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元旦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元旦节的来历)

元旦的由来(简述元旦的由来)

作者:子怡,我们的特邀作者。

又是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一。虽然今年元旦只有一个假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辞旧迎新的快乐。把旧的运势留给去年,用美好的愿景展望现在,这就是元旦对我们今天的意义。现在我们都知道元旦是在每年的1月1日,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古代,“元旦”并不总是在1月1日。

古代“元”为始,“旦”为日,“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意为辞旧开元,万物更新。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年初的,这是一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这一天,全国各地经常举行盛大的仪式,也有许多相应的民俗,逐渐演变为“春节”。但是因为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西方的公历时代,所以古代的大年初一和今天的大年初一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夏、商、周、秦“连坐”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汉武帝以正月为元,其实是元旦的春天。”夏朝采用“夏历”,夏历结合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物候、天象、节气轮换等综合确定历法。农历正月是正月,农历十五是正月,农历正月是正月。夏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夏朝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值得一提的是,夏朝的新月是古人根据自然物候的循环规律确定的,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所以不管朝代改了多少次新月,后人最终还是会改回当年的正月。“夏历”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阴历”的基础。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阴历”。商朝的历法是“阴阳历”,既考虑了月亮的规律,也考虑了太阳的规律。所以商朝的历法在夏朝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只是在商朝的时候,人们把十二月定为一年的开始,比夏朝早了一个月。因此,商朝的“元旦”是十二月的第一天。

周朝有“周历”,在夏商历的基础上有得有失,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殷历准确。周朝从十一月开始,所以它的“元旦”是十一月的第一天。《史记》、《历书》说:“正月在夏征,十二月在尹正,十一月在周政。”夏、商、周三三朝历法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年初不同,后人称之为“三正”。

秦统一后,始皇帝“改朔,易合色”,以《颛顼历》为历法,以十月为一年之始。在秦朝,十月的第一天是“新年”。

第二,大汉天子决定做坤

与夏历相比,商周秦都分别早了一个月。《尚书》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阴以冬月为正,周以冬月为正。三月夏,色尚黑,平旦新月。阴在十二月,色尚白,啼为新月。星期是十一月,颜色还是红色,午夜是新月。以鸡鸣为新月。周在十一月,色犹红,子夜为新月。”既然夏历新月的设定已经符合物候规律,为什么还要每个朝代都改呢?

虽然每一代人对历法的不断改进和调整是因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权更迭的强烈权威感“仪式”的需要。为了显示新朝的新气象,很多朝代的统治者都有改弦更张的习惯,有的甚至只是“为变而变”。比如周朝忍痛抛弃了商朝更完善、更准确的《阴历》,决定用新一代的《周历》取而代之。更何况像秦朝那样,把十月定为一年的开始,实在是太遥远了。毕竟现在是秋风瑟瑟,天气阴沉,实在不适合新年伊始。更何况正朔与农业生产和四季节气有关,更难顺乎自然。唐代经学大师孔英达曾说:“你若改朔,则谓一年之始,朔则谓月之初,谓君得政,谓你要从我做起,改旧用新。”揭示了早期王朝经常喜欢纠合新月的原因。

秦朝的历法一直沿用到汉代。汉初近百年,十月还是一年的开始。直到汉武帝元年(前104年)才开始使用太初历,重新定义了以夏季的第一个月作为一年开始的旧惯例。但经过梁武帝的历法改革,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历法上的正朔慢慢固定下来,除了某些朝代的一些短期变动外,这个例子一直沿用至今。

不管怎么纠正古代的阴历,都是阴历,和现在的公历不一样。现在,“元旦”是以公历为基础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元旦的由来

事实上,元旦在中国作为一个特殊节日的历史并不长。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提出了“夏正好,应随农时,故按西历算”的建议。自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引入了西方公历,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当时各省督抚代表在南京开会时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并未正式公布,所以当时的公历新年并未正式称为“元旦”。

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决定采用目前世界通行的日历年法,正式将1949年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从此,中国出现了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新年的“元旦”,一个是农历新年的“春节”。

参考文献:《尚书》、《金淑》、《史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