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信息化教学杂志(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杂志)

点击右上角【了解教育】可以看到更多的教育文章和资料。

本文共3488字,阅读需要8分钟。

当前是信息化社会,需要学习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今天,新技术正在推动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人类教育将从教学内容向教学方法发展,从学习知识向获取智慧发展。作为科技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教育需要新的老师。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角色,重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适应不断变化的全新教育关系的创新能力。

一,信息时代教师新角色的内涵

信息化挑战教育,也为教育带来机遇和新的增长点。信息时代,培养人类社会未来接班人的教师比传统的讲师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1.教师-学习促进者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环境中,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相应地,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推动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藏在其中的财富》中所指出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唱者的角色转变为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而不是塑造知识。”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推动者和组织者。

2.教师-信息顾问

随着连接互联网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增加,师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大大丰富。老师和学生都能找到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或者用于课堂教学,或者完成作业和调查活动。面对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在哪里学习,如何学习。此时,教师要帮助他们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探索和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课程开发人员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套明确、规范的符合标准的信息系统和能力要求,教师的责任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要求。在信息社会,随着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只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实施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设计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信息渠道有效地学习,越来越多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开发任务将落在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利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设计编写Web-Title,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教师-学术导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教学系统将部分取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特征,以学术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诊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选择符合一定需求的计划,为学生的学术计划指明发展方向。

5.教师-问题解决者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下,彼此孤立的个别教学工作将越来越不适应复杂的教学实践,教师需要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提供的相互协作的广泛支持。加入线上讨论组(线上讨论组)或线下讨论组(电子邮件讨论组)进行合作,探讨创新教学方法,交流观点,分享教学经验,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素养要求适应教育信息化

从信息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教师面临着对课程和教学的新认识和新实践能力。随着学校课程和教学环境信息化的逐步实现,未来的教学将得到丰富多样的媒体和人力的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将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主自觉使用信息的意识,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信息意识

它要求教师有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可以积极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不可或缺的工具。

2.信息素养

要求教师懂得“保护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抵御计算机犯罪”的常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和诚实、务实、风险、服务的修养。这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3.信息能力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课程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与学,而不仅仅是教案、课文和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根据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在信息化教学中,“技术应该像所有其他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固有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还要知道何时以及如何将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

4.信息创造

它要求教师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和持续专业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者。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对于教师来说,探索和延续学习精神将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善于使用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片放映软件等)。)和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创造性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我发展

信息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探索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新技能、获取新知识、树立新信念,迅速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浪潮。这既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方向。

首先,教师必须增强自我发展意识。阿德尔森说得好,互联网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接触网络不仅仅是接触网络,而是解决没有网络就无法开展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网络技术应用到学习、教学和科研中去,否则只是看看这个新工具。换句话说,只有当你愿意发展自己的时候,技术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它可能会成为压倒性的负担。今天,信息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最佳实践的例子,提供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在教师社区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才能形成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个人发展动力。

其次,要在融合实践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积累经验,增加人才。对于“信息导向的知识-能力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以“实践知识”为基础。实践知识是一种隐性的经验知识,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积累和传承下来的,也是一种具有个性的“个体知识”。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案例知识,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最后,为了使整合更加有效,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反思的本质是理解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精神交流。”教师只有通过基于行动经验的反思,才能将“学教”与“学学学”统一起来,从而在行动中实现个体教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进步。这样,上课就不是实施教案或演示课件,而是重新创作教案和课件;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学;不要把重点放在教材、参考资料、课件上,要把重点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学生的学习不是作为一种与教学的合作,而是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要求教师重新学习,不断学习,这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生存能力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实践的勇气,与教育信息化共舞,做当代合格的新教师。

目标

打字不容易,而且看起来又像转发。

教育不易,管用,注重收藏。

懂教育,专注写教育文章,作品影响了2000多万人阅读。看好我,有很多教材可以分享!每周三,周日晚,19:00-20:00,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同步直播。观看方式为:关注教育,然后点击头像免费参与直播,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干货,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