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功能(与五脏功能)
中医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分为脏腑两大类。其中有五脏,包括脾、肺、肾、肝、心,我们常称之为五脏,为人体储存精气。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囊,通常称为六腑。它们的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泄。五脏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和美丽。因此,内脏越健康,女人就会越漂亮。
鲁《春秋》有云:“匹夫有三百六十节,九窍六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内脏器官是否健康是人体健康基础。那么中医内部器官各自的功能和关系是什么呢?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五个内脏
《苏文经络别论》臧通说:“水之精气分四路,五经并行,与五脏四季阴阳相合,贵在消磨时光,是常事。”这里的五脏是指“藏精不泻”的心、肝、脾、肺、肾。
1.脾脏
对应脾五行中的土,与六腑中的胃有关。它与五感中的夏四季和口相连,所以你可以看到脾和口。与脾情志中的思维有关,所以过度的思维容易伤脾。它控制脾、血和肉。
脾主运化,即脾具有转化、运输、消化、吸收的能力。脾水谷可以化为精气,精气可以转移到其他脏腑组织,维持整个人体的生理功能。此外,脾运化水谷的同时,也运化水湿,脾、肺、肾、三焦、膀胱相互配合,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
脾主血。脾具有造血、滤血、消除衰老血细胞的功能,是供血、滤血、储血、免疫的中枢。由于其血液含量丰富,可以紧急补充血液到其他器官,因此被称为“人体血库”。如果脾气虚弱,会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气血生化来源不足,或者导致脾虚痰多,进而损害其血液过滤、造血和供血的功能,导致脾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月经失调。
2.肺
对应肺五行中的金,与六腑中的大肠有关,与四季中的秋相连,与五官中的鼻相连。与肺情志中的悲伤有关,所以大悲伤容易伤肺。主肺气,主水流,百脉方向,主分。
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在五脏中,肺具有调节和控制全身所有脏腑之气的功能。
如上所述,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发育和迅速衰退,疏通和调节水液在体内的分布、运行和排泄。
这里所说的肺百脉,主要是指整个人体的静脉。所有的动脉和静脉都流经肺部,并通过肺部的呼吸进行交换。
肺的主治段,即所谓的治疗段,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主要是指肺与心的配合,使气、血、津液、脏腑的生理功能得到治疗和调节。
3.肾脏
与肾五行中的水相对应,与六腑(六腑之一,为上、中、下三焦的统称)中的膀胱、三焦有关,与四季中的冬季相连,与五官中的耳朵有关。与肾情志中的恐惧有关,所以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容易伤肾。肾精,主水,主气。
肾脏具有储存和封闭人体精气的功能。很多人会误以为本质是男人专属的,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本质。肾中的精气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参与血液的生成。我们常说:“人和肾一样年轻”,肾可以极大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和繁殖,所以补肾保精是保证人体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措施。
肾水,我们常称肾水为脏,具有托管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肾主气,据《类证治卷二》:“肺主气,肾为气之根,肺主气,肾主气,阴阳相交,呼吸和谐”。这里的“受”就是受,就是人体通过肺部呼气,下落到肾脏,被肾脏接收,从而保证呼吸顺畅均匀。
4.肝脏
对应于肝五行中的木,即所谓的“肝胆相照”,肝与六腑中的胆相关,与四时之春相连,与五官中的眼睛相连,故护肝明目。它与肝内的愤怒有关,所以愤怒会伤害肝脏。说到肝脏的功能,主要是疏通和储存血液。
肝脏具有调节气机的功能,疏通和调节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气机,维持平衡。此外,肝脏与人的精神、消化吸收、气血循环、水液代谢、性和生殖密切相关。它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循环,平衡水液代谢,调节性和生殖等。
肝脏被称为“血海”,可以储存血液,调节血量。肝脏通过储存血液来维持肝脏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5.心
《饮膳序》中提到“心为身之主,万物之本”,所以心为君,一切脏腑骨骼皆服从心。中医会把五脏和五行联系起来,把五脏的中心和五行中的火联系起来,五行中的火和四季中的夏天、五官中的舌头联系在一起。做心和脏腑的主人,做阳的脏腑,管住血管,藏住心神,都与情志中的快乐有关,所以说快乐是悲哀的。
心脏的主血管,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脏具有管理血管和促进脉搏血液循环的功能。这里的血是血。脉,即血管,又称经脉,是血液之所,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精神——隐藏的精神,从抽象思维、意识和精神到具体的眼睛、面部表情、言语、身体反应等。,可以用上帝来形容。《魂枢邪客》说:“心为五脏之主,精神之家也。”老朋友的全部精神和心思都藏在心里。
六个中空器官――胃
符-机关在同一个房子里,意思是财政部的房子。《苏文》说:所谓向上呼吸的人为水,殷琦下去又回来,而向上作恶的人在藏家,所以也是水。这里的府邸是府机关。五脏的功能是储存精气,而五脏的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泄。六腑的生理功能可以概括为收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详情如下:
1.胆汁
胆汁在五脏中与肝脏相连,具有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相当于五行中的木。胆汁味苦(有呕吐经历的人最终会患上苦味,即胆汁被吐出来),呈黄绿色,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我们常说肝胆同治,其实胆汁是由肝脏的精气转化而来的,胆汁的排泄必须依靠肝脏的引流功能。此外,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如果肝气郁结,肝脏的疏泄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导致胆汁排泄不畅,阻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胆子大,胆子小等。,这属于勇气的问题。中医认为,胆主决策,属于思维范畴。胆囊具有判断、分析和决策的功能。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我们知道人体对外界的反应是通过整个神经系统完成的。然而,在中医中,内脏和内脏都与情绪有关。因为肝胆密切相关,肝胆相依,肝负责考虑,胆负责决定。它们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维持内脏器官与脏腑之间的直接平衡,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2.胃
与胃五脏中的脾相通,对应五行中的土。胃位于膈下,上部与食道相连,下部与小肠相连。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胃接受并腐烂水谷,胃清除。
胃素有“水谷海”“太仓”之称,因为胃素有“水谷海”“水谷”之称,能把食物消化成食糜,再向下传递到小肠,完成进一步的消化吸收过程。此外,脾胃是后天之本,胃主受和水谷,脾主运化。前者的功能为后者功能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和胃降逆,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嗳气、口臭、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可能是和胃降有关。胃疏降是指胃气的顺利下行,食物在胃内的整个过程都依赖于胃气疏降的功能,这里的疏降主要指降浊。
3.小肠
包括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中幽门与胃相连,门静脉与大肠相连。也是人体消化吸收与五脏中的心、五行中的火沟通的重要场所。在整个消化系统中,小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消化过程有两种:化学消化(分解小肠液、胰液和胆汁)和机械消化(小肠蠕动),基本完成消化的收尾工作。此外,肠粘膜会有效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因此,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接收食物和药物,其中接收意味着接收,保持意味着容器,即小肠接收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充当容器;复合意味着进一步消化,即食物必须在小肠中进一步消化吸收。
4.大肠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大肠的上口(大肠的上端称为回肠,是小肠的一部分)在入口与小肠相连,下端与肛门相连。大肠也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消化道的下部,其吸收营养的功能一直很弱,但主要是排泄。中医把大肠称为“传导官”,从小肠接收废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在五脏中,大肠的传导变化非常重要,与其他脾、胃、肺、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如果传导失控,可以反映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
5.膀胱
膀胱是人体的储尿器官,位于小腹部。膀胱上的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后开口与尿道相通。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情况。,而且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肾不好。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对应五行中的水。膀胱的排尿功能依赖于肾脏的气化。如果肾脏气化功能异常,会导致膀胱开合,导致排尿不利等。
6.三焦
三焦很多人都不熟悉。它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是六脏之一。在中医中,不同的家庭对三焦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三焦有形,有人认为三焦无形。一般来说,三焦是身体与脏腑之间的空腔,包括胸腔和腹腔,人体其他脏腑器官位于其中,膈上方的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在膈下脐上,包括脾、胃、肝、胆。肚脐是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和膀胱。五脏中的三焦和心,都是表里的,主要功能是行气、行水、行液。
主气三焦,是人体元气之道。元气又称真气,源于肾,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人体的活力必须通过三焦传递到全身,从而刺激和促进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所以三焦负责整个人体的“气化活动”。
行水液,三焦有疏通水道、行水液的作用,是人体行水液的途径。只有通过脏腑与三焦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