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九一八事件)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89年前的9188周年纪念日,日本关东军指挥演出,以“中国军队炸毁铁路”为借口,突袭沈阳。三个月之内,日本军队入侵了整个中国东北,第二年,日本军队支持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九·一八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14年里,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消灭了所有海军,摧毁了2468架飞机,损失了6000多亿美元的财产,最终彻底打败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凶恶的外敌日本。

回到九月十八日的起点,可能无数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张学良没有“反抗”,这一切会不会发生?那些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无数家庭的分离,无数士兵的悲惨牺牲……能避免吗?


▲抗日战争可能是中国人打过的最艰苦的战争。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可以思考另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张学良为什么要“反抗”?

唯物辩证法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理,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中国、崛起却陷入疯狂扩张的日本和崛起却看似弱小的苏联之间的必然结果。

日本不是在9月18日侵略了中国吗?而苏联呢?

中国、日本、俄罗斯角力的东北亚,就像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也是亚洲的火药桶。如果力量失衡,火药桶必然会爆炸。事情要从两年前九一八事变后说起。

在中国,1929年,张学良刚刚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完成了正式统一。

在苏联,斯大林刚刚夺取了最高权力,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但他还没有走出低谷。

在日本,由于大萧条的全球影响,日本经济经历了严重的衰退。

三方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平衡是平衡的,但三方都不满意。


▲中东铁路在远东,与中东无关。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缺乏法律的认可,由于苏联的反共立场而敌视苏联。日本经济低迷,急需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苏联试图在远东维持传统势力范围,但无能、守势、不甘心。

因此,三方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行事。行动重点是“中东铁路”或“中东公路”。

这个名字刚开始听起来有点奇怪——中东路?和中东有关系吗?它没有。

所谓的中东路,其实就是“东线铁路”的简称。这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牡丹江市),南至大连、旅顺。它呈T型,全长约2400公里。

为什么要建这样的铁路?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染指东北,引起了俄国的警惕和防范。为了加强对远东的控制,需要修建一条从赤塔经满洲至海参崴、旅顺的铁路,并不断游说和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认为引进俄军可以对抗日本,同意这一计划。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修建铁路的中国工人。

1997年铁路建成,1903年全线通车。当时的名称是“清代东省铁路”。有了这条铁路,中国东北成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后,两个侵略者瓜分了铁路,长春南部归属日本,成为“满洲铁路”。日本用来经营满铁的“企业”是“满铁股份有限公司”,即“满铁”。

俄罗斯仍然控制着北段(1920年后改名为中东路),这不仅是铁路,也是两岸数十公里宽的土地。俄罗斯享有行政、司法和驻军的权利,不是一种让步,而是一种让步,就像一个国家内部的一个国家一样。日本以保护铁路为名,组织关东军,在铁路沿线开矿设厂,大肆掠夺资源。

很显然,这条铁路是中国主权丧失的象征——铁路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自己管理,人们还要派官员去统治,派军队去车站...因此,收回铁路权成为中国维护主权的象征。然而,无论是晚清还是北洋政府都极其软弱无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日本和俄国还在东北蹲守。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站牌上的中俄文字直观地反映了铁路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被杀。为了打破世界孤立的局面,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始对中国示好,1896年后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并与北洋政府签订了《中苏解决未决案件纲要协定》。中国收回了北方铁路沿线的行政权和司法权,驻军也没了。但百世网络的经济经营权仍然是“中苏合资经营”,可以理解为“合资经营”。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至少大部分权益都拿回来了,合资也不算太多。这样不好吗?

但别忘了,1929年,中国发生了变化,北洋被南京政府消灭。南京政府要显示合法性,在内政外交上必须比北洋政府更激进,张学良需要配合蒋介石的行动,以示忠心。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蒋公与少帅开局势均力敌,后来...

先不说其他方面,就说说外交,如果要选择突破站出来,你会选择哪里?蒋介石和张学良都看中了中东路。确切地说,是苏联仍有一定控制权的北部地区。

为什么选择这样?

第一,脱离反共立场。因为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共产党起义,同时蒋介石认为苏联依靠中东路的管理机构宣传“共产主义”和“红色化”,他对苏联非常反感。

第二,苏联的外交刺激。1927年下半年,苏联与日本进行秘密外交。10月中旬,苏联中东铁路副主任前往大连与满洲铁路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中东路协定》,企图将中东路转让给日本,包括满洲铁路对中东路的运营,苏联可以派出不到5600人的军队保护,日本和苏联共同反对中国收回中东路。

最终,这个消息没有被隐瞒,这让中国政府感到惊讶。在质问日本时,日本方面吹嘘——苏联转让了他们的权利,而中国的权利没有改变。如果是我们两个干的,对你没有影响...

第三,从力度来看,简直就是柿子捡软捏。为什么苏联是软柿子?在日本控制的南部地区,有关东军,而在苏联,只有经理和科长等一些经理。很明显哪一个更容易做。

至于苏联的实力及其可能的反应,张景惠、吕荣桓等“俄国通”都劝张学良,苏联外强中干,国内矛盾多,不会出兵,战争结束后必然分崩离析。

还有更多的高官,听了白俄罗斯顾问的话,也给张学良出主意,说苏联连年收成不好,闹饥荒,人心不稳,边防军是弱鸡,在国际上孤立无援...是彻底收复中东路的好时机。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张为东北军二把手。他出生在格林伍德,但他是个聪明人。

对手也不是没有。比如张认为强行接管中东路可能引发战争。就算全国都用来对付苏联,也未必能打赢,更何况是东北军。如果遇到麻烦,日本会抓住机会制造麻烦。

被张学良紧急从国外召回的顾维钧建议,苏联已经“巩固”了,其现有的实力将使中国东北的任何局势变得优雅,如果受到刺激,它肯定会在中国东北做出明确而有力的回应。

然而,张学良已经热血沸腾,渴望有所作为。他觉得自己打不过日本,可能抵挡不住苏联。他先走中东路,壮大实力,再对付占领南满的日本。

张学良的自信也来自于蒋介石的支持和鼓励。蒋介石曾在7月5日呼吁“坚决收回中东路主权,不得已时可断交”,并要求“东北边境戒严”。后来他承诺“东北是全国的东北”,要求张“先走中东路,再谈一切问题”。一旦开战,“中央政府可以派出10万军队,拨出数百万军费”。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张学良的自信来自装备百世网的东北军。

于是,张学良决定动手,两天之内取缔了中东路所有苏维埃群众组织,逮捕了200多名苏联高级雇员,驱逐了60多人。

一开始苏联说可以开除其人员,但是不能开除吗?但经过讨论,张学良团队认为“发扬国威”或“驱逐”都是不够的。

蒙羞的苏联立即发出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谈判解决,取消所有措施,释放被捕人员,并在三天内给予答复。如果不这样做,苏联方面“自有办法”。中国外交部只是敷衍了事,没有给出实质性答复。

7月18日,苏联宣布建交。蒋介石还在高兴——现在苏联支持不了国内共产党了?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东北军装备了少量半自动步枪。

中国军阀中也有很多非常先进的轻型坦克和武器。

同时,他不断向张学良叫好,“苏俄绝不敢对中国开战...国家军队可以随时去援助”。但是,张学良觉得不好。他发现苏联真的在调动兵力,日本关东军在集中兵力打长春,似乎在阻挠东北军的北进。

为了避免日苏之间的攻击,张学良说要和谈,苏联接受了。从7月22日开始,经过4天的谈判,达成协议,释放被捕人员,从苏联派出其他人员,并保持事件发生前的状态。双方互相让步,都很开心。

但蒋介石不干了——我正要借此事让革命外交站起来,而你,一个地方政府,却屈服了自己?不可能!

蒋介石收到协议的第二天就回信了。为了维护“国威”,他不得不让苏联“认定中央委员会是其谈判对手”。张学良只能以“私人名义”与苏方谈判,张学良不得不相应回复苏方。

现在苏联真的生气了,认为中国“突然变卦,言不由衷”,停止了谈判。8月6日,苏联组建远东特种兵,9个师共8万人,加上阿穆尔河(黑龙江)舰队,磨刀霍霍。张学良不能谈判,南京政府只让驻德公使通过德国外交部间接与苏联谈判,显然更没有用。

中苏对抗不可避免。面对苏军,张学良不得不打起精神,组建“俄军”准备抵抗。为了表明“你不能麻烦自己”,你下令避免战争,只有在必要时才自卫。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被苏军缴获的东北军旗帜。

8月12日,苏军进攻鲁北县和隋斌县。14日占领欧普县,16日炮轰东宁,进攻满洲里、扎兰诺耳——战争开始了。战斗从8月中旬持续到11月底,具体过程没有讨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彻底失败。

张学良晚年回忆说:“那是一场可怕的战斗。一个旅被完全摧毁。那是一个姓韩的旅长。整个旅被彻底摧毁了。团长自杀,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10多万东北军陆续上了战场,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连一仗都没打赢。

这支硬件条件最好、补给最充足、陆海最完备的地方军队空伤亡2000余人,被俘7000余人,水力几乎完全被摧毁,扎兰诺尔、贝斯威满洲里、海拉尔等城市沦陷,而苏军仅阵亡143人,受伤665人——这是中苏历史上最大的冲突。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最终,战争以张学良与苏联谈判失败而告终。12月3日,双方签署了《双城子·曹越》,互相释放了被俘和被捕人员。本质上恢复了中东路之前的状态,一切回到了原点。而且,他们还登上了黑瞎子岛。直到2001年,中国终于归还了半个岛屿。

那段时间日本一直在吃瓜看戏,但不仅仅是吃瓜看戏。

日本一直想把整个东北收入囊中,但由于苏联势力的存在,日本有些顾忌。现在中国和苏联在打仗,日本觉得机会来了。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这家伙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总设计师。

就在6月中东路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已经进行了总动员演习,关东军参谋石原慎太郎制定了“关东军占领满洲蒙古计划”,并加紧实施。“发自内心的挑衅,我希望会发生很多。”。

中苏战争前夕,关东军向两翼增兵。在中苏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日军在长春和沈阳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演习,没有通知中国政府,实行长期围困和围困,还紧急修筑了数十座堡垒和防御工事,大大小小的挑衅冲突数不胜数。

同时,日军根据观察到的战况做出了判断。

一是“苏军未来可畏”,作战能力不容小觑。似乎没有向北推进的必要,避苏联先打中国的思想成为主流。

第二,他对东北军极其蔑视。日本人林三郎在描述中东路事件时写道:“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他们只依靠大量的人,但他们一遭到苏联人的攻击就逃跑了。”正如苏联在冬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激发了希特勒的野心一样,东北军的大败也给了那些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一记强心针,让他们在两年后展开冒险时丝毫不感到恐惧。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然而,受中东路事件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张学良。

首先,加深了他对南京政府的不信任。张学良与苏联开战后失败的原因是头脑发热,判断失误,南京政府不断鼓励他的原因。这让张学良严重偏离了他对实力的估计,觉得东北军虽然打不过,但还是有国力顶得住的,这是可以做到的。

结果,蒋介石自始至终只靠嘴炮支撑。除了200万的补助,没有一兵一卒,支援被枪毙。当张学良与苏联达成协议时,他砍了一根杠,毁了本可以避免战争的谈判。甚至在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还要求张学良将炮兵部队调往南方支援江丰的战争。

张学良对此非常生气:“南京只叫我们打,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能战斗,你必须讲和。但是,南京不要求我们照顾东西,简直就是我们的全部!”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统一只是名义上的,是当时中国的内伤。

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际上,他有他的小计划。

外交官说:“张介入俄罗斯是南京对付不服从命令的所谓四大军事集团的不同战略的一部分...中央政府打算将这位年轻的元帅诱入陷阱...并试图把他困在俄国,这样他就必须依靠南京,这样中央政府才能控制他。”

日本学者写的《满洲事变》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国民政府首先企图统一东三省的外交权利,同时又领导张学良政权进攻苏联……甚至假设如果中苏发生冲突,实际上是东三省的军队在对抗苏联,这自然会使张学良更加依赖南京政府。”

一句话,打了张。

张学良不是傻子。他终于明白,为了减少东北军的损失,他无论如何都要和苏联谈判结束冲突。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二是加深张学良对日本的恐惧。中东路事件的失败让他严重怀疑自己指挥下的这支东北军的战斗力——即使看不起苏联军队,他还能打败日本军队吗?他甚至认为,一旦日本动用军事力量,“不仅东三省实力不足,而且国家合作也不确定”。

此后,张学良对外态度变得消极,小心翼翼地避免以妥协退让刺激日本。因为他知道,如果日本再来一次,肯定又是一次中东路事件,他的死是他自己的,中央政府只会坐以待毙...后来他在九·一八“不抵抗”,执行命令有困难,也有机会在抗日战争中保存东北军队的力量,减少东北军队的损失。

但日本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此时,全日本的共识是解决经济危机。虽然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比如罗斯福那样的新政,日本已经习惯了发动战争赌民族运动,掠夺土地资源发展,但这一次它还是止步不前了?

当然,日本也有少数清醒的政治家。然而,在战争的狂热中,它们像水滴一样消失了,毫无用处。

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谁也没想到,重大的历史转折竟然被这位年轻的元帅抓住了。

客观来说,张学良是被算计的,他背黑锅,有点冤枉。

然而,东北是他的家乡,日本是杀害他父亲的敌人,千千的几千老乡和千里白山黑水是国家的基础。他应该在更大的意义上忠于国家,而不是阴谋算计自己的政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绝对应该反抗,即使他不得不遭受损失。不反抗是他的耻辱。

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算计了张学良,黑锅必须背。

敌人目前,人家已经冲锋在前,为你取栗,怎么着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吧?然而他真的做到了,只是为了借敌人之手“斩诸侯”,背后捅刀子。怎么能不心寒呢?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没有反抗只是命令。其实东北有很多阻力。

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守住沈阳。面对几十年国力不济的劲敌,守不住某个城市或大片地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反抗,更可耻的是不反抗的理由——其实是因为害怕被自己人算计,才选择放弃故土,大闹河山。

9月18日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所以,我们要记住很多,记住侵略者的凶残残忍,记住分裂不团结的恶果——只有统一的中国才是强大的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