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策略地备战GMAT考试意味着什么?
在你就读商学院期间所参加的第.一堂策略课上,可能会用一整堂课专门介绍“策略”这个词的定义。我最喜欢的相关定义之一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备战GMAT考试意味着什么?
它基本上是指,为了有策略地备战GMAT考试,你需要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定制你的学习计划,并尽量有效地利用你的实际时间学习。
如果你遵循以下六条建议,你很可能是在有策略地备考GMAT考试。
1、根据你的目标商学院项目,确定你的目标分数
不要一味闷头学习,认为你学得越多,成绩越好。虽然这是事实,但会导致你陷入收益递减的情况。如果你的初次模考练习成绩是475分,你可每周学习五个小时,两个月后便可达到660分。再按照每周五个小时的标准继续备考两个月,你可能只能达到690分。在许多招生委员会看来,660分和690分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备考GMAT只是你申请的一部分,与其把你的分数从660分提高至690分,不如用额外的那两个月时间准备你的论文和申请。
关键是要设定一个GMAT考试目标分数,这个分数相当于你申请的分数排名前三至前五的MBA或商学研究生课程的中档分数(25%-75%)。一旦你能够达到这个分数范围,便可参加GMAT考试。设定目标分数可为你的GMAT学习计划提供一个目标。
2. 通过参加诊断模考练习,了解你的起点与目标的差距
在你的GMAT备考过程中,你需要在初始阶段参加一次模考练习,原因有二:
首先,你需要从宏观意义上了解你与你的“目标”分数的差距。如果你需要突破700分难关,你的起点已达600分,则你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长和强度方面可能会与你的起点是400分时的相关方面大不相同。
第二,在初始阶段参加模考练习通常可揭示你现有的优势和劣势。你会知道你擅长综合推理、文本逻辑推理或是定量推理。你还可通过更加详细地分析遗漏的试题,了解哪些题型和概念需要分配更多时间。
创建mba.com账户并访问2套免费的完整模考练习,该模考练习的形式与实战考试的形式相同,考题难度逐步提升,帮助你调整考试节奏。
3. 思考你的学习风格、自我激励程度和个人偏好,以便选择GMAT备考方法
备战GMAT考试的方法繁多。你可购买一本像《GMAT官方指南》那样的简单备考书并进行自学。你可参加线上或线下辅导班。你可使用像Magoosh那样的自定进度的“应用程序”,也可跟随私人教师学习。
如果你属于自我激励者,善于坚持时间计划,而且不需要分数超过720分,则结合自定进度的应用程序进行自学是合理的选择。如果你不属于自我激励者,则辅导班或私人教师可帮助你按照进度备考。
4. 定制你的学习计划
无论你是正在用书籍自学、参加辅导班,还是使用自定进度的课程,都有适合你的特定课程表。你应该始终根据上述诊断结果,调整相应的课程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你的情况可能与一般考生的情况非常类似(统计数据显示,大约半数几率会如此)。因此,你也许不必过于脱离为你提供的课程表。但是,有策略地备考意味着需要确保将更多时间分配给你的薄弱环节。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参加第一次模考练习以后的文本逻辑推理成绩在99%左右,但是你的定量推理成绩基本属于中档分数范围,则你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培养你的定量推理技能。
5. 定期参加计时模考练习
请务必定期参加模考练习,原因有三:
1. 衡量和跟踪你的进度
2. 在规定时间内更加自如地发挥水平
3. 复查遗漏的问题,确保你了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每一点都极其重要。如果你由于想要先充分学习所有资料而等了几个星期才参加一次模考练习,你真的会将自己置于心理上的不利地位,出乎意料之外地获得低分会让人精神崩溃。此外,你越频繁地参加模考练习,你便能越自如地应对压力,你能解答的习题也就越多。你应该每隔三周左右参加一次历时4小时的模考练习。
使用高阶版备考工具,取得精英级成绩。采用《GMAT官方高阶真题集:电子书+网上题库》,使用其中的GMAT往期考试精选难题进行练习。
6. 确保你遵守刻意练习原则
通常认为,刻意练习是最.佳练习形式。无论你是练习《GMAT定量推理部分》,还是练习曲棍球击球,都是如此。你在GMAT备考时运用的一些关键刻意练习原则如下:
每次用30分钟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关闭背景电视、拒收短信等。
不要害怕,慢慢、有条不紊地作答,在进入下一个考试步骤之前,将每个问题拆解,理解透了之后再进行作答。
解答能够推动你提升水平的练习题。你应该总是会答错部分问题,觉得自己同时也在提升能力。但是同时,在继续作答之前,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基础的概念。
立即获得反馈。如果你没有跟随私人教师学习,则立即复查遗漏的问题,找到哪里出了问题。不要此刻进行全套练习然后再等2天后进行复查。请立即复查成绩和检查遗漏的问题。
集中注意力了解哪里出了问题和你犯错的原因。如果你真的不了解你作答的内容或正确的答案为什么正确,将它们记下来并咨询专业人士。请不要设想自己一定会自动明白这些问题。
在你就读商学院期间所参加的第.一堂策略课上,可能会用一整堂课专门介绍“策略”这个词的定义。我最喜欢的相关定义之一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备战GMAT考试意味着什么?
它基本上是指,为了有策略地备战GMAT考试,你需要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定制你的学习计划,并尽量有效地利用你的实际时间学习。
如果你遵循以下六条建议,你很可能是在有策略地备考GMAT考试。
1、根据你的目标商学院项目,确定你的目标分数
不要一味闷头学习,认为你学得越多,成绩越好。虽然这是事实,但会导致你陷入收益递减的情况。如果你的初次模考练习成绩是475分,你可每周学习五个小时,两个月后便可达到660分。再按照每周五个小时的标准继续备考两个月,你可能只能达到690分。在许多招生委员会看来,660分和690分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备考GMAT只是你申请的一部分,与其把你的分数从660分提高至690分,不如用额外的那两个月时间准备你的论文和申请。
关键是要设定一个GMAT考试目标分数,这个分数相当于你申请的分数排名前三至前五的MBA或商学研究生课程的中档分数(25%-75%)。一旦你能够达到这个分数范围,便可参加GMAT考试。设定目标分数可为你的GMAT学习计划提供一个目标。
2. 通过参加诊断模考练习,了解你的起点与目标的差距
在你的GMAT备考过程中,你需要在初始阶段参加一次模考练习,原因有二:
首先,你需要从宏观意义上了解你与你的“目标”分数的差距。如果你需要突破700分难关,你的起点已达600分,则你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长和强度方面可能会与你的起点是400分时的相关方面大不相同。
第二,在初始阶段参加模考练习通常可揭示你现有的优势和劣势。你会知道你擅长综合推理、文本逻辑推理或是定量推理。你还可通过更加详细地分析遗漏的试题,了解哪些题型和概念需要分配更多时间。
创建mba.com账户并访问2套免费的完整模考练习,该模考练习的形式与实战考试的形式相同,考题难度逐步提升,帮助你调整考试节奏。
3. 思考你的学习风格、自我激励程度和个人偏好,以便选择GMAT备考方法
备战GMAT考试的方法繁多。你可购买一本像《GMAT官方指南》那样的简单备考书并进行自学。你可参加线上或线下辅导班。你可使用像Magoosh那样的自定进度的“应用程序”,也可跟随私人教师学习。
如果你属于自我激励者,善于坚持时间计划,而且不需要分数超过720分,则结合自定进度的应用程序进行自学是合理的选择。如果你不属于自我激励者,则辅导班或私人教师可帮助你按照进度备考。
4. 定制你的学习计划
无论你是正在用书籍自学、参加辅导班,还是使用自定进度的课程,都有适合你的特定课程表。你应该始终根据上述诊断结果,调整相应的课程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你的情况可能与一般考生的情况非常类似(统计数据显示,大约半数几率会如此)。因此,你也许不必过于脱离为你提供的课程表。但是,有策略地备考意味着需要确保将更多时间分配给你的薄弱环节。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参加第一次模考练习以后的文本逻辑推理成绩在99%左右,但是你的定量推理成绩基本属于中档分数范围,则你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培养你的定量推理技能。
5. 定期参加计时模考练习
请务必定期参加模考练习,原因有三:
1. 衡量和跟踪你的进度
2. 在规定时间内更加自如地发挥水平
3. 复查遗漏的问题,确保你了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每一点都极其重要。如果你由于想要先充分学习所有资料而等了几个星期才参加一次模考练习,你真的会将自己置于心理上的不利地位,出乎意料之外地获得低分会让人精神崩溃。此外,你越频繁地参加模考练习,你便能越自如地应对压力,你能解答的习题也就越多。你应该每隔三周左右参加一次历时4小时的模考练习。
使用高阶版备考工具,取得精英级成绩。采用《GMAT官方高阶真题集:电子书+网上题库》,使用其中的GMAT往期考试精选难题进行练习。
6. 确保你遵守刻意练习原则
通常认为,刻意练习是最.佳练习形式。无论你是练习《GMAT定量推理部分》,还是练习曲棍球击球,都是如此。你在GMAT备考时运用的一些关键刻意练习原则如下:
每次用30分钟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关闭背景电视、拒收短信等。
不要害怕,慢慢、有条不紊地作答,在进入下一个考试步骤之前,将每个问题拆解,理解透了之后再进行作答。
解答能够推动你提升水平的练习题。你应该总是会答错部分问题,觉得自己同时也在提升能力。但是同时,在继续作答之前,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基础的概念。
立即获得反馈。如果你没有跟随私人教师学习,则立即复查遗漏的问题,找到哪里出了问题。不要此刻进行全套练习然后再等2天后进行复查。请立即复查成绩和检查遗漏的问题。
集中注意力了解哪里出了问题和你犯错的原因。如果你真的不了解你作答的内容或正确的答案为什么正确,将它们记下来并咨询专业人士。请不要设想自己一定会自动明白这些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