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草原歌曲大全100首(春潮在望)

春潮在望(草100首原创歌曲)

绿色是良好生态的具体体现,有机是对自然最大的尊重。两年来,白山市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依托“全国地级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效益特色农业,全力实施“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品药品城”建设,以生态为先,绿色发展为先导,一张蓝图绘到底, 保持坚定信心,全力打造从春夏到秋冬的“参、蛙、菌、药、菜、牧”,绿色果蔬、五彩花海、香参药材等生态产业。 具有长白山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正逐渐成为现实。

临江桐林菌业有限公司以产业化理念实施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投资1.2亿元建设制种及设施农业实训车间。该公司主要利用当地森林的下脚料树枝为原料生产食用菌棒和种植。是集生物研发、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木耳袋年产量可达3000万袋。图为该公司菌包生产现场。

位于抚松县的国药肽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小分子肽原料、食品、化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人参肽SC生产许可证和多项肽相关专利。图为该企业人参肽包装车间。

白山市春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果酒、饮料、果酱、干果、水果蛋糕等6大类18个单品系列的休闲食品。,以蓝莓深加工为主,线上线下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图为该公司蓝莓饮料生产车间。

“减”就是夯实“一谷一城”的绿卡

白山市属于高寒山区,“九山半水半田”的特殊地貌,使得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不足全省的1%。因此,基于生态资源优势,白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农药化肥“双减半”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工程、绿色综合防控建设等一系列攻坚行动,绿色生态牌进一步巩固。

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底,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

实施“双减半”行动,促进土壤质量改善。2019年以来,连续两年开展农药化肥减半和再减半行动。2019年申请金额较2018年分别下降54.7%和59.3%,2020年较上年分别下降52.66%和54.93%。通过增加有机肥、生物菌肥、农家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消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等“一增一减一消除”措施,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每公斤50.25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近一倍。

实施绿色防控,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围绕绿色食药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长白山特色产业。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和筛选一批适合当地绿色防控的新技术、新产品。全市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目前,长白山特色中药材、小浆果、有机蔬菜、花海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个,百公顷中药材绿色示范基地6个,绿色种植基地95个,总规模超过10万亩。

“绿色”优先,争创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白山始终牢记“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擦亮‘绿色有机’的底色,进而打造‘绿色有机’特色产业集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白山市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经过两年的“一谷一城”建设,全市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土壤质量大幅提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应运而生。

中共白山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争创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到“十四五”末,全面建成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现代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集约化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超过70%,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5.21%。特色作物占种植面积60%以上,标准化比例80%以上。减药减肥行动全面展开。规模化种植基地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比例100%,绿色防控体系覆盖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8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0%以上...

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

创办优质品牌,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建设。白山市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九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重点支持人参、蓝莓、食用菌等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

“百草之王”享有盛誉。白山市人参产业遵循“建设一个人参之都,发展两个人参产业,建设三个产业园区,培育四个基地,建设五个中心”的原则(建设中国人参之都,发展吉林人参、西洋参,建设靖宇、抚松、长白人参产业园,培育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文化传播基地,建设人参贸易集散地、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该市先后建成了抚松县国家人参农产品特色优势区、万良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长白、靖宇、抚松三个省级人参产业园。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靖宇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国家级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

“水果女王”大放异彩。长白山地区的山顶、树间、水边,有一抹象征爱情的蓝色,那就是寒区蓝莓,被称为“水果皇后”。目前,白山市种植业和加工业已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抚松县作为“中国蓝莓之乡”,被吉林省授予“抚松蓝莓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靖宇县三道湖镇,依托蓝莓为主导产业,被吉林省授予“特色强镇”。“白山蓝莓”被农业部评为地理标志产品。全市蓝莓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量1.5万吨。目前,全市共有蓝莓生产及深加工企业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全市拥有核心生产基地6个,总面积1.5万亩,百亩以上种植基地30个,500亩以上种植基地10个。白山市春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示范基地,辐射三大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黑玫瑰”闻名世界。“寂地、临泉、白山、黑尔”是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地理标志的典范广告语,也是白山市黑木耳的真实写照。白山黑耳素有“餐桌上的黑玫瑰”之称,以“肉厚、有嚼劲、韧而不硬”的优良品质闻名全国。全市先后建成靖宇大北山、浑江大山河、浑江水林、临江桐林等10个优质食用菌种植基地。在第三届吉林长白山黑木耳评选中先后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钙、硒含量高的大山河、桐林黑木耳获吉林省优质黑木耳金奖,景珍、“水森林”获银奖,桐林菌业、安兴、姜妍合作社获铜奖。

基于“质量”培育“长白山”绿色品牌

坚持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强省,全方位提升“长白山”品牌知名度。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注册证书1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通过不断完善“长白山”安全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体系,抓好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长白山道地中药材、长白山林蛙、长白山寒地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白山绿色康源”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品牌策划、培训服务、配套设施等投入。

“升级”打造纯净生态高地

用三年时间,开展“三提升一示范”活动,把全市建成农药化肥可使用无残留、超标、农业土壤无污染的生态高地。

开展土壤质量改善行动。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监测体系,推广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农业土壤质量。

开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行动。通过优化种源和种苗新品种,建立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体系,建设一批农业绿色有机实验示范推广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开展提高农业服务质量的行动。通过强化和完善适度规模经营和建立托管模式等服务要素,强化技术服务、科技支撑和资金保障,提高农业服务质量。

开展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未来将按一定比例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发展示范村。到2023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绿色有机示范村标准。

一望无际的长白山森林和日夜奔流的三江之水,孕育着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品药品城的希望,白山正在阔步前进。(吉林日报记者王春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