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兰科,蝴蝶兰属)
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它是一种附生兰花,原产于亚热带雨林。蝴蝶兰浓密的白色空气根裸露在叶片周围,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还具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春节时,蝴蝶兰植株从叶腋取出长花梗,像蝴蝶一样绽放,受到爱花人士的青睐,被誉为“兰花皇后”。分布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省。
形态特征
茎很短,通常被叶鞘包围。叶稍肉质,通常3-4或更多。
顶部绿色,背部紫色,椭圆形、长方形或镰刀形长方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偏斜,鞘短而宽。
花序侧生于茎基部,可达50厘米长,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梗绿色,4-5毫米厚,被几个鳞片状鞘包围;花序轴紫绿色,或多或少折叠,通常有几朵花从基部到顶部依次开放;苞片卵形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和子房绿色,细长,长2.5-4.5厘米;花朵洁白美丽,花期长;中间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基部稍窄,有网状脉;侧生萼片斜卵形,长2.6-3.5厘米,宽1.4-2.2厘米,先端钝,基部变窄,贴附于柱脚,有网状脉;花瓣菱形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狭窄,爪短,有网状脉;唇3裂,基部具爪长约7-9毫米;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狭窄,有红色斑点或细条纹,两裂片之间及中间裂片基部的交界处有一黄色肉质突起;中部裂片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顶端呈锥形,有2个卷须,长8-18毫米,基部呈楔形;柱子粗壮,长约1厘米,柱脚宽;有两个花粉团,接近球形,每个分裂成两个大小不等的瓣。花期4-6月。
生长习性
蝴蝶兰诞生在热带雨林地区,天性喜暖怕冷。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易死亡。蝴蝶兰原产于热带马来西亚,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温高湿河流沿岸的林木是蝴蝶兰生长的地方。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在低湿度下可以保护自己免受胁迫,但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高温高湿往往会伴随疾病。相对湿度最适宜的范围是60% ~ 80%相对湿度。
地理分布
蝴蝶兰发现于1750年。至今已发现本土物种70余种,大部分原产于湿润的亚洲,自然分布于阿龙、缅甸、印度洋群岛、马来半岛、南洋群岛、菲律宾甚至台湾省等低纬度热带岛屿。台东吴森永周边的森林和绿岛出产的蝴蝶兰最为出名。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采集,资源明显减少。
分布于台湾省(班岛、蓝雨和台东)、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其中,台湾省产量最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