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设计师的2019年终总结(设计师年终总结范文)

设计师年终总结粉丝(2019年设计师年终总结)

作为设计师,笔者总结了自己2019年对设计师职业技能和个人成长的10点思考。

2019年临近年底。用“岁末”二字来形容今年一点都不夸张。不全是年龄的问题,主要是年初夸海口的时候不敢跟自己算账。真是自欺欺人。黄世仁会在年底放过杨白劳吗?很明显,我逃不掉了,所以我终于拿到了10: 00的年终总结。

要说做设计师是一个很高的职业,你应该感谢你的工作。

我记得有一次去理发。人们说帅哥靠什么谋生。当有人叫帅哥时,他自信地回答了著名设计师。

没想到,理发师马上回答:同行,我也是设计师!

这句话听完,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导致每次有人问我职业的时候,都说是做网站的,但是听得懂。可见,所有行业都需要设计师,设计的范围太广。

设计最令人羡慕的是富有想象力的方式空。美与丑都要屈服于我们手中的笔。

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刺激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使欧洲成为人类艺术的瑰宝,文艺复兴艺术的三位杰出艺术家才为人类留下了如此多的艺术奇迹。

这段历史满目疮痍,但其艺术价值却无法抹去。艺术在很多人心中筑起了一道高墙,无法逾越。对于设计师来说,第一步是平衡设计与艺术的临界点。

第一,设计与艺术的平衡

前人用画笔记录世界之美,我们用电脑、平板、手绘板等工具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设计的初衷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这体现了设计师的责任,那就是设计出美观、好用、触动用户心灵的产品。可见对于设计师来说,不仅仅是表面设计。我们不能像大师那样随意画出伟大的艺术,但我们必须平衡艺术和设计。

设计了以下两个摄像头图标。左边是简洁现代的表现手法,强调简洁设计。右边是一个模仿物体风格的现实主义图标,专注于艺术描绘。

罗德岛设计学院前院长约翰·梅达在他的著作《简单法则》中写道:

“最好的艺术总是让你的大脑不停地思考很多问题。也许这就是纯艺术和纯设计的根本区别。伟大的艺术令人困惑,而伟大的设计让事情变得清晰。”

体验设计的目的是让产品的逻辑更清晰、美观、易用。

二、全链路设计器

我加入广告公司的时候,团队设计了一个大奶果的包装,在超市的货架上还能看到。可以想象这个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效益,能持续这么多年。

如果不在广告公司加班,肯定是过年,这可能是新人的命运。

我在美术学院的时候,喜欢看杂志,一直想做杂志设计,但是做了之后发现比在广告公司还要累。

随着互联网2.0的兴起,企业纷纷建立网站,开辟了一条在互联网上赚钱的道路——网页设计成为设计师转行的首选,于是一心扑在网页设计上。

没想到这个行业有这么多坑,但不代表设计师设计和交付印刷就像上线一样简单。相反,设计师设计好地图后,要先把地图裁剪好,通过HTML+CSS语言写好页面,然后再发布到网上。冷逼着自己学习前端开发,为了达到很多特效,他还学习了JavaScript语言和Flash。

2012年,我第一次独立做移动产品设计。当时感觉整个人都彻底糊涂了,因为当时还在用诺基亚的全键盘手机,所以拿不到任何手机设计规格。

没想到,直到今天,学会标准化只是入门的基础。人机交互、体验设计、使用场景、底层逻辑、传播艺术、设计表达、情感化、心理学等。是设计背后的想法,这可能是我们今天谈论的全链路设计师。

第三,来自底层的欲望

一路上,多少个日日夜夜,独自仰望星空空;想做就怀疑自己多少次?我筋疲力尽,走不下去,还要经历各种冰冷的眼神。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希望有人帮助我。我如何在历史中生存到今天?接下来该怎么办?你不必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利害关系。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要想学软件,各种教程全是全媒体;如果你想做职业规划,各行各业的人生导师都会分享你完美的人生经历;有成千上万的教程模板等着你去做简历,写PPT每张简单的海报都能找到一堆标准的设计方法。

如今的设计师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是令人羡慕。

来啊!年轻人,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你的。

昨天,在一次聚会上,一位25岁的设计师自我介绍,玩起了源于整个行业的套路。知识星球也非常丰富多彩,从产品设计到技术无所不知。他还成立了一个团队,兼职推出自己的社交电商产品。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吗?

时代在变,行业的信息过剩充满透明度,底层的欲望活了过来。现在对我们来说真的太难了。

第四,收藏不是你的。

每个人都想变好,但学习效果完全不同-

也是教程。有些人选择一步一步地跟随它,直到他们学会它。虽然大多数人选择直接收藏,但他们可能会永远躺在收藏里。

想想有多少人翻了我们录的笔记;除了不断堆积,云盘里有多少T素材被下载使用过?

有一次,我清理电脑后不小心删了素材库,这叫痛。后来发现再也不用了,可见硬盘上躺着的素材库有多值钱。

只有学了,才能真正属于你,别人拿不走。每天我们都会看到那些平台上的高手,他们的输出频率有多高,有的还能胜任日常工作,个个都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你觉得很可怕吗?

的确,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否则,越差的人成为马太效应。

说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很难做到。总是翻看我们的收藏来清理,用学习来抵消收藏给的价值。

5.保持好奇心。

扪心自问,我们做设计真的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吗?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在工作中生气时,我咬牙切齿,说了一些刺耳的话。我能用心设计好吗?

以前都是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差点跟老板说了。你想要什么?

因为电影里总是这样,我觉得很酷,但是结果呢?

你知道的。信息网络

谁不向往诗和远方,但和放弃工作有什么关系?这应该是一个成长的问题。

如果我们自己不喜欢做设计,怎么做好呢?

调整设计心态,保持好奇心。我们不一定要用匠心去设计,但每次进步还是很容易的。

想想设计过程中经历的所有艰辛。当你看到最后胜利的曙光时,你最容易犯错。别人对你无聊的设计吹毛求疵也不过分。

相反,如果你用心去做,认真考虑每一个设计细节,如果别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你就能说出设计背后的思考。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保持好奇心体现了设计的专业性。

第六,追逐边疆

年轻的心态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它会改变你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变得非常年轻。

目前国家的战略方针是年轻化,各城市都在想方设法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年轻人,政府也在提倡招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创业,各种资本也在变得年轻化。为什么呢?

因为青年代表着社会的新生力量,代表着活力,走的是创新的青年路线。

因此,设计师需要时刻保持学习,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跟上时代的脉搏。学习一个简单的设计概念可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每次参加设计大赛,不同的高级设计师围绕同一个命题设计的作品都大不相同。只有时刻保持年轻,才能与时俱进,让我们的设计更年轻,走在时尚的前沿。

七、不要轻易说“我觉得”

在设计的时候,我经常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成用户的感受。比如做汽车行业的相关设计师,没有车甚至不会开车,为什么可以为司机设计产品?

当有人提出争议时,设计师给出的答案是“我认为”。“我认为”是什么意思?代表所有用户?还是你代表自己?

搞笑的是设计师可以说“我觉得”,已经代表谦虚了。

我们要让“我觉得”真正有基础才有存在的价值。

记得有一次做直播产品,涉及到一个“关注”主播的问题。设计师都以为“关注”之后是“取消关注”,还用“我觉得”和别人争论,因为不想让用户发现。现在想想真的很可笑。“注意力”是否完成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策略,“取消注意力”更容易被耽误,也可能造成找不到主播。

设计师不能代表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产品的深度用户,不断模拟用户的各种使用场景,找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从用户的角度说“我觉得”。只有围绕用户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进行设计,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八、设计师要懂心理学。

学习设计背后的逻辑,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心理。

用户不喜欢复杂的心理,但也不希望你把他们当傻子。就像玩挑战性的游戏没有兴趣。把人赶走太难了,要追求简单的设计,匹配用户的技能。

我们总是执着于追求极致的体验,其实用户已经达到了流量的状态;

这里有一个例子:

用户的内存是有限的。

红色和蓝色很难一起阅读。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含义。

人们经常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操作。

大写字母很难读,尽管它们有重点。

字体大小非常重要

字体的行距应该合适

习惯做各种分类

专注力持续不到10分钟。

没有办法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

圈子里的人数不会超过150人。

每个人都很懒。

你越接近目标,你就越兴奋。

情绪经常影响决策。

世俗欲望中的每个人都有需求等等。

在对心理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我会惊讶地发现,设计的每一步背后都有一个心理学基础,让用户用设计思路去体验,也就是设计师要懂得心理学。

9.永远不要忽略细节。

细节体现了设计师的水平和用心程度,也是我们经常吐槽的设计点,也能体现设计师的现阶段。

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细节。经常看到很多日本设计追求极致,别出心裁。我不禁感叹他们背后的创新思维。你怎么能想出这么完美的设计?

原研哉设计的盘子放在一起,实际上是卷心菜。

佐藤把星巴克的杯底设计成了“拿铁”和“摩卡”。当杯子被洗干净并颠倒过来时,里面仍然装满了咖啡。

太多设计师对勺子设计进行了改进和设计,但佐藤的想法是勺子的休息时间可以像树枝一样可爱。

小设计展现了设计师用心良苦,创新的理念在于细节的力量,从不忽视细节对产品和用户的品牌价值。

十、推销自己

很多设计师很有能力,但是好的设计往往是翻来覆去的。为什么呢?

设计好回复邮件后,放一个附件,连解释都懒得说。想想别人怎么能得到你的想法?

沟通是很多设计师的障碍。还有人说设计不好,打两次都不行。设计师要学会表达自己,推销自己,形成自己的口碑。有想法需要充分表达,因为需求方不一定是设计专业的,不一定理解到位。

设计本身需要体现其专业性。如果没有设计感,还能称得上是专业设计的作品吗?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销售专业设计。事实上,我们是在推销自己,形成自己的口碑。

写在最后

以上虽然是我对2019年的年终总结,但不如说是我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是对自己的反思。分享可以帮助别人,这很好。

设计师的职责是生活和实践。可能因为别人说我设计不好,我觉得自己居心不良,听不到别人的意见,觉得自己永远是最专业的。如果你不同意,你会觉得别人的想法太老套,不能互相比较,压制别人的创新。他经常自视甚高,什么都自视甚高,等等。

静下心来,放下姿态,思考别人的建议,匹配设计中是否有优化的空房间。其他人可能只是表达自己的印象,甚至是陌生人。当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时,我们可能会把所有的低级行为笑到极致。放低姿态,倾听别人的观感,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更多的想象空。

设计在实践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