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工艺(十种淬火方法)热处理工艺中常见的淬火方法有十种,分别是单一介质(水、油、空气体)淬火;双重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Ms点以下马氏体分级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复合淬火法;预冷等温淬火法;延迟冷却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喷雾淬火法等。
首先,用单一介质(水、油、空气体)淬火
单一介质(水、油、空气体)淬火:将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放入淬火介质中淬火,使其完全冷却。这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淬火介质根据零件的传热系数、淬透性、尺寸和形状来选择。
第二,双重介质淬火
双介质淬火: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到Ms点附近,再在缓冷淬火介质中冷却到室温,从而达到不同的淬火冷却温度范围,并具有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这种方法广泛用于由高碳钢、合金钢和碳素工具钢制成的复杂零件或大型工件。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酸盐、水-空气体和油-空气体。一般水作为急冷的淬火介质,油或/[k0/]气体作为缓冷的淬火介质,很少使用空气体。
三。马氏体分级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将钢奥氏体化,然后浸入温度略高于或低于钢的马氏体上点的液体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的内外层达到中温后取出空冷却,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为马氏体。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的小型工件。这种方法也常用于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具和模具的淬火。
四。Ms点以下马氏体分级淬火方法
Ms点以下马氏体分级淬火法:当浴温低于工件所用钢的Ms但高于Mf时,工件在浴中冷却会更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与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通常用于淬透性低的大尺寸钢工件。
动词 (verb的缩写)贝氏体等温淬火方法
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放入钢的下贝氏体温度的浴中进行中温淬火,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中保持30 ~ 60分钟。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包括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的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材、高碳钢小型零件和球墨铸铁铸件。
不及物动词复合淬火法
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在Ms以下淬火,获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截面较大的工件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七、预冷等温淬火法
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加热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的浴中冷却,然后转移到温度较高的浴中,使奥氏体发生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差的钢件或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大尺寸工件。
八、延迟冷却淬火法
延迟冷却淬火法:零件在空气体、热水、盐浴中预冷至略高于Ar3或Ar1的温度,然后在单一介质中淬火。常用于形状复杂、厚度不一、变形量小的零件。
九。淬火自回火法
自淬回火法:将所有加工好的零件加热,但在淬火时,只将需要淬火的零件(往往是工作零件)浸入淬火液中冷却,待未浸入的零件火色消失后,立即取出,在空气体中冷却。淬火自回火法是利用芯部未完全冷却的热量传递到表面,从而对表面进行回火。常用于承受冲击的工具,如凿子、冲头、锤子等。
X.喷雾淬火法
喷淋淬火法:向工件喷水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取决于所需的淬火深度。喷雾淬火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因此可以保证硬化层比常规水中淬火的更深。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