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文章(关于父亲的文章)
我父亲于1921年12月23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五个兄弟姐妹,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父亲最小。虽然他没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他爸爸从小就很能干,很懂事。16岁就成了一个大家庭的家,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侄子侄女读书成才,赢得尊重和爱戴。
父亲于2006年7月5日13时08分,因突发脑梗去世,享年85岁。听到这个噩耗,我赶回老家参加葬礼。本想为父亲举办一个追悼会,以表达我对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的思念。但亲友说,“我父亲生前不是干部,普通人去世后不会开追悼会。”我无言以对,怀着极度悲伤的心情为父亲送行。
我父亲乐观豁达。虽然我一生都在努力,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我并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尽管生活艰辛,但我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未向命运屈服,敢于与命运抗争,与母亲携手走过人生的所有难关。
父母养育了我们六个孩子。就我所能记得的,我父亲在南京工作。在食堂做过厨师;拉车当搬运工;曾经是一个小贩,供我们生活和上学。虽然已经过去50年了,但有一件事我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记:一天早上,父亲去离家30多里的集镇三河卖枣。因为大雨,我家的屋顶到处都在漏水,我家的地板上全是水。我和我妈在家里,手忙脚乱地在地上挖了几个积水的小坑,然后用勺子把水舀进一个桶里,拿到门外。下午1点多,饥饿疲惫的父亲冒着大雨,扛着100多斤枣回到了家。因为房子低,又下着大雨,屋里光线太暗。进入后,父亲一只脚踩进水坑,担子压在肩上,压断了腰。看着爸爸一脸痛苦的样子,我和妈妈赶紧扶爸爸在床上躺下。但第二天早上,为了怕淋雨的枣时间长了会烂掉,父亲咬紧牙关,忍着痛,背着二三十斤枣上街(一车枣要好几天才能卖完)。在那段生活异常艰辛的日子里,在那无数个食物匮乏的日子里,父亲用对我们无私的爱,乐观的生活态度,生命的重量,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我们艰难地成长,培养成人。
在苦难面前,本该安享晚年的父亲不幸去世,离我们而去。我们难过极了,想哭。
父亲本可以与儿孙共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但因为母亲和大哥几年前不幸去世,父亲变得孤独。我在上海定居,三哥是大学教授。他在广州工作并定居。我们一年到头很少回家,留给他无尽的思念。每当接到孩子的电话,总会听到他欢快的声音:“我很好,别担心”。我怕外面的孩子担心他,可是我们怎么会不知道我们的老父亲是多么的渴望,内心深处是多么的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回家看看,总是以工作忙,路途远为借口。但他从不流露出一丝抱怨,总是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父爱给予理解和包容。
父亲一直很健康,但是眼睛有白内障,治疗过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父亲坚持一个人住,因为他不想给他的孩子添麻烦。好在老家的姐姐姐夫都很孝顺,经常去求助。我三哥每个月寄几百块钱生活费,邻居们都羡慕他,夸他运气好。2005年10月1日,在一个长假后,我回到家乡看望我的父亲。看到双眼几乎失明的老父亲,每次摸索着用煤球炉烧水做饭(为了安全,我们不同意他用液化石油气),看到父亲晚年的孤独寂寞,我心痛,我难受。马上打电话和三哥商量,决定由最近的三姐和三姐夫照顾父亲的起居。一开始父亲不同意,说他们很忙,不想连累他们。在我和三哥的再三劝说下,为了满足孩子的孝心,我们终于同意了。我本以为老父亲可以安度晚年,多享受几年幸福,却突然离我们而去。
我父亲的一生就是一个普通的,不知名的生。没有壮丽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人生的真谛:诚实,勤奋,正直,真诚待人,不求回报,不求回报。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我们这些孩子会永远铭记在心。
谁敢说孩子像弱者一样孝顺,就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回报母亲的爱?父亲走的时候,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带着对孙辈的不舍离开了。他成了神仙,把鹤赶走了,留下孙子们日夜思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