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中唐韩愈发起)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散文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在古代,政府信件、官方史书和重要的政治文件都是以散文的形式完成的,因此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实用的文体。

然而,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中,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散文的发展方向也存在一些差异。有人认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应该像诗歌一样追求文字的细腻。因此,他们主张尽可能多地增加骈文,在散文中增加其他修辞手法,一味追求其文学价值的提升。而有些人认为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所以他们强调文章应该有意义和合理。


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韩愈。

这种差异在唐代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唐代散文创作的主流是对联体,这让包括韩愈、柳宗元在内的学者大为不满。他们希望人们更加重视文章的内涵,能够将散文创作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以抗衡南朝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努力被称为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柳宗元古文运动的背景与韩愈等人的努力
中国历史上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东汉以前,散文创作主要集中在文章内容上,散文作者试图阐述明确的观点,但对修辞和遣词造句的润色不甚用心。自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出现以来,这种写作方式一直得到坚持。

此时的散文不仅包括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还包括西汉贾谊等学者的散文。这些散文蕴含着先贤们的政治智慧和生活经验,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这些散文也成为韩愈等人在古文运动中想要效仿的对象。


先秦时期的很多思想家。

然而,到了东汉,中国散文创作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当时其他文学类型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知道西汉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散文,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辉煌。

还有一种文学体裁在那个时代得到了蓬勃发展,那就是汉赋,其中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最值得称道。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骈文的写作和百世网的华丽辞藻逐渐成为汉赋的标志。而文采也逐渐成为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
汉服大家司马相如。

到了东汉,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当时的学者更注重修辞手法的提高,而对散文内容的关注较少。然而,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坛的风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南朝时期,散文修辞由华丽转为颓废,使得大部分散文空都有华丽的外表,但里面只有空的空洞,使得南朝文坛变得死气沉沉。

隋唐时期,北方文人的粗犷虽然在一开始就彻底改变了文学风气,但南朝文人在当时数量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这种注重修辞的文化风气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这种写法甚至影响了朝廷。当时要求官方《尚书》以骈文的形式书写,使得官方更加注重词语的搭配,忽略了文章的现实性。


建于唐代的寺庙。

虽然大臣们可以通过尚书之外的其他方式发表意见,但这对政府造成了干扰。文化圈受到的影响更大。自东晋以来,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这种情况在唐朝由于几个皇帝的杀佛而变得更加明显。当时的散文多以佛教文化中提倡的出世观念为宗旨,这使得中唐时期儒家文化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韩愈为首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以古文形式写散文的主张。这里要明确一点,韩愈对古文的倡导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他认为文章要有其现实的社会价值,文章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是最有价值的。作为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韩愈认为文章的终极意义是“以文传道”,因此主张用散文阐述儒家思想,通过百世网澄清当时的社会风气。


韩愈《原路的影子》一书。

韩愈变法的第二个方向是改变南朝乃至东汉以来浮华的风气,使文章的措词回归自然凝练,重在表达思想,而不应为了使用骈文等修辞手法而忽视内容的阐述,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除了提倡,韩愈还积极用自己的行动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他想看什么样的散文。他起初作《原道》等文章抨击当时盛行的佛教文化,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复兴是当时最重要的事情。之后,他以写古文的方式制作了《劝佛骨表》,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希望唐宪宗能够放弃对佛教的信仰,把精力投入到政治工作中,但这也让他受到了宪宗的记恨,因此被贬。韩愈的《原道》这样解释人的道:

“吾所谓道也,不以所谓老而佛之道也。尧是舜之源,舜是禹之源,禹是汤之源,而汤是文、武、、文、武、的孔子、孔子的之源,而柯之死也不容忽视。荀和杨也选择了如何模糊而不精确。从周公上去,为君上去,如此如此。”从周公下至大臣,如此说来一言难尽。

韩愈被贬潮州。从韩愈的努力不难看出,支撑韩愈古文运动的不是文化因素,而是政治需要。当时,韩愈等人对唐朝政府的无能感到非常痛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文学改革,学者们才能把注意力放回到儒家经典上,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问题。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太理想化了,救不了现在的局面。所以古文运动的真正影响,要到儒学复兴的宋代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北宋学者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
。我们前面提到,韩愈等人在中唐时期积极推动古文运动,希望把散文写作从技术取向引导回内容取向。但是当时韩愈的支持者很少,儒家思想也没有恢复,所以古文运动对整个文化圈没有太大的影响。


北宋儒生孙福。

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赵匡胤看到了五代军阀之间的冲突,这使他觉得复兴儒学是维持稳定统治的基础。所以北宋统治者非常尊重儒生,文人地位在空之前就提升了。在这样的价值倡导下,北宋儒学文化蓬勃发展,在孙福等人的努力下,北宋儒学研究恢复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儒家经典。

同时,北宋政府越来越重视儒家文化在实际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唐朝相比,北宋科举考试的科目变化较大,考试题目大多来源于儒家经典,使学生开始认真学习儒家经典。这种文化氛围为古文运动的复兴提供了条件。

欧阳修是推动北宋古文运动发展的重要人物,博览群书,文学造诣颇高,乐于提携后辈,为北宋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散文方面,欧阳修特别推崇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在文章学上欣赏韩愈的体裁和内容,开始模仿韩愈的散文创作方式。在欧阳修之前,北宋散文多以词、短语为主,欧阳修新的、意味深长的文章给北宋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而欧阳修对韩愈的仰慕,在内容的选择上更为关键。欧阳修等人也希望人们能够把文章当作思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达文采的工具。他们建议用古文写作策略来改善政务氛围。在他的影响下,王安石、曾巩、苏轼等晚辈纷纷效仿,以文章公开自己的思想,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术讨论。可以说,北宋儒学的复兴为古文运动的重新推进提供了土壤,古文运动也将儒学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北宋中期文化的大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韩宗元和北宋的欧阳诗都提倡古文体裁,但他们并没有那么排斥骈文。相反,他们在骈文创作上仍有很高的造诣。石的《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摘录如下:

“少燕,月出东山,徘徊斗牛间。乳白色的雾流过河面,清澈的水与天空相连。让小船漂浮在漫无边际的河上,越过浩瀚无垠的河流。好如风虚风,而不知其终;”飘飘欲仙就像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羽化导致永生。"


北宋文学家苏轼。

他们真正反对的是,人们完全无视文章的内容,只是为了节奏和对仗而堆砌修辞。因此,古文运动虽然对文学的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毁灭性的,其淘汰的大多是华而不实的糟粕。古文运动对中国散文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文运动的余波——唐传奇的兴起【/br/】我们知道,古文运动的主要改革对象是散文,而中唐时期开展的古文运动实际上对其他文学体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诗歌变革最早,唐传奇的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先来看看古文运动对诗歌的影响。中唐以前,唐诗的创作波澜壮阔,绚丽多姿。在盛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国的气象和诗人的乐观。


唐代诗人贾岛。

到了韩愈时代,社会环境急转直下,诗人的生活变得相对艰难。在古文运动中,韩愈主张以文载道,所以在当时,韩愈经常通过诗歌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使得他的诗歌看起来像散文。在他的指导下,中唐诗人开始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没有隐藏自己的情绪,而是直接向世界展示。此外,古文运动中的反浮华取向也导致了这一时代的诗人在诗歌中广泛采用“磅礴而冷峻”的意象。孟郊和贾岛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拓宽了唐诗的种类,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唐诗,古文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文学体裁是唐代的传奇小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个野心勃勃、奇奇怪怪的传统。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很多都是寓言,其中有很多神话传说。然而,类似内容的创作在南朝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南朝流行的竹里文虽然修辞华丽,但不利于叙事。即使作者有叙事计划,他最后的作品往往也是艰涩晦涩,无法传播。

【/br/】《庄子》中的庄故事。

然而,韩愈的古文运动,使先秦诸子朴实易读的散文重新出现在中国文坛,有其独特的叙事优势。因此,许多学者开始收集民间故事材料,创作了大量的唐传奇作品。然而,唐代盛行的华丽文风对这些作者的创作仍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传奇作品比以往的奇小说更具可读性,这也促成了他们在中国的广泛流行。

这些唐代传奇作品物质内容丰富,既有神话题材,也有现实题材,其中《莺莺传》等文章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这类叙事作品成为了未来戏剧创作的灵感来源,比如后来被改编成著名的《西厢记》的《莺莺传》。其实《西厢记》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摘录如下:

“蓝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黎明霜林谁醉?它总是给人留下眼泪。你说的是:有漂亮的人,我看到就永远不会忘记。如果一天不见他们,一想到他们我就要疯了。凤凰高飞,整个世界都在燃烧。但是漂亮的人不在东墙。我将用语言代替钢琴,谈谈我的心。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徐希,不知所措让我感到安慰?我愿意与我的道德相匹配,携手共进。我不能飞得太高,让我摔倒。”

而且其着眼于民间故事的创作理念也促进了中国世俗流行文学的大发展,可以说我们日后看到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其实都是发源自唐传奇,而唐传奇的兴盛则要感谢韩愈等人推行的古文运动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