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4种龟头炎图片(引用男性)

引用男性(4种龟头炎图片)

pixabay.com

颜倩

科学界是社会的一部分,对女性的歧视一直存在。歧视或偏见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堵塞了女性学术发展的道路。

作者|严敬

编辑|王义桅

近年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和对性别不平等的相关研究,科学界的性别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女性从事科研的比例持续偏低,而且这种性别不平等就像一只章鱼的触角,覆盖了学术领域从工资、基金、合作信用、教学评价到就业、晋升的方方面面[1]。

2020年6月19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6万多篇神经科学论文,发现被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性别中包含的男性作者文章多于数据库预测的被引用作者性别比例。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男性的引用习惯造成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平衡还在加剧[2]。

这项研究指出,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天文学[3]、国际关系[4]和政治学[5],有研究发现,女性信息资源主导的研究被严重低估。学者M. W. Rossiter曾指出,科学界存在马蒂尔达效应,即女性研究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而男性的贡献被认为更重要,人们更愿意给予男性更高的评价。那么,在发表的文章中,这种影响力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引用和声誉的不平等。

在某些情况下,引文知道他们引文的作者性别,并且偏倚占主导地位。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只有猜测引文作者的性别,偏见才是隐含的。无论性别是已知的还是推断的,偏见都可能在引用文章时发挥作用。

本研究从引文统计网站的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中提取了1995年至2018年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神经学》、《脑》、《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杂志》五大顶级神经科学期刊上的61416篇研究文章或会议文章进行统计分析。

假设研究者引用的作者姓名性别未知,通过两个公开的姓名性别相关概率数据库——SSA婴儿姓名数据集和Gender API,将作者性别赋给文章,这是一个包含约80万个姓名的付费数据库。当作者姓名被识别为女性/男性的概率≥0.70时,引用作者将被定义为女性/男性。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有效地捕捉到了引用行为中的性别偏见,并将其量化。

女邮已经顶了半边天了。

首先,研究者统计分析了男性和女性文章的比例,发现男性为主的文章和女性为主的文章数量已经趋于平衡。

在所有样本中,从1995年到2018年,以女性为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或最后作者(通常是通讯作者,即该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者)的文章比例以每年0.60%左右的速度递增。每个期刊的增长率都不一样。总体来看,在这五种期刊中,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的文章占所有文章的总比例从1995年的36%上升到2018年的50%(图1)。

图1 1995-2018年顶级神经科学期刊作者性别趋势(来源,参考文献。[2])(文章比例显示,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紫色),女性为第一作者,男性为最后作者(绿色),男性为第一作者,女性为最后作者(灰色),女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MM,男作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WM,女为第一作者,男为最后作者;MW,男为第一作者,女为最后作者;WW,女的是第一作者,女的是最后作者。)

与整体性别比例相比,引文性别比例不平衡。

既然男女发表的文章总数相等,那么这些文章中引用作者的性别比例是多少?研究人员发现,与作者总体比例相比,引用作者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主导的文章被引用的数量远远多于女性主导的文章。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量化了神经科学文章中的引用行为,并具体研究了2009年至2018年间发表的31418篇论文中的303886次引用。随后,他们计算了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作者四个类别的论文被引用数,分别为男性、女性、男性和女性,并将每个类别的引用数与假设参考文献从论文库中随机抽取的预期引用数进行比较。在超过30万次的引用中,不同性别作者的引用与预期的比例如下:

图2在随机抽样模型下,比较不同性别组的作者百分比与其预期百分比,以及过度引用和不足引用的百分比(来源,参考文献[2])

考虑到文章的相关特点,引用还是不平衡的。

接下来,在考虑了论文的相关特征后,研究者发现男性主导的文章仍然被过度引用,而女性主导的文章被引用不足。

将上述引文与整体作者比进行比较时,不考虑已发表论文的其他属性,可能导致文章或多或少被后来的学者引用。比如五年内发表的文章,因为研究成果比较新颖,所以更容易被引用。由于文章特征的潜在关系干扰,很难判断性别与引用率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分析了性别与文章特征之间可能的关系,选取了5个可能与引用行为相关的文章特征:发表年份;出版的期刊;作者人数;文章的性质(研究文章或摘要);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总数。研究人员建立了包含上述五个特征的数学模型。把这个模型应用到每篇文章上,就可以得到文章属于一组男、女、男、女、女类别的期望概率。接下来,将观察到的引用率与预期的引用率进行比较。在2009年至2018年的303886篇引文中,分析数据如下:

图3在相关特征模型下,比较各领域引用的同类文章的引用性别比。与预期比率相比,表明不同性别组的作者被过度引用和被不足引用。(来源,参考。[2])

失衡背后:男性更倾向于引用男性文章?

那么这种巨大的引用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者提出了男性在引用文章时更倾向于引用男性文章的假设。

为了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将文章分为两组,即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文章(也称为MM,即男性和女性)和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的文章(以下简称W∪W,包括女性和男性,男性和女性),并比较两组引用的文章类型。

从2009年到2018年,在5种期刊上发表的31418篇文章中,约51%是MM,49%是W ∪ W,两组被引用文章与预期的比例如下:

图4 MM和W∪W引文列表显示了不同性别作者的过度引用和不足引用程度。与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的论文相比,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论文对男性的引用程度更高(来源,参考文献[2])

和MM W∪W,引用的参考文献差异很大。MM群体更倾向于引用男性主导的文章,而在W∪W群体中,女性主导的文章引用在增加,这显然离不开女性在引用行为中的主导作用。这说明参考文献中的性别失衡主要是由男性作者的引用行为造成的。

引文中的性别失衡正在加剧。

除了整体的引用行为,随着领域的日益多样化,研究者通过量化发现,女性为主的文章的引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这种引用的性别失衡将会加剧。

通过计算和比较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作者的引用比率与预期比率之间的年度绝对差异,研究人员发现,观察到的引用比率与预期比率之间的差异以每年0.41%的速度增加。根据作者性别发现,男性主导的文章的过度引用度一直比女性主导的文章增长得快。

图5被引和被引作者性别引用率时间趋势(来源,参考文献[2])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作者的引文中,观察到的引用男性作者的文章比例正以每年约0.15%的速度小幅增加。但在以女性为主的作者的引文中,这一比例略有下降,每年以-0.08%的速度变化。虽然女性学者引用男性工作的比例相对稳定,但缺乏变化导致引用中的性别比例越来越不能代表多样化的领域。

社会网络与参考行为的关系

在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有报道称,研究人员更倾向于与同性研究人员合作[6]。因为观感和亲和力偏差,可能导致男性过度引用男性,女性轻微过度引用女性论文。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考虑作者的社会网络结构后,引用的性别比例不平衡仍然存在。

研究人员量化了作者和合著者之间社交网络的性别失衡。合著网络中男性较多,在男性主导的作品中尤为明显。这种社会网络中的性别差异类似于引用行为中的性别差异。因此,研究者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作者的社会网络导致了男性论文的过度引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排除作者社交网络性别的影响后,约三分之二的男性作者过度引用男性文章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女性主导的团队倾向于按比例引用。

图6排除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后,男性作者过度引用男性文章(来源,参考文献[2])

促进性别平等,消除偏见,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神经科学引文中性别不平等的证据。也就是说,男性不太可能引用女性的工作,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对女性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导致对女性主导的工作更多的负面评价。

一般来说,性别不平等是由系统偏见和个人偏见造成的。系统性偏见是指在群体中起作用的歧视性价值观、做法和机制。在个人层面上,偏见既可以是显而易见的,如特定群体有意识持有或表达的偏见,也可以是隐性的,如潜意识的歧视态度导致的偏颇言论和社会行为。比如我们在介绍科研人员时,总是刻意强调“女科学家”、“女教授”、“女博士”,但很少有人这样介绍一个男人的身份,某种程度上已经表现出对他名字的隐性偏见[7]。

神经科学中的结构性社会不平等,比如明显的性别失衡,在其他科学学科中同样存在。虽然说解决失衡问题通常要靠掌权者(如期刊编辑、基金审稿人和机构、系主任和科协主席),但很多失衡都是科研人员造成的,并且长期存在。

虽然引用并不能完全代表科研成果的价值,但可能会影响同行对研究背后学者的关注,进而影响演讲邀请、基金、奖励、任期、晋升、纳入教学大纲、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本文所展示的引用不平衡,只是揭示了科学界不平等的冰山一角。促进性别平等,消除偏见或歧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头脑和行动取胜

作者|曾凡刚(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1992年,在神经学会年会上,我买了一件t恤,上面印着“用脑子赢”。我很喜欢这件t恤的文字和图案。当时几个摆地摊的年轻女同学一本正经地告诉我,WIN不仅仅是“赢”,还是“神经科学中的女性”的简称(见下图)。

近三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偶尔穿着这件t恤在球场上,他们赢了什么?

今天,严敬的文章告诉我们:在之后的30年里,虽然进入神经科学领域的女性人数一直在增加,现在大约是一半,但作为其学术地位重要指标的文章引用率不升反降。根本原因是男性作者倾向于引用男性作者的文章多于女性作者的文章。

文章引用率的性别差异从过去的20%到现在的40%左右。这种差异不是随机的,而是人为的。它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对女性神经科学家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并因此导致了整个系统的性别失衡。目前在美国的神经科学领域,女学生人数占一半,但女教授不到三分之一,女领导就更少了。

严敬的文章主要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丹尼尔·巴塞特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篇论文。她是神经网络和人类行为研究领域非常杰出的女性。她大学和研究生都是物理学专业,曾经是麦克阿瑟天才奖最年轻的获得者(2014年33岁)。

我和原文作者沟通过,引用原文的数据作为学术报告,作为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原文是正式的、原创的研究论文,严敬的文章增强了原文的可读性。也许读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阅读严敬的文章和原文。

对大数据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原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如何从名字判断作者性别,从汉语拼音名字猜测性别;排除自引等各种影响因素。你会欣赏作者严谨的思维,剥茧的过程,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对于科学家,包括我自己,我一直认为科学本身就是公平的代名词。女性作为信息资源使用者怎么会被歧视?数据不会说谎,所以要正视女性作者受歧视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改正。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文关注的是神经科学领域,但有证据表明,这种性别歧视存在于其他职业和行业,甚至包括女性自身的潜意识。更可怕的是,性别歧视与种族、年龄、残疾、社会经济地位等有关。,造成双重和多重歧视。

也许你不是女性,也许你没有被任何身份偏见困扰过,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偏见可能无处不在的环境里,关注各方面的不公平,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整体公正的人类社会。

摆摊的女学生成长为教授了吗?现在的女学生会实现梦想吗?

我建议在下一届神经年会的t恤上加上:用头脑和行动取胜。

参考数据

1.Moss-Racusin,C. A .,Dovidio,J. F .,Brescoll,V. L .,Graham,M. J .和Handelsman,j .科学系微妙的性别偏见有利于男生。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109,16474–16479(2012年)。

2.德沃金,约旦d,克里斯汀a .林,艾琳g .泰奇,佩里Zurn,罗素t .蛯原姫奈和丹妮尔s .巴塞特。"神经科学参考文献中性别失衡的程度和驱动因素."arXiv预印本arXiv:2001.01002 (2020)。

3.Maliniak,Powers,r .和Walter,b . f.《2000年性别引用差距》。

1.国际关系。里面的器官。67, 889–922 (2013).

4.Caplar,n .,Tacchella,s .和Birrer,s.《从引用计数对天文学出版物中性别偏见的定量评估》。纳特。阿斯顿。1, 0141 (2017).

4.Dion,M. L .,Sumner,J. L .和Mitchell,S. M.《跨越政治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领域的性别化引用模式》。Polit。肛门。26,312–327 (2018).

1.李、恩、法里巴·卡利米、克劳迪娅·瓦格纳、赵航贤、马库斯·斯特罗迈尔和米尔塔·盖莱希奇。"同性恋和少数群体规模解释了社会网络中的感知偏差."《自然·人类行为3》第10期(2019): 1078-1087。

5.https://www . scientific American . com/article/why-the-phrase-woman-scientific-even-existi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