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历史上真正的皇兄)
俗话说:“自古帝王薄情。”在皇帝家里,有很多兄弟在争夺王位,甚至杀人。因此,大多数皇帝都是孤独的,他们很少享受真正的兄弟情谊。然而,清朝的雍正帝非常幸运。34个兄弟中有一个对他有很深的感情,他就是爱新国王安德鲁。
▲义县王子的黄安德鲁剧照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6年),康熙十三子(故名“十三师”)安生。他从小就很聪明,琴棋书画、骑射武艺都很精通,因此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经常带着他。正因为能和父亲在一起久一点,黄宏发比其他王子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为他日后处理政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的是,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9年)开始,由于受废太子的影响,黄安祥被多疑的父亲下令软禁。之后,虽然重获自由,却彻底淡出了权力中心。经历了人生这样的大起大落,黄宏发的心智得到了很好的磨砺,他也更懂得在残酷的皇权斗争中如何处事得当、不动声色,或者说如何做一个好的臣子。
▲故宫红墙见证荣辱兴衰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四子胤禛继位,即清朝雍正皇帝。以薄情寡恩著称的皇帝,在登基的第二天就封了黄安祥为和硕毅亲王,并很快任命他为政事大臣,帮助他处理军政事务。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一言难尽。由于胤禛比黄宏发大八岁,他被任命教弟弟算术,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仍然与诗歌和散文保持着书信往来。
对于这个有“唐棣之爱”又有知遇之恩的哥哥,常年坐冷板凳的黄宏发,再次投入使用后自然心存感激,尽力为君恩服务。众所周知,雍正帝本人是一个出了名的勤政皇帝。作为他的左膀右臂,黄宏发更加慷慨。他不仅身兼数职,掌管天下大事,还得时刻关心弟弟的衣食住行、警卫等事务。工作量不亚于雍正。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整个清朝最努力的王子。
▲雍正帝泰陵
当然,之前黄宏发辅佐朝政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空,雍正帝对他的信任更是凤毛麟角——所有由黄宏发推荐的人才都会毫不犹豫地被雍正帝重用,而黄宏发本人也成为了清朝第九位世袭的“铁帽子王”。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雍正帝甚至把陵墓选址的事情交给了弟弟,还想在自己的陵墓里给黄安祥留出一个“中集”的地方。
安德鲁对此感到非常害怕,坚决拒绝了这份礼物,因为他始终牢记自己臣子的身份,无论皇帝多么宠信他,都不敢自满和逾越。最后,安德鲁选择的墓地位于涞水县,距离清陵60多英里。几次拜访之后,雍正帝终于答应了弟弟的请求。结果,黄宏发对此欣喜若狂,立即派仆人去涞水借土。过了几天,仆人回来找我,黄宏发立刻把土接过来吞了下去,以示诚意。
▲雍正帝剧照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于多年的辛勤劳作,黄安祥不幸去世。45岁时,他已经满头白发。听到这个噩耗后,雍正帝深受伤害。他不仅在一月亲自发函请全国为他哀悼,还在谥号上加了“贤者”和“忠、诚、勤、慎、诚”。黄宏发成为清朝最长的谥号太子,没有一个。
如果普通人能有这样的荣誉,那已经是祖传的美德了。然而,雍正帝还不够格,于是他又做了一个让后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恢复了黄安祥的原名以示褒奖。康熙三十五个儿子的名字都是以“立体”二字开头。但是,为了避免雍正帝即位后的忌讳,很多人把“胤”这个名字改成了“允”。黄宏发死后得以恢复原名,可见雍正帝对他的肯定。这也是清朝唯一一个官员不避讳皇帝的例子。
▲义县太子墓四柱七楼石牌坊
值得一提的是,黄宏发生前留下遗言,只拿了毛巾手绢和香囊下葬。得知此事后,雍正帝将擦过血和泪的毛巾手帕一起埋了起来,以示对哥哥的告别。为了这个卑微而终身的弟弟,雍正帝也断然违背自己的意愿,以圣旨修建了清朝最大的皇陵。规格和礼仪远超清朝所有王公,两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让后人极为感动。
参考文献:
《清史稿》《清史宗实录》
微信官方账号:带着兴趣看历史,每天为你精选有趣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