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一个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主要由北岛和南岛组成。因为被澳大利亚包围,而澳大利亚只占据一个大陆,所以新西兰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这让人们对新西兰缺乏了解,即使他们知道可能是奶粉。毕竟,新西兰的乳制品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
▲容易被忽视的新西兰
在奶粉这张耀眼名片的背景下,世界对新西兰的印象可能就此止步。首都在哪里?很多人会被蒙蔽。现在新西兰的首都是第二大城市惠灵顿,而不是新西兰比较有名的城市奥克兰。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规模倒计时活动进入新年的国家。奥克兰天空空塔是媒体经常出现的建筑。
惠灵顿位于南纬41度,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可以说,惠灵顿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因为它的纬度高,海风充沛,地质断裂带地震频繁。事实上,惠灵顿从一开始就不是新西兰的首都。它还有两个“前身”,罗素和奥克兰,奥克兰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都比惠灵顿好。
但最终惠灵顿在150多年的时间里从奥克兰手中夺得了首都的席位。惠灵顿是如何从奥克兰赢得首都地位的?为什么新西兰一再迁都?
▲新西兰主要城市
第一,发现“新大陆”,把首都设在奥克兰。
提到新西兰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邻国澳大利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非常接近,两国国旗相似,而澳大利亚是距离新西兰最近的大陆,所以经常放在一起。
事实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距离比人们预期的要长。它们之间的距离超过2200公里,飞行需要三个多小时。两个相距如此遥远的国家,因为英国的殖民关系,在文化、语言和国家制度上高度相似。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位置对比图
新西兰的发现者是荷兰航海家塔斯曼。17世纪初,荷兰以其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发现新西兰荷兰航海家塔斯曼
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到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好望角到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为了扩大贸易范围,东印度公司把塔斯曼从爪哇派到南方寻找“新大陆”。
塔斯曼在航海时意外发现了新西兰南岛,但当时塔斯曼以为是南美洲的南端,所以没有进一步探索就回国了。澳大利亚的发现留给了英国航海家库克。
▲发现澳大利亚并勘测新西兰海岸的库克船长
库克通过成功完成绘制魁北克河的任务,在英法北美战争中崭露头角,后来通过自学成为数学和天文学的权威。18世纪中期,应英国皇家学会的请求,库克率领舰队前往南太平洋观察金星的运动。在观察了金星的运动后,库克带领舰队向西航行到新西兰,探索了新西兰的海岸。
探索新西兰海岸后,库克继续向西航行,最终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东端。库克发现澳大利亚后不久,英国开始向这个地方扩张移民。此时英国政府专注于探索和控制澳大利亚大陆,对远离澳大利亚的新西兰并不感兴趣。
虽然英国政府对新西兰不感兴趣,但库克的观察报告还是吸引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航海家。在航海家们的努力下,人民对新西兰的了解越来越多。
▲新西兰岛湾的风景
到了19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的渔船得知了新西兰南端的鲸鱼和海豹,为了利益转移,就搬到这里捕海豹和鲸鱼。在捕捉鲸鱼和海豹时,它们经常停在北岛最北端的岛湾。
随着捕鲸船的增加,一些欧洲船员选择永久留在岛湾。就这样,岛湾成为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重要港口,也是水手们获取新鲜事物、淡水和休息的最佳场所。
▲英国著名殖民主义者维克菲尔德
1827年,一艘法国军舰抵达新西兰,引发了英国的恐慌,英国担心法国会吞并新西兰,从而加速了新西兰的殖民化进程。在英国政府采取行动之前,一个叫韦克菲尔德的英国人成立了新西兰土地公司,该公司主张通过出售土著土地来获得资金和扩大移民。在一些政府官员的支持下,他组织了大量移民到北岛南端的惠灵顿港。
这些移民想在惠灵顿港建一个永久性居民区,作为他们探索新西兰的基地。英国政府任命霍布森海军上将为新西兰领事,霍布森乘船到达北岛的岛湾。
▲岛湾位置
虽然霍布森是政府任命的领事,但英国政府只给了他很少的钱和不到100人的车队。霍布森仅有100人,与此时新西兰约8万至10万土著毛利人相比,实在太弱了。当权力差距明显时,霍布森只能对毛利人采取妥协和绥靖的政策。
到达北岛的霍布森代表英国政府与毛利人签署了一项协议——《威坦哲条约》。该条约在新西兰建立了一个政府来保护毛利人和白人移民的权利。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新西兰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也被视为新西兰建国的开始。
▲霍布森和毛利人签署《威坦哲条约》的场景
这个国家建立了,但是霍布森和早期的英国移民在首都的选择上既同意又不同意。
当时新西兰大部分土著都生活在北岛,保证了种植业有足够的劳动力;欧洲移民也主要定居在北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在这些优势下,北岛的经济远好于南岛,所以对于霍布森和英国移民来说,首都设在北岛是双方的共识。
但是我们应该在北岛选择哪里呢?新西兰公司的移民首先到达惠灵顿,并在这里建立了住宅区,所以这些移民希望霍布森将首都设在惠灵顿。但对于霍布森和英国政府来说,由于自身实力太弱,他们在选择首都时主要考虑自身安全。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双方对资本的位置意见不一。
大湾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重要港口,它位于北岛北端,不仅避免了被攻击,还便于在危险情况下撤离。当签署《威坦哲条约》时,岛湾附近的几十位酋长第一个同意签署。霍布森首先把他的首都设在拉塞尔岛湾。
拉塞尔沉迷首都还不到一年。由于地处北方,很多从北岛南岛来开会的官员抱怨个不停。为了平息这种反对,新西兰将其首都迁到了罗素以南的奥克兰。
▲第一次迁都,从最北端的罗素到奥克兰。
奥克兰建都后,霍布森通过提高工资,从惠灵顿等地区的移民中雇佣了大量的熟练工匠。在这些移民的努力下,奥克兰发展迅速,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城市。
虽然惠灵顿没有成为首都,但由于地处南北群岛之间,加上新西兰公司大量招聘移民,惠灵顿逐渐发展起来。
▲天空空塔,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的著名景点
奥克兰的首都只是欧洲移民和新西兰殖民政府之间关于首都争论的一个暂停。随着惠灵顿的发展,南岛的发展,这场争论肯定会再次爆发。
第二,平衡南、北岛,迁都惠灵顿。
新西兰殖民政府成立后,大量英国移民涌入新西兰。进入后,这些移民首先想获得土地,但根据《威坦哲条约》,毛利人只能将土地卖给政府,不能卖给个人。毛利人觉得倒卖土地会失去主权,所以他们不愿意卖土地。
对于越来越多的欧洲移民来说,他们离不开土地。尽管政府不赞成,毛利人也不愿意,但这不能阻止他们获得土地的决心。他们通过掠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导致了移民和毛利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面对毛利人和移民之间的矛盾,弱小的殖民政府束手无策。不仅如此,毛利酋长还受到一些政府官员的歧视。例如,一位名叫威廉·汤普森的酋长曾经想拜访总督,帮助解决毛利人和移民之间的土地纠纷。这次访问被一个小官员阻止了,毛利人首领受到了侮辱。
▲影响新西兰南北群岛局势的战争——毛利战争,又称新西兰战争。
毛利人和移民之间的土地冲突尚未解决,因为投票权问题与殖民政府冲突。新西兰殖民政府成立后不久,英国实行议会制。1854年,新西兰举行了第一届议会,当时的总督承诺代议制政府中不存在种族差异。
《威坦哲条约》也规定毛利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但是当毛利酋长想要参加选举时,却被告知他们没有这项权利。这一切都让毛利人感到深受歧视,1860年席卷北岛的毛利战争爆发。
▲新西兰黄金分布图,其中黄色部分是新西兰重要的黄金产地。
战争导致北岛种植业崩溃,造成严重损失。北岛忙于战争的同时,南岛迎来了发展的机遇。1861年,一位名叫里德的矿工在南岛奥塔戈省发现了一座金矿。金矿的发现引发了淘金热,大量移民涌入。一年之内,奥塔哥省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
后来,在南岛西海岸发现了金矿。听到这个消息的淘金者不仅给南岛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黄金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奥塔哥省的达尼丁一度成为新西兰最发达的城市。
▲新西兰牧场美景
南岛不仅发现了黄金,其肥沃的土壤和相对平坦的草原也非常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在适宜的环境下,新西兰的畜牧业在南岛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1861年后,新西兰的羊毛出口收入仅次于黄金。因此,1861年后,新西兰议会被南岛的牧羊场控制。
▲达尼丁在19世纪末成为新西兰最富有的城市。
奥克兰建都后,南岛官员抱怨距离奥克兰太远,参加会议或处理一些事务不方便。北岛南端的居民,比如惠灵顿,也抱怨奥克兰去北方太不方便。
在南岛的奥塔哥省和坎特伯雷省的经济超过北岛之后,南岛各省的官员更加渴望改变通往首都路途遥远的现状。他们强烈要求迁都,甚至想脱离新西兰独立。殖民政府为了避免两岛过度矛盾导致的分裂,决定再次迁都南方。
▲第二次搬到首都,从奥克兰到惠灵顿。
惠灵顿因其自身优势成为首都的最佳选择。惠灵顿是新西兰移民公司建立的第一个定居点,也是英国移民最早想建都的地方。羊场南岛的大多数代表都是新西兰移民公司的成员。
惠灵顿位于南北岛的中心,南北交通便利。而且,作为一个优秀的海港,与海外联系方便的优势赢得了当时中立国澳大利亚政府的青睐。于是在1865年,新西兰将其首都迁至惠灵顿。
三.首都搬迁后的新西兰和惠灵顿
新西兰的淘金热来得快,退得也快,砂金很快就被点燃了。新西兰优越的自然条件保持了畜牧业的繁荣。毛利战争后,北岛依托原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再次超越南岛。现在北岛的人口和工业产值占新西兰的四分之三,奥克兰再次成为新西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新西兰通过出口大量羊毛产品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比如1871年,新西兰的羊毛出口量排名第一。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当地资产阶级开始寻求独立。
1901年,当澳大利亚的殖民地要联合建立澳大利亚联邦时,新西兰想加入澳大利亚联邦,成为其管辖下的一个州。但最终新西兰政府觉得离澳大利亚太远,基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害怕加入澳大利亚联邦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决定独立。
1907年,新西兰摆脱了殖民地位,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实力减弱,英国放松了对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领的控制,新西兰借此机会脱离英国独立,加入英联邦。
▲惠灵顿的城市面貌
1865年惠灵顿成为新西兰首都后,依靠自身便利的海上交通和地处新西兰南北群岛中心的优势,惠灵顿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惠灵顿现在是新西兰的文化中心,也是仅次于奥克兰的第二大城市。
长期作者|杨洋
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历史爱好者
编辑| |托马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全球情报官主编
—(全文结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