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明朝有两家工厂让人感到害怕)
当我们看以明朝为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的时候,我们都会知道两个让人害怕的工厂:东厂和西厂。那么,这两家工厂有什么区别吗?
第一,它们建立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东厂是明朝皇帝朱迪于1420年建立的。东厂成员来自锦衣卫,皇帝信任的宦官是领导,对皇帝负责,相当于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东厂存在了很长时间,直到明朝灭亡才消失。
朱迪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军队入侵首都。当时打开德化门迎接李自成大军的是东厂最后一任首领、李思监太监王德华。李自成大军从正阳门入宫后,内阁首辅魏早德、兵部尚书张晋言率领文武百官前来祝贺、迎接。王德华见了,就起誓说:“贼人天子在哪里?你在这里干什么?”王德华也冲上去打他们,每个人都感到非常高兴。
东厂已经存在了224年。
西厂于1477年在朱见深明宪宗建立。和东厂一样,西厂的成员都是锦衣卫调过来的,人数比东厂还多。西厂的领导还是太监。
朱见深
然而西厂的寿命很短,只存在了五年,1482年被撤销。1506年,西厂恢复。1510年,西厂再次关闭,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工厂在华西建立了两次,一共存在了9年,可以称之为寿命短。
二是职责权限不同。
先看看东厂。
朱迪发动“靖难之役”,赶走了皇帝,取而代之。朱迪不信任文健皇帝留下的一批大臣,也没有得到这些大臣的支持。他需要一个机构来监督文职和军事官员。
影视剧中的东厂太监
其实在此之前,明朝也有一个类似的组织叫锦衣卫。朱迪认为锦衣卫设在宫外,由大臣指挥,不便于他控制,于是决定在宫旁设立新的机构。新机构的办公地点在东华门附近,叫东厂。
东厂的主要职能是监察文武官员;二是法院走到一起就派人去审理大案要案;第三,上级文武官员经皇帝授权后,被逮捕审问,下级文武官员有权直接逮捕审问。
因为东厂的领导都是皇帝信任的宦官,如王镇、刘瑾、鲍锋、魏忠贤等。,东厂权力很大,甚至有自己的监狱,属于在京城内外横着走的角色。就连锦衣卫的官员见了也要下跪。
再看看西厂。
很多人不明白明朝有锦衣卫,有东厂,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要设西厂。
西厂太监长知望
原来明朝发展到中期,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内阁和宦官都在争权夺利。为了巩固皇权,控制内阁和宦官的动向,朱见深设立了一个新的监察机构,位于皇城以西的灵井胡同附近,称为西厂。
西厂的第一任领导是知望。利用知望·朱见深对自己的信任,员工人数大大增加,短短几个月,西厂的员工人数是东厂的两倍。西昌也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为了立功,知望到处派人办案,使得京内外人心惶惶。有一段时间,西厂的实力甚至超过了东厂。如果西厂和东厂处理的是同一个案子,东厂的人一定要远离。
第三,他们的命运不同。
东昌在明朝臭名昭著,名声不太好。然而,客观上,该机构发挥了反腐败作用。机构内部设置了岳飞的大幅画像,提醒办案人员“不要做错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办案人员不共享不良信息资源的感觉。因此,东厂存在了一百多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东厂负责人魏忠贤
西厂的口碑比东厂差。东厂办案的时候还心存敬畏,西厂就没有这种顾虑,肆无忌惮。正因如此,西厂掌门人知望成为众矢之的。1479年后,知望多次被朱见深派往辽东前线监军,与朱见深的关系逐渐疏远,失去了宠爱。东厂提督尚明攻打知望,使知望降级南京。不久,西厂被撤销。
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宠信宦官刘瑾。在刘瑾的建议下,朱厚照重开以太监顾大镛为首的西厂。
西厂领导刘进
当时,东厂和西厂都在刘瑾的控制之下。然而,刘瑾并不满意。他认为两个组织是在争权夺利,互相瓦解,于是重新建立了组织工厂。1510年,朱厚照打倒刘瑾,把他砍成碎片,顺便取消了西厂。从此西厂不再成立,永成也不再发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