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园区是改革开放初期以推广经济特区政策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园区的概念和范围不断的扩张延展,从产业开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产业集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再到转向特殊目的的保税区等,以及最近几年日益发展起来的产城融合,资产化服务园区可以按照产业、设立目的、运营方式等进行不同的分类,如:科技园区、文旅园区、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等。

根据2018年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中国的园区2数量为2,5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园区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政策的演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新型的园区概念粉墨登场,国内的园区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
在产业数字化的带动下,园区为了充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逐渐由一般的园区信息化向更高阶的智慧园区建设加速转型。在新基建的带动下,园区将进一步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的应用所颠覆。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据+算力+算法”,工业时代的劳动者转型为知识创造者,能量转换工具升级为智能工具,数据成为除能源、资源资本等外的新生产要素。
国际上先进的产业园区已经充分认识到园区的智慧化不是园区发展的目标,而是园区发展的手段。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荷兰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在设计之初,便将“开放式创新、产业分布、商业组织以及人居要素”考虑在内,依托于大量数据的评估模型,最终完成了整个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如今,这个园区平均每天创造4项专利,单位专利数量远超硅谷。

根据2018年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中国的园区2数量为2,5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园区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政策的演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新型的园区概念粉墨登场,国内的园区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
在产业数字化的带动下,园区为了充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逐渐由一般的园区信息化向更高阶的智慧园区建设加速转型。在新基建的带动下,园区将进一步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的应用所颠覆。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据+算力+算法”,工业时代的劳动者转型为知识创造者,能量转换工具升级为智能工具,数据成为除能源、资源资本等外的新生产要素。
国际上先进的产业园区已经充分认识到园区的智慧化不是园区发展的目标,而是园区发展的手段。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荷兰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在设计之初,便将“开放式创新、产业分布、商业组织以及人居要素”考虑在内,依托于大量数据的评估模型,最终完成了整个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如今,这个园区平均每天创造4项专利,单位专利数量远超硅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