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男婚女嫁,两情相悦,在孔夫子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邪的爱情,无邪的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我们赞颂的。这首《关雎》流传了2000多年,至今次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8个字仍被很多人挂在嘴边,可惜不少人却理解错了。
首先很多人理解错了,这个“逑”是什么意思?这个“逑”和追求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个通假字,通的是“仇”,仇在古代有匹配之意,所以这8个字该理解为窈窕淑女和君子正好匹配,至于君子追还是不追,老祖宗没说。
其次,就在于这“窈窕”二字的理解。不少人看到两个字,便自觉地把它与我们如今的“苗条”二字联系起来,认为这两个字可能就是“苗条”的通假字,是用来形容女性身材好,婀娜多姿的样子,并将它引申为长得漂亮。所以这古代“窈窕淑女”的形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眼中长相貌美的淑女。若是这么理解就太小看古代男人了,说实话咱们古代的才子们确实没有这么俗气,若真是如此没有内涵那这首《关雎》要成为《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不太可能的。
事实上,“窈窕”二字应该分开来解。“窈”字的本意是深邃,形容女子安静美好的样子,这在古代是说女子的心灵美。而“窕”是指幽美,在这里是指女子的仪表美。这两个字合起来其实是对女性的一个极高要求:心美和仪表皆美!了解了这些,大家能明白,窈窕和苗条其实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在以微胖为美的唐代,只要这位女子具备了心灵和仪表美,也一样可被称为窈窕淑女。
值得注意的是,各朝各代对仪表美和心灵美都是有不同定义的。唐代的《女论书》、西汉的《列女传》、东汉才女班昭写的《女诫》等,对女性的言行举止其实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是这些规定很多已经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班昭的《女诫》中就有一条现代女性接受不了的规定:“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意思就是:丈夫再娶是光明正大的事,但女子若是丧父后再嫁,则有失妇德。
时代在变迁,今天什么样的女性是“窈窕淑女”,其实已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理解。但相信不管再过多少年,“窈窕”都不会等于“苗条”;相信不管过了多少年,心灵之美都会是对女性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古代的男人没有那么俗气,今天的我们自然也不会,大家说是不是?欢迎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