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村的那些东西(淅川:后湾村)
从淅川县西宾河路向南3.5公里,右转500米,进入金河镇后湾村。只见一排排徽派房屋,白墙白瓦整齐划一,宽敞平整道路上的太阳能路灯干净如新。每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把整个村庄染成金黄色。在文化广场上,孩子们玩耍、阿姨们跳舞、老人聊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后湾村人们舒适宁静的幸福生活。
然而,几年前,后海湾村却不同。村民分散居住在沟谷和山脊,道路狭窄崎岖,雨天湿滑泥泞,甚至有些村民经常断电,吃饭喝水也不方便,只能靠抚育自己的几亩地为生。全村有46户181名贫困人口,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脱贫外迁的政策,铲除了贫困的根源,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希望。2017年12月26日,全村36户147名贫困人口搬迁到设备完善的安置点,住进了新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走进贫困户杨焕芬的家,眼前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子。在屋前的小菜园里,青菜萝卜快乐地生长着。杨环芬的丈夫是残疾人,家庭的重担都在她自己身上。搬到义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出路方便了。杨焕芬自学技能,在家开了一家理发店,不仅照顾家庭,每个月还能赚1000多元。
我们已经搬出去了,每个人都充满了致富的能量。没有什么特长的寇栓,主动去附近的农家乐找工作。每天早上,她骑着电车去附近的农家乐上班,中午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儿。“搬到这里工作很方便,月收入1800元。国内外的一切都很好,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寇栓说。
摆脱贫困,产业是支撑。搬出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增收致富?
“我们短期的产业重点是发展辣椒,成长周期短,见效快。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打造采摘园村和星椒村。”后湾村第一书记贾慧英说。
在金河镇的号召下,村干部带领群众开发了100多亩辣椒,村里还邀请外地的技术员为大家培训种植技术。有了靠近县城的便利,后海湾村就不用卖辣椒了。贾慧英通过微信朋友圈和Tik Tok进行推广宣传,增加了一批县里的大厨,直接把村里的辣椒卖给餐厅。“县里很多大饭店都用我们的辣椒,厨师相信我是第一书记。”贾慧英成了有名的“辣椒书记”。
除了辣椒产业,后海湾村还鼓励发展杏、核桃等中线产业。“我们开发了三亩杏子和李子,种了一亩半核桃。前期套种花生收益很好。”杨焕芬告诉记者。
搬到新房子后,收入稳定了。后湾村致力于通过农户自洁、保洁人员值守、垃圾集中清运、统一运输处置等方式,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人们过上更好、更舒适、更幸福的生活。
如今,在后湾村,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新家,奋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