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社会学家对你耳语)
起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
这次病毒性肺炎,从爆发到传播,再到今天的全面传播,相信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发抗病毒疫苗。从社会学分析的角度,如何看待这次疫情?
可能大家都很好奇。对我们学习社会学的理论,掌握社会学的思维方法会有什么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学家。面对肆虐的疫情,我们其实每天都在不断地讨论着各种与疫情相关的话题,甚至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争论着某个话题,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用一种社会学家的方式思考。
事实上,社会一直在给我们出难题,却不愿意提供答案:
婚姻真的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吗?
为什么我们总是“剁手”?
人性可以教育吗?
在宝马里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
为什么我们会痴迷于滤镜?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Tik Tok?
选择广场舞还是麻将?
……
幸运的是,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解决方案,试图总结出各种逻辑和规律,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问题,学会把世界当成工具来思考和认知。
这群人是社会学家。
无论是个体生活中的烦恼,还是我们面对整个社会时看到的各种困惑和不解,你都可以跟随社会学家,在社会学中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得到自己的方法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颜飞曾经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过“东三省‘离婚率’居全国第一”的现象。从他的视角,我们可以理解,其实离婚现象不仅涉及个人感情,更是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的缩影,也是我们反思“理所当然”的生活现象的有趣切片。
现在,颜飞的社会学节目——“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正式上线。通过这个节目,你可能会发现社会学是如此有趣,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一些困扰你的社会问题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订阅课程
1.为什么要学社会学?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人类打交道,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我们的时代吗?我们的社会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和运转的?人与人之间是如何相处和互动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可能是私生活中不信任的一瞬间。
举个例子,当你走在街上,一个陌生人向你求助时,也许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提高警惕,甚至有些人干脆立即跑开,以免被骗。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更大的担忧。
比如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恶性事件,当我们吃不到放心的食物,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当我们面临就业压力和生育选择的时候。.......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社会变革”。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植根于传统社会的美德已经完全消失,而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契约精神却远未形成,从而造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道德困境。
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法治精神在实践中遇到的重重障碍,在社会层面上,体现为诚信缺失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
从三聚氰胺“毒奶粉”到长春假疫苗,从医患矛盾到家庭财产纠纷,从高铁霸权的契约精神到昆山龙哥引发的何为正当防卫的法律争论...
似乎每一件事,每一个热点新闻,都与我们生活中的秩序息息相关。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世界。
因为只有学习社会学,才能理清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以及隐藏在诸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机构、组织、社区、个人的不同行动逻辑;
我们学习社会学,才能发现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暴露出来的我们长期积累的制度缺陷;
只有学习社会学,才能更好地修复和弥合我们社会的裂痕,道德的滑坡,家庭的衰败,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丧失,才能迎来一个更加有序美好的社会图景。
2.社会学能解决我的问题吗?
社会学能解决社会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局外人还是社会学家自己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应。
有人认为社会学家只负责总结社会运行的规律,不应该提出什么美好社会的理想愿景。也有人认为社会学家至少可以对社会问题给出一些诊断;也有人认为社会学家应该参与实际的社会变革,成为100%的行动者。
事实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经济学等各种人文社会科学中。每个社会学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学派和立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学很有用。也许我们真的可以通过深入剖析社会如何运作来创造改善社会的方法。
然而,我们不应该被迫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社会学本质上是一门追求实用性或有用性的学科。
也许社会学真的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但它可以是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是帮助我们提高批判力和审美力的重要工具。
你也可以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很多人会质疑,如果社会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学社会学还有什么意义?
社会学的两个核心命题是人性和社会秩序。
秩序可以规范和约束人性,人性反过来又可以塑造和维护秩序。但同时,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本性就是突破秩序的约束和规范。秩序和人性紧密交织,相互交织,相互博弈,从而形成了我们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分析工具,而且可以引导我们找到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回到社会秩序的原点去窥探人性的黑暗与善良。
只有理清和了解各种问题背后的社会结构变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潮流中有效地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
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社会学素质。
社会学家是故事讲述者。他们不仅遵循一种理性的思维原则,而且切入场景,感同身受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的名言,“我力求客观,但我绝不会无动于衷”。
社会学最独特的一面是,它始终保持着批判的锋芒。这种批评不是愤世嫉俗和盲目的批评,而是有理有据的批评。
这种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敏锐地看透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以新的眼光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熟悉的世界。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学家。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不断地讨论各种社会话题,甚至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争论某个话题,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用一种社会学家的方式思考。
你是否愿意在观察身边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接受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的深度探索?
演讲者介绍
殷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城市文化与治理,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最佳研究生论文奖。
计划纲要
他们都在听。
特价:78元
原价98元
打卡送VIP月卡阅读。
(
所有章节打卡用户可获得价值45元的中阅季卡虚拟卡一张。打卡方法见教学大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