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计划(初中三年最详细的学习计划)
1重点一年级:做好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衔接。
有的家长认为初中有三年,第一天可以放松一下。“初一不用太紧张,初二初三备考也不晚。”现实是小学60%的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就失去了领先优势,原因还是因为初中和小学的巨大差异!
初中数学特点: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多,二年级数学难点多,三年级数学考点多。
可以说,第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数学是一切科学学习的基础学科。可见,一年级数学学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初中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
第一年增长事件表:
7月初至9月,是初中暑假过得最好的时期;提前学习一年级的内容,提前适应初中学习,顺利完成初中的衔接。
8月初,准备分班考试,争夺优秀教育资源。
9月入学考试有些学校开学有考试,主要考察一年级的内容。
9-10月,要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识,摒弃小学观念,培养初中学习习惯。
10月中旬第一次期中考试,初中第一次考试,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立即调整解决。
11月,大部分学校会将第一学期的部分内容参考到第一学期,提前学习如何预习和适应。
期末考试以来的第一次复习是12月初升入中学的,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将作为较早报名的学校的参考。
1月底到2月的寒假,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最佳时间。全面查漏项,提前预习下学期内容。
3月初开始下学期的学生需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月底,学校期中考试将重点复习相贯线、平行线、三角形必须记住的几何模型。
6月初,重点中学开始讲解二年级的一些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基础,到第一学期,分担二年级的压力。
7月初学校期末考试这次期末考试是对高一第一年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也是高二开始分化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2关键的第二天:遇到困难。
进入二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能感觉到,二年级知识的难度和一年级不一样。比如二年级数学包含了中考60%的考点,中考几何最难的辅助线结构是在二年级学的!
2.第一年及全年成长过程中的事件表:
在9月至10月最后一学期的初始适应阶段,学生逐渐进入二年级的学习状态。
接触新学科物理,熟悉物理课程特点;初中的几何难度开始大幅度提高;在11天的假期里,学生们容易放松。
11月初至11月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11月初二第二学期的中间过渡阶段逐渐形成。二年级的学习情况是逐渐固定的。
12月初至1月中旬,初二上学期的强化学习和收尾阶段。
学习内容和难度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现象初步显现。
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二寒潮放假阶段
利用难得的空业余时间做好期末考试的检查和反思工作;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分担二年级的压力。
第二学年从2月底到4月底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物理课程的内容开始由直观的定性向抽象的定量转变;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情绪初步滋生。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程度开始加深。
5月至6月,是初中学习能力和中考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各科难度和能力最集中的时期;很多学生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在爆发上;
7月第二学年的最后收官,学生实力的基本定型阶段。
两极分化达到顶峰;初中的过渡阶段已经结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力基本固定。
3冲刺初三:注重知识体系
初三的学习不再只是“分”,更多的是“脸”和分之间的关系。
。
中考复习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境界:做一道题,知道一道题。
第二个境界:做一道题,认识一类题。
第三个境界:做一道题,就会得到一道题。
第三年增长事件表:
9月,学校做学期分析,制定合理计划。
十月和十一月的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从12月至次年1月,
第二年2月开始全面审查。
次年3月至4月底,一轮复习+一次模考;各学校大型招聘咨询会
次年5月进行第二轮评审、专项评审和一般评审;检查并填补空白
中考从6月初至次年中旬
对于想要提高数学成绩的学生来说,应该做好初中数学学习规划。
最后,总结四个学习技巧:
循序渐进:数学是一门相互联系的学科,哪个环节脱节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平时不要贪图速度,要一章一章的过,不要轻易留下不懂或理解不深的问题。
2.重在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次学一个新定理,先不看答案试着做一个例子,看能不能正确应用新定理。如果没有,比较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础训练:学数学不能缺少训练。多做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不要陷入死钻问题的误区。你要熟悉中考的题型,训练要有针对性。
4.关注中考的错误:做错题本,收集自己的错题,往往是自己的弱项。复习时,这本错别书会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望一步一个脚印的成功是不现实的。夯实基础,逐步完善才是正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