投资来自香港。作为与香港同根同源的老邻居,广东受益最大,成为轻工业中心。

有了制造能力,就有了商品。一旦有了货,就可以出口了。

当时很多货物都是在香港出口,因为关税、通关、出口限制,要从香港出口,必须经过广州。这样,广州港的作用就被放大了。

至于人和,一方面,经济特区的建立给广东带来了物流、人流、资金流、知识流,广东成为放眼世界的排头兵,广州自然崛起。另一方面,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因改革开放而充满活力,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名片。

(图为广州港)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不停地向前发展。浦东新区的建立和陆家嘴CBD的崛起,使上海成为中国又一个开放的窗口。

从1985年到2017年,上海进出口总值从54.3亿增长到4760.9亿,年均增长1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7.8%提高到11.6%。

(主要年份上海进出口总额)

美丽的双城大概是对这一时期广州上海格局的最好描述。

事实上,这一时期广州、上海港口经济的兴起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有关。我国出口货物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产品,价格利润低,体积大,而空运输和陆运显然不符合现实。而海运,成本低,长距离的大众运输,自然成为中国运输的新霸主。

这个霸主的代言人是上海和广州。

3.第三党崛起下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广州和上海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因为,土地权利再次受到重视,这与“一带一路”政策话语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应。

欧洲方面,到2018年下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65条线路通达欧洲15个国家的44个城市。至于东南亚,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项目主要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崛起,航运公司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此外,外贸依存度的下降也削弱了港口经济的基础。这一时期,广州和上海的贸易发展进入瓶颈期。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

在港口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广州仍比上海落后一拍。

上海长期以来一直寻求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这有点像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航运地位下降后,最终发展成为多中心的特大城市。

海港经济只是起点,真正的距离在于不断进步。

拥有“千年商都”IP的广州,还是太过看重海外。非常遗憾的是,广州已经错过了互联网。当拼多多、饿了么、携程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出现在上海的时候,广州还没有完成转身。

从数据上看,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广州的数量仅与厦门和杭州持平,不及上海和深圳的一半。

(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国城市分布)

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登陆上海时,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受到了上海的冲击。与此同时,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中大桥的建成,广州区域内争夺美食的人也络绎不绝。

好在城市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赢家,现在广州已经反应过来,和上海开始了下一个赛道的追逐。

他们重视港口经济。

白云机场按照广州首个国际枢纽机场的标准设立,上海也在积极打造虹桥领空经济示范区。

空港口经济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经济形态。一个完整的空港口圈将极大地刺激物流、金融、会展的聚集。而且在追求效率和精细化的今天,海运已经很难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很多货物和人员都要靠空运输。

如果说货物贸易更依赖海运,服务贸易更依赖空运输,这是由它们的附加值和时效性决定的。

阿姆斯特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阿姆斯特丹曾经因为港口而繁华,如今航运在阿姆斯特丹已经跌落神坛,取而代之的是空港口。

据统计,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聚集了2000多家国际公司,形成了物流、电子信息、健康、时尚等八大产业集群,辐射约3.5亿消费者,仅航空空科技产业每年就为荷兰贡献超过1100亿欧元和约6万个就业岗位。

(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提供的部分服务)

在空香港的经济竞争中,广州和上海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但上海仍然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上海机场年客流量近1.2亿人次,广州白云机场近7000万人次。

城市竞争是一个国家试错和进步的动力。

广州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两个贸易之都,一百多年来一直带动着地区乃至中国的发展,要么齐头并进,要么你走在我前面。

在港口经济忽冷忽热的背景下,上海和广州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尝试,或许能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一条新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