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歇后语孔夫子搬家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个歇后语叫做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最近,孔子真的“搬家”了!

家当不仅仅有书,还有

青铜器商周十供

战国时期黄玉马

锡银满汉全席餐具

明代蟒袍

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

……

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

26日上午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开馆试运行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首批2000多件文物

搬出孔府文物档案馆

入住孔子博物馆

今后将有69万多件孔府文物

逐批“乔迁新居”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工作人员在孔府文物档案馆整理即将包装运输的明清服饰。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在孔府文物档案馆,工作人员清理即将包装运输的青铜器。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工作人员在孔府文物档案馆内调取即将包装运输的文物。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工作人员在孔府文物档案馆内登记即将包装运输的文物。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搬迁文物被护送出孔府文物档案馆。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受限于缺少展览展示条件,长期以来孔府内的文物很少有人能够见到。

其实,这里文物数量惊人:

35类全国可移动文物中,孔府文物涵盖34类,文物藏品多达69万多件、约34万套,可移动文物数量列全国前十、山东省第一。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孔子博物馆总建设面积

5.5万平方米

高达32米

与拥挤老旧的档案馆相比

孔子博物馆现代感、科技感十足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负责展陈设计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所长张烈说,孔子博物馆广泛应用声、光、电技术,将各类文物立体化、动态化地呈现给观众,格外重视使用互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展现孔子教化众生的一生。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御赐青铜器“商周十供”,26日被展陈在孔子博物馆“孔庙祭祀”单元中。作为孔府御赐文物的代表和国宝级文物,“商周十供”是我国稀有的完整成组传世的青铜器瑰宝。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11月26日,参观者在孔子博物馆内参观。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11月26日,参观者在观看孔子博物馆内的文物。

孔子博物馆青铜器组藏品保管员褚红轩介绍,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精良,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商周十供”分为2件盛酒器、1件饮酒器、3件烹煮器、4件盛食器,重量在2.1千克至5.6千克之间,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孔子博物馆内陈列的明朝时期香炉。

有个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谁说尽是书?

孔子博物馆内陈列的宋朝祭孔铜器。

引人瞩目的是,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持续至1948年的孔府档案是这个中国最大家族遗存的、系统地反映家族活动的历史记录,对研究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状况及经济关系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应当是历史上孔府文物首次集体‘搬家’,也是首次如此大规模地面向世人展览。” “透过这一件件穿越历史的文物,可以读懂孔府何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家’。”93岁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