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金岳霖与林徽因有肌肤之亲吗(林徽因金岳霖)

林金(金和林有肌肤之亲吗)原创清新君悦2019-05-08 19:04:39

文清清心君悦

关于爱情悲剧,大部分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未经允许的恋爱,另一种是讨厌相见恨晚。

但爱绝不能大多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爱落花”。

然而,相见恨晚是“风陵渡初遇其口,杨过误其一生一次”的无奈。

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不同的。一种是一方深情,一方无意,另一种是双方都有兴趣,但不结婚又讨厌见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后者的感受归为第三者的介入。大哲学家金是如何处理“相见恨晚”之情的?

1925年,戴着鸭舌帽,穿着洋装的金回国时,受之邀,代替他在清华讲授逻辑学,并创办了清华哲学系。

当时和金在一起的还有美国“雪藏”的女友邰丽莲,两人回国后一直在校外同居。有一次,赵元任问金林越,他是否一直和戴丽莲住在一起。当时,金并没有在意。他知道邰丽莲不会嫁给他,最终会离开,并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无非是罗素倡导的“试婚”。

当时,金对爱情冷嘲热讽。如果我们现在说他是“渣男”,那似乎太过分了。毕竟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只是耍流氓。

后来,如果太连真的走了,对金也没有多大伤害。毕竟早在预料之中,金就回到了清华校园做了“风度翩翩又独当一面”的金老师。

也许如果我没有遇到林,金的生活可能会很幸福,也许就像的《我只在乎你》中的歌词: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也许遇见某一人,过着平凡的日子,不知道会不会,也有爱情甜如蜜。”

我觉得即使没有甜蜜,也应该比以后的生活幸福很多。

其实,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金应该还是会选择见面的。即使不能在一起,互相了解一下也是好的。

金和林需要感谢徐志摩的介绍。1931年,金正是在徐志摩的带领下,走进宗埠胡同24号梁思成和林的家中,结识了曾经纠缠在他生命中的两个最重要的人。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徐志摩也深爱着林。徐志摩和林在英国伦敦相识。那时,林银辉18岁,正和父亲一起去欧洲旅行。当时,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育有一个两岁的孩子。

徐志摩

徐志摩对待爱情的态度和他的诗如出一辙:“我会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唯一的灵魂伴侣,我很幸运能得到它;”不,我的生活。“徐和张的结合是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对于接受过西方教育、追求浪漫主义的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是发自内心的冲突。他碰巧遇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林。为了更好地追求林银辉,他果断地与张幼仪离婚(当时张幼仪刚刚生下她的第二个孩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对林银辉的痴迷,但不可否认的是,徐志摩在那一刻就迷恋上了张幼仪。

然而,徐志摩的拼死拼活最终也没有赢得美人归。林和父亲因公提前回国,没有和徐志摩告别就走了。回国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嫁给了完全没有猜到的梁思成。

这成了徐志摩心中的一个伤口。在《偶然》这首诗中: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平北海公园举行婚礼,但这场婚礼却遭到了老师梁启超的公开训斥。部分原因是陆小曼是徐志摩好友王赓的妻子。因为忙于事业,无暇顾及陆小曼,徐和陆走到了一起。

正因如此,徐志摩在民国的名声除了才学之外,并不是很好。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得到了王赓的理解并结婚了,但他们在婚姻的后期并不幸福。

婚后,徐志摩从未忘记过林对的真心。直到1931年11月19日,他乘坐国航空公司的“济南”邮政飞机,参加了林当晚在北京协和会堂为外国使节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讲座。飞机在途中坠毁,遇难。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段和我经历过同样经历的婚姻,瞿秋白和杨之华。瞿秋白在妻子因病去世后,遇到了已婚的,两人在相处中相爱,最终得到了丈夫沈的谅解,结为夫妻。尽管他们的婚姻最终非常幸福,但仍有批评,这是无法抹去的。

瞿秋白与杨之华

面对同样的境遇,金林越和徐曲的选择却大相径庭,这或许也是金林越对待爱情的态度更值得欣赏和敬佩的原因。

金第一次见到林是在梁思成和林一家的文化沙龙《客厅夫人》(客厅夫人的由来出自冰心在《大公报》上发表的讽刺文章《我们的妻子客厅》)。大多数人认为这篇文章影射的是林,而晚年的冰心解释说,当时这篇文章的原型是指陆小曼)

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先生(沈从文)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连连点头称赞。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第一次见面,金在“王夫人的客厅”呆了四个小时,还是舍不得离开。不一会儿,金和萧干一样,被林的才华深深折服。

离开那里后,金的脑海里回荡着林三个字。此时,梁思成和林他们家又多了一个常客。在交往中,金和林逐渐走得很近,和梁思成成了“好兄弟”。

后来金发现自己越来越迷恋林,心也失控了,而梁思成却还频频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好像从未注意过一样。

司城、左、金

然而,熟悉“朋友和妻子不能被欺负”的金心里开始有了冲突。一方面,他想预约解除相思之苦;另一方面,因为梁思成的关系,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破坏他们的夫妻关系。在这种纠结的状态下,金彻底迷失了方向,不愿学习,无法克制自己的思想。

同时,林在与金交往的过程中,也被金的才华和风情所吸引。林不自觉地爱上了金。此时此刻,林也是矛盾重重。一方面,她知道自己的婚姻责任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那一刻,林也陷入了这段感情中。1932年,梁思成从宝坻考察回来,林银辉坦诚地告诉丈夫她心中的纠结和烦恼:“我爱你,但我也爱上了金。”

我无法想象那一刻梁思成心中的痛苦。我熬了一夜。第二天,梁思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如果你选择金,我会祝你幸福。”这就是梁思成的爱情。没有约束或限制。我爱你。我给了你一段婚姻,但你自由了。

林与梁思成

也许当时梁思成的内心并没有这句话那么洒脱,但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爱情不能强求,强求的爱情不会幸福。不如放你自由。如果你心不在焉,我会放你走。另外,林为人老实,没有对梁思成隐瞒什么。

后来,林把梁思成的话转述给金。听完,金停顿了很久,对林说:“看来思诚真的很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林对说:“你打算怎么办?”

金苦笑着说,“我还能怎么办?我别无选择,只能不结婚。”

林被金的话震惊了。听了这么多情话的林,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悲惨的表情。

林苦笑着问金,你想成仙吗?

金苦笑着也转身离开。

矛盾中夹杂着不情愿,而不情愿则透露着果断。

金伤害不了真正爱林的男人,林也伤害不了现有的家庭。从此,两人将这种“戛然而止不始”的感觉深深埋藏。梁、林和金的关系更为密切。1932年,金搬到梁思成和林的后院居住。

在《金回忆录》第三十六章中,他写道:

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30年代,一些朋友每个星期六有集会,这些集会都是在我的小院里进行的。

在看似和谐的相处过程中,有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所有的痛苦。这是金。

看到心爱的人在面前,却无法靠近,他怎么能不感到痛苦呢?但他喜欢这种感觉。毕竟,如果彻底离开林,他可不忍心错过。

金明白,这是他的感情命运,而有些感情只能看一辈子,却无法靠近它。正如作者王昭所描述的:

她从不曾在他的酒里褪下衣衫,他却在她的梦里,蹉跎了流年。

他看护着林,又疼又笑。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坚持不再悲伤,他见证了自己对林的好感,这份好感逐渐从喜欢变成了好感。

莎士比亚说:“爱情是一种疯狂。”但是在金看似理性的守护下,隐藏自己的执念难道不是疯狂吗?"

金后来在《金回忆录》中提到他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

爱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这二者经常是统一的。不统一的时候也不少,有人说可能还非常之多。

爱情讲的是父母、夫妻、姐妹、兄弟之间的自然感情,但我喜欢讲的是朋友之间的欢乐,也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情。或许在他看来,他们三人是朋友的友谊,但是金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才成就了这份伟大而纯粹的友谊呢?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梁思成和林的努力。萧干分析总结了三人关系能够和谐的原因:

林徽因坦荡,金岳霖克制,梁思成宽容。

我同意这个观点。也许,如果一方做了一点不合适的事情,这种和谐的氛围就会消失。

如果金的人生感情是不幸的,我想大多数人都同意。

但他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

他在教书的时候,鼓励一个失恋的学生:

“恋爱只是一个过程,你只要欣赏、享受这个过程就够了,至于恋爱的结局,结婚还是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恋爱是否幸福,应该从整个过程来看,而不应该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也许这就是他的《论道》本体论在爱情中的体现。了解自己,体谅亲人,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沦陷,梁思成、林、金相继来到昆明,金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综合性大学)迁往昆明。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方开放大学在长沙创办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接连遭到日军飞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迁往昆明。1938年4月,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梁思成和林在昆明北郊龙泉镇棕榈皮营为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房子(1940年5月入住),这是两位建筑师一生中设计建造的唯一一座房子。不久,林在给威尔玛的信中提到:

“这个春天,老金在我们房子的一边添盖了一间耳房…”

就这样,三人的关系没有受到战争的阻碍,但他们仍然生活在一起,保持着特殊的兄妹关系。

林忘不了的那些日子。她曾经写过当时的情景:

“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好一件事,他最不擅长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物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似的,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不管不顾地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但他永远不会。老金(金岳霖)是那样一种过客,他或是来送客,或是来接人,对交通略有干扰,却总能使车站显得更有趣,使站长更高兴些…”

另一方面,金对那段时间的经历有不同的理解:

“旅客除了眼看一列列火车通过外,竟茫然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我曾不知多少次经过纽约中央火车站,却从未见过那站长。而在这里却实实在在即见到了车站,又见到了站长,要不然我可能会把他们两个搞混…”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友爱,亲密。经过战争和时间的洗礼,感情变得越来越珍贵。

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和回到北平,在清华大学任教,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无数人猜测和指责他们的关系,但这三个人并不在乎。

因为他们彼此了解。

金渴望婚姻吗?

其实内心是渴望的。

金有一次问学生什么是婚姻,学生回答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世事难料,永远是琥珀。”金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对,你应该说山河无道,柳暗花明又一村。”

金渴望婚姻,但他渴望的是与林的婚姻。由于我们相识较晚,为了一直留在林身边,也许他只能选择终身不嫁。

1955年4月1日,林因肺病在同仁医院去世。那一年她51岁。

那一天,金失去了一生的挚爱和幸福的寄托。"诗意的千寻瀑布是世界上四月的一天."这是金的挽联。

四月是最美的季节,而林身边的每天都是最美的四月。

1956年6月10日,金把他的朋友聚集在北京饭店。喝了三轮酒后,金颤抖着站起来,举起酒杯。“今天是林的生日。让我们都喝下这杯吧。”

1972年,梁思成也去世了。金与的儿子梁从杰、儿媳方静和孙女生活在一起。在他们心中,金从来都不是外人,而是真正的家人。

84岁那年,金听人说:“黄塘里有白鸭子在游,高粱茎太绿了……”也可以瞬间指出这是林1936年写的一首田园诗。

1984年10月19日,金逝世。这段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金曾问林:“我们下辈子能做到吗?”

林对金说:“我们下辈子第一次见面。我是金,你是林。”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晚年,作家陈仲瑛编辑林诗集时,金问他能不能写一篇附在上面。想了很久,他说:“我应该把一切都告诉她,但我不能。”我没有机会亲自和她说话,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不想有这样的话。"

这是金对林的爱。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监护也是爱的表达。正如纪梵希所说:“赫本和我高于爱情。”

我爱你。请便。对纪梵希和赫本爱情的解读,并不是金对林的爱情态度。

霍芬

林在《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写道: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其实,爱情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四月天吗?

辛俊岳,头条原作者,知名情感博主。

用语言温暖你,我。是的,请注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