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草,别名:翠屏草,拉丁名:皮莱娜佩佩罗米欧德斯Diels。它是荨麻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镜草虽非镜,但其肉质叶厚近圆,叶柄盾状,极似上古仙镜,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镜草。镜草的叶子深绿色,有光泽,叶子中心上方的叶柄上有一个金色的小点,所以人们称之为“小金”。
从中心到外围有放射状的静脉,有人称之为“金线草”。翠绿色的叶子像圆形的屏风,云南人一般称之为“翠屏草”。镜草耐寒喜阴,应在阴凉处养护,一般用于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丛生,具根状茎。茎直立,厚,不分枝,高2-13厘米,厚5-10毫米,有密集的节,绿色,干燥时变成棕色,叶子聚集在茎的顶部,茎的上部有密集的鳞状托叶,大而半圆形的叶痕。叶片肉质,干燥时呈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长2.5-9厘米,宽2-8厘米,叶柄上盾形,顶端钝或圆,基部圆或瘦,边缘全或浅波状,顶部绿色,底部灰绿色,干燥时薄似蜂,长0.1-0.3毫米,顶部明显。叶柄长2-17厘米;托叶有鳞,浅绿,干燥时棕色,三角形和卵形。
它长约7毫米,第一端呈短尾状逐渐变细,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条状钟乳石。雌雄异株植物;花序生于顶叶腋,聚伞状,长10-28厘米。花序梗粗,长5-14厘米,花松散地排列在弯曲的枝条上。苞片小,披针形,长约0.5毫米。雄花有花序梗,紫红色,芽倒卵形,长约2.5毫米;花被片4,倒卵形,外面有短的角近先端;雄蕊4;退化的雌蕊小而长圆形。雌花近无柄;花被片3,大小不等,中间一片接近船形,果期不到果实的一半,侧面两个窄三角形比中间一片短近2倍。瘦果卵形,稍平,偏斜,长约0.8毫米,表面有紫红色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出生在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谷森林下的潮湿地方。中国是特产,分布区域很窄,仅限于滇西和川西南的横断山区。它经常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悬崖或洞穴的潮湿环境中。中国西南和华北的一些公园经常被用来观赏。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本种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植物,在我国栽培广泛,很难找到其野生种群。
地理分布
云南和四川西南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