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如何应对被炸出的病?空调疾病来袭时,湿疹很容易复发

湿热苦闷的夏季被空调彻底改写,与此同时又派生出一个新词——空调病。历年夏季,媒体都会报道感冒、发烧急诊量增加了几成;空调吹得很多人腰酸背痛;空调一开喷嚏不断,过敏性鼻炎来了等等,这些都属于空调病。

湿疹 空调

指导老师:田德祥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教育研究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名誉主席

对空调的再认识

空调的几大公害对婴幼儿危害最大

空调的出现显著改善了热湿对人体的干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北京大学田德祥教授表示,空调已经成为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它会把你的身体变成温室

空调带来的是凉爽的空气,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冷不热的中性热环境,但与此同时,低温会堵塞一些腺体和汗腺,造成血液流动不畅,降低人的代谢功能。承受室内外温度大幅度变化的能力也被削弱,人们变得更容易生病。

田德详细介绍,不同地区人的热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空调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变化隔离开来,改变了人在自然界的长期适应状态,削弱了人的健康。

空调风把微生物吹得满屋子都是

大家都比较关注室外环境污染,盯着PM2.5指标,其实室内空气污染情况也比较严峻,尤其是开空调之后。田德祥说,空调的过滤器、表面冷却器、冷凝液托盘、排水装置、湿翅片、加湿器、散热器等部位容易产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随着空调系统的运行,这些微生物通过送风系统进入室内,成为室内微生物污染源之一。

2011年新加坡的一项研究数据证明,有空调的室内空气中细菌浓度高于没有空调的房间。华南地区湿度大,夏季气传细菌数量高于冬季,而冬季气传真菌数量高于夏季。

长时间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的人经常易怒

早在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夏季使用空调的人群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使用空调的人群。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四组:A组在家和工作时使用空调,B组只在工作时使用空调,C组只在家里使用空调,D组不在办公室和房间使用空调。调查12种不适(眼睛、喉咙、胸部、呼吸、皮肤、疲劳、易怒、头晕、饮食和注意力等)的发生率。).

结论:空调人群12种不适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神经和精神不适的反应更明显。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会使人感到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乏力、注意力分散,甚至烦躁易怒。

调查还发现,空气的新鲜程度对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在感觉空气不新鲜的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可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预防空调疾病的发生有实际效果。

婴幼儿受害最深

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应该特别注意婴儿的健康。田德祥提醒道。婴幼儿对环境毒物非常敏感。

这是因为孩子身体正在发育,免疫力比较弱。就相对体重而言,儿童比成人喝更多的水,吃更多的食物,呼吸更多的空气。比如6个月出生的婴儿饮水比例是成人的7倍,1-5岁儿童的食物是成人的3-4倍,婴儿安静时的空气摄入量是成人的2倍。因此,他们比成年人接触更多的环境毒物。0~6岁生长发育迅速,环境毒物造成的伤害会造成持续性、不可逆性功能障碍的巨大危险。他警告说。

成年人可以四处走动,但婴幼儿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最长。当他们格格不入时,他们无法表达自己,也不容易被父母注意到。此外,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

空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空调散热器

散热器位于空调滤网的后面,是空调的主要部件之一。空调的滤网可以阻挡灰尘,但对细菌却无能为力。田德详细介绍,空调的散热片是空气冷热交换所必需的,空气中的灰尘和污垢不断堆积在散热片上。此外,空调冷凝水造成的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容易导致细菌的繁殖。很多螨虫、霉菌、病菌会堆积在闲置了一整个冬天的空调散热片上。

2010年,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空调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发现,空调翅片细菌总数超标率达88%,空调翅片霉菌总数超标率达84%,空调翅片细菌平均检出量超标近40倍。但是很多家庭只清洗过滤网,忽略了对散热片的清洗。

清洁滤网+散热器

空调疾病与空调的清洁度密切相关。因此,疾控中心将对大型酒店中央空调的清洗进行监控并提供技术支持。至于家用空调,只有靠人们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空调的清洁度。清洁空调不仅需要清洁滤网,还需要清洁滤网下的散热片。

清洁空调首先切断电源,打开空调外盖,取下被称为滤网的塑料或金属网。你可以把它拿走,用淋浴洗掉附着在上面的灰尘,然后擦干水。注意不要用刷子用力刷滤网,这样会破坏滤网,降低其隔离灰尘的能力。

滤网下面叫散热片,是空调需要清洗的重要部件,但经常被忽视。因为,虽然滤网可以阻挡一些灰尘,但是很多细小的灰尘颗粒会被捕捉并附着在下方的散热片上,使其成为细菌滋生的土壤。

散热器是金属的,很难拆卸。可以选择市面上专业的空调散热器清洁剂,喷在散热器上,等十分钟再打开空调。一般情况下,污物会随着排水管自动排出。建议每月清洗一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