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欲望的七情六欲是什么(世俗欲望包括性吗)?
众所周知,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感情和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俗欲望。
所谓世俗的欲望,按照《礼记》的说法,是指喜、怒、悲、惧、爱、恶、欲七种。六欲指的是六种:生、死、耳、眼、口、鼻。
当然,经典中也有不同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另一个内容,即:
人为什么会有世俗的欲望?
人之所以会有世俗的欲望,归根结底是生命的本能,不可或缺。没有人可以例外,即使是圣人也不行。
甚至可以说,世俗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人类这一物种的本能所决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即:
第一,世俗欲望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有欲望和灵性,而欲望和灵性的体现就是人情世故。
所谓的世界本质,其实人与人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背后是世俗的欲望。
如果没有世俗欲望的驱动,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世俗欲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即使是那些不再被欲望束缚的“开悟者”也不例外。
第二,世俗欲望本身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驱动力。
司马迁在《货殖传》中揭示了人性具有“逐利”的本质,即:
“深而鱼生,山深而兽往,人富而义附”
大意是,一个人富了之后,自然会有仁义,就像深水必有鱼,深山必有兽一样。
“逐利”的本质背后是世俗欲望的推动。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被任何欲望所驱使,当然就不会有各种情绪的表达,所谓的喜、怒、悲、惧、爱、恶等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世俗欲望的创造。
第三,世俗的欲望不是恶,心的不同才是恶的来源。
有人说,世俗的欲望是一种罪恶。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因为世俗的欲望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属性,更何况说到底,所谓的恶就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欲望。换句话说,人的离心是罪恶之源。
所以,人有世俗的欲望没有错,不能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善恶。
正如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所说,即:
“无善无恶是心灵的躯体,善恶是意志的行动,知善恶是良心,行善作恶是榜样”
人作为一个精神物种,天生就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当然,以上三项内容,其实都是世俗欲望的本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蓝天吧。
我让蓝天专注于国学和佛学,内容每天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欣赏和转发。
本文主要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坐一会儿》《红楼梦》《金瓶梅》《弃都》《独行》《人生哲学录》《柏拉图之言》《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