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如何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子(如何理解父子)

一个朋友说孔子太伟大了。为什么他提出君、君、臣、臣、仁,却不提出自由?看来孔子的君、君、臣、父、子、子的观念只是奴役劳动人民。虽然孔子没有提出自由的思想,但自由的因素也体现在他的儒家思想中。

其实这是一种无视历史逻辑的想法。这就像问慈禧太后为什么不用空钥匙一样可笑。

任何思想家的思想,总是离不开他所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离不开他出生和成长的土地所提供的环境滋养。因此,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总是离不开他所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基础上,儒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儒家哲学思考和试图解决的主要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爱人”的理论。孔子希望人不是西方所谓的人与狼的关系,更不是“他人即地狱”的模式。相反,他主张人应该与爱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份爱,从而建立一个以爱为中心、以秩序为手段的伟大世界。

但是儒家思想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孔子看到,其实人不可能爱所有人。因此,孔子提出了穷爱原则。所谓穷爱,就是先把爱给身边的人,给最爱的人。也就是说,人首先要爱父母,这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孝道的原则。那就爱你的兄弟姐妹。这是Ti;然后按照君臣之序,给他们应得的爱。对君主和国家的爱叫忠诚,对朋友的爱叫信。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提倡“忠恕之道”。“忠”就是“为自己站起来,为别人站起来,靠自己成就别人”。人们应该遵循互相帮助的原则。而“宽恕”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想让他们对你做的事”。它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要通过宽恕推动自己和他人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信息网络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站”和“够”的自由,但我们也应该允许别人有站和够的自由。自己的自由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忠恕之道”。

事实上,孔子提倡自由。他曾经说过,到了70岁,他会“为所欲为”。“为所欲为”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这意味着他的精神和智慧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王国,但他的行为仍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孔子的这句话其实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达:只有高度自律才能有高度自由。

这样,在“忠恕之道”和“为所欲为不越界”的基础上,孔子渴望建立一种基本的社会秩序,即礼。而这个仪式,用孔子的话说,也是“正名”,因为政治是正名的艺术。孔子在齐国提出的治国原则,称为君、君、臣、臣、父、子、子。意思是君主有君主的权力范围,你要长得像君主,否则就是违反礼仪,而臣下要长得像臣下,父亲要长得像父亲,儿子要长得像儿子。这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权力的界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所以,仪式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有边界的自由。其实自由总是有边界的,但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的生活总是在秩序的范围内快乐地舞蹈。

至此,有趣的中国研究已经回答了一半的问题。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人伦思想,君臣父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已经包含了自由的含义,而不是说孔子是像法家思想家韩非子那样的极权主义者,不给人任何自由。

然而,孔子并没有明确提出自由的概念。以现在的标准,指责孔子没有提出自由的思想,和指责慈禧太后逃跑时没有坐飞机、没有高铁一样可笑。

如上所述,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永远无法超越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之所以处于人类童年时期的化时期,是因为它们与西方文明和古希腊等西方哲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中西人文地理的差异。

相对而言,中国文化安静、温和、内敛,注重集体伦理,向内探索,渴望建立道德君子人格;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腊文化是外向型的,注重个人利益和自由,向外探索灵魂,渴望建立个人英雄主义的英雄人格。这是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根本差异,也带来了双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差异。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是上帝的旨意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西文化的差异,或者说孔子哲学和柏拉图哲学的差异,其实来源于我们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缘分。

中国属于内陆开放的海洋结构,内陆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古希腊,陆地和海洋的结构是相互交替的。欧洲的海洋深入陆地,到处都是小岛,这使得他们比中国人更容易征服海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以内陆农业经济和黄色文明为主,而古希腊以海洋经济和蓝色文明为主。

黄色文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靠天气吃饭的行业。人们只能无助地等待,等待上天的恩赐,而蓝色文明是一种依靠探索和冒险的文明,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手段的商业文明。因此,中国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有不同的路径:

中国的农业文明把人固定在土地上,是典型的农业熟人社会。此外,为了控制洪水,我们必须在没有中央政府管理的情况下处理外来部落,这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形成了中国中央集权统一社会的模式。同时,农业经济也帮助中国人民培养了勤劳、耐心和合作的精神。在古希腊海洋经济模式下,每个人都是坚强的水手,每个人都想探索大海之外的地方,于是冒险和探索的精神就形成了。

农业已经走向安全的地方,而海洋文明习惯外出经商,冒险。商业形成了科学加商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了理性加利益的文化精神。商业不再是靠天气吃饭,而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农业经济则是靠天气吃饭和集体合作的精神。因此,注重个人利益和智力的古希腊人,因为在商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得不有一个规则,所以逐渐形成了契约精神。农业经济基本上是熟人社会,仅靠血缘关系和伦理道德就能解决社会化的问题。

因此,古希腊人注重契约,而中国人注重道德。契约精神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而中国伦理的基础是宗法制度的血缘关系。

古希腊崇尚人人平等,发展了城邦制度下的民主选举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民自由,而中国农业经济下的封建宗法制度则发展了高度发达的伦理哲学和道德哲学。他是集体主义者,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个小点。

所以,中国人是集体主义者,他们的理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这就是“立功立业”的三仙。人最大的自由是社会秩序内的自由,人最大的追求是为集体和国家做贡献,而在西方,则是“生命宝贵,爱情更贵,如果是自由,两者都可以扔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