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BI到底是什么?(bi是什么意思)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相应地,企业数据量越大,暴露的数据问题就越明显,对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也会变得更强。

在这种背景下,商业智能(简称BI)成为信息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我们经常听到公司说“走向BI”、“打造BI系统”、“打造BI决策平台”。那么BI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除了相关研究人员之外,大部分人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事实上,早在1958年,IBM研究员汉斯·彼得·卢恩(Hans Peter Luhn)就将“智能”定义为“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能力,并依靠这种能力来指导决策,以实现预期目标。”

1996年,Gartner Group正式将商业智能定义为: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帮助做出商业决策。我们无法给出商业智能的准确定义,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多年来商业智能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商业智能的定义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

另一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除了互联网和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真正掀起BI热潮的也是近几年。

因此,行业内对BI没有统一的定义是合理的。那么大众对如今的商业智能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知呢?围绕这个问题,凡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770多家企业的1400多名员工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清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下面将详细介绍分析过程和结论。

首先,我们使用python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清理。去除脏数据后,我们最终得到了890条数据。然后,根据受访者的不同职位,我们将受访者分为IT员工和业务员工,并用数据进行标注。

最后,通过python的词库jieba和词云库wordloud,我们生成了受访者对BI定义认知的三个词云图片,即整体认知、IT员工认知和业务员工认知,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1)整体认知

图1整体认知

从图1可以看出,受访者对BI定义的整体认知可以理解为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报表、业务、企业、决策、智能、工具、展示、可视化等关键词。

首先,关键词“企业”、“决策”、“工具”表明公众对BI的作用和目的有相对准确的认识,BI是辅助帮助企业决策的工具。

其次,“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等关键词反映出公众对BI的认知侧重于数据分析的功能,甚至将BI等同于数据分析工具。其实BI还包括数据仓库、数据ETL等功能,覆盖了从数据处理到展示的全过程。而且底层数据仓库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关键词“显示”和“可视化”也揭示了BI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以更直观的方式显示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清晰、更深刻的见解。

最后,一个独特的关键词“报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商业智能建设的现状。根据BI的定义,报告工具也是BI的一部分,但并不能完全代表BI。但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企业的决策支持仍以报表为基础,因此报表也是我国企业BI的一大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